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李适这一手“太极拳”打的郁闷不已的崔破行礼起身后,在亭中又愣了半晌后,方才出宫回府,得不到皇帝对科举之事真实态度的他,难免有些意气萧索。

    随后的日子,无奈的崔破也只能暂时将此事放在一边,埋头开始整顿作场之事,他以作场最为密集的昭行、大安、大通、归义四坊为中心,将其中并非军器制造的作场全数迁出,而将分布别处的箭支、彭排等作场全数迁入,更征用了临近的和平坊半坊之地,以为扩充,使整个京中军器制造毕聚一处,而后又依照用材、工序之要求,将能合并的作场尽数合并,工匠们也被他依据品级不同进行分拆组合成不同的小队,以军中编制之法进行整编,将军器制造分为不同之流程,各队专司一事,经过队与队的组合协调,最终产出成品器物。在工匠们疑惑不已的眼神中,第一月的军器产量仅只与以前持平,但是等到第二月,对自己手中所司之事已是熟悉已极的工匠们大大提高了效能,仅只短短十数日辰光,军器制造之总量已是逼平上月,且残次品绝少,至此,已然明白过来其中原委的工匠们,对这位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变化的员外郎大人直佩服的五体投地,感叹崔大人不愧是文曲星下凡,果然是有七窍玲珑心思。

    这一日,正在弩弓作场来回巡视、监管指导众人干活地一等工匠王华,蓦然得一小吏传话,要他前往员外郎大人公事房中。这一道传令直让这位近来干劲十足的汉子大大紧张了一回,一路上不断回忆这两月以来可曾有什么疏漏之事,使得这位繁忙不堪的大人会单独召见自己。

    “你就是王华?”端坐于归义坊新建公事房中的崔破,诧异的看着房中站立的这个年纪刚过四旬的汉子。

    以他在作场数月的经验所得,他实在是难以相信眼前这个拘束的直搓手的汉子,竟然就是在有万余人的弩弓作场中,手艺最好的那个。其他那些作场中的一等工匠们哪个不是须发尽白,皱纹一堆?

第六十五章

    “小的正是。”王华愕然一愣后,心中不安的说道。

    “似你这等年纪就能成为一等工匠,倒也是殊为不易呀!”确认之后,崔破还是忍不住的发了一句感慨道。

    闻言,王华拘谨的“嘿嘿”一笑后道:“小的阿爹当初也是弩弓坊中的匠人,娘又死的早,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爹爹在作场中厮混,十四岁那年阿爹病死之后,小的也就入籍被召入了弩弓作场,如今已是三十年了,因着小的喜好于此,平日又喜欢瞎琢磨,多亏老匠人们指点,这手艺也就稍稍提高的快一点。这次多承兄弟们抬爱,也就被评了一个‘一等工匠’,让大人见笑了。”

    “三十年!还是童工就进来了,倒也难怪!”闻听原委的崔破心下嘀咕道,疑惑尽去的他,起身下阶亲将王华迎住坐定后,盯着这个正坐不适身的工匠道:“从即日起,弩弓作场之事,你且找一可靠之人代为监管,本官有另一要事相托,还望王先生莫要让本官失望才好。”

    这一声“王先生”只让本就是拘谨不堪的王华愈发不自然起来,在他的印象中只有那些大学问人才能得如此称呼,似他这等匠人是实在不配如此的,何况这样称呼他的还是堂堂一榜状元!习惯性的搓起了手,面色微红的王华口舌笨拙说道:“大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小的若是力所能及,断然不敢推委。”

    看他这一番紧张模样,崔破心下暗暗点头道:“从即日起,本官为你单独划拨一件公事房,人由你自选,钱粮也是充足供给,王先生务必要替本官制出可以持续发射的‘连弩’,此事若成,本官必定重重有赏!”至此,他才说出此次召来王华的目的所在。

    其时,弩已成为整个征战功伐中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杀敌利器,仅大唐武库之中制式用弩便有臂张、角弓、木车、大木车、伏远、大小竹竿弩七种,奈何彼时之弩,小则射程太远,又不能连发;大者倒也有如“车弩”者,一次可发七箭,远及七百步。只是这弩也实在是太大了些,非架置于大车之上不能使用,是以极不利于实战。

    弩弓的第一次改革是对弩臂的调整,使其可同时发射数支弩箭,但弊端在于准头大失。而这一沙场利器的革命性变革却是发生于北宋初年,由党项羌族部落归顺的首领李定完成,其人创造性地于弩臂之上安置了一个弹匣,弩箭自匣中自动落下到位,能射远至三百步,且能洞穿两层甲片。因其形类弓。故被称之为“神臂弓”。其物一出,当即成为大宋最为精锐之利器。

    素爱杂史的崔破本于后世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所编撰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看过相关史料,此番接手作场之后。念念不忘的便是将这一古代的“连发手枪”给复原出来,似这等近战利器不仅是步兵克敌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对以骑兵见长的河北四镇及蕃族军队更有不可思议之神效。奈何他琢磨了近月时光依然茫然不得头绪,也只能禀持“将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前去处理”是以才有了此次对王华的召见。

    当下,崔破也不容王华再提异议,将他拉至书几旁,抓起纸笔便将自己所知的“神臂弓”之事一一叙说,更图文并用的画出了印象中的实物模型,只将一辈子与弩弓打交道的王华唬的一愣一愣。心中无比震惊之余,对这位状元郎大人的精妙构思只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时,与“神臂弓”的发明时期相距并不遥远,科技水平也相类似,是以待崔破解说完毕,这王华已是全然明白其中原理所在,随后所要解决的便是具体制造的难题,这个实实在在的汉子将此中备细一一想的明白,直花了半柱香的工夫后,方才开言说道:“那小的就去试试,只是此事还关涉到箭支作场……”

    只看到王华脸上的跃跃欲试之意。崔破已是心下大定,此时闻他开言,再无二话的转身伏案写就一份手令递过道:“此事本官予你全权,七十六家作场之人随你调用,便是本官,如有所需,也任你调遣,务必尽快制出此物为好,只是此事绝密,不得有半分走漏消息,王先生当牢记才是,一待事成,本官于醉仙楼为先生设宴庆功!”

    “小的谨遵大人吩咐!”被崔破说得心中热血腾起的王华肃容应了一句后,收起案上草图,施了一礼后,转身疾步退去张罗此事。

    崔破受今日之事启发,转身伏案疾书,只片刻功夫,一份龙飞凤舞的通告已然写就,满意的看了一遍,晾干墨迹,方才唤过书吏誊抄多份于各处作场广为张布。待中午散工钟声响起,各作场鱼贯而出的匠人们也都见到了这份员外郎大人奖励“创新”的布告,尤其是每项五十两的赏银更让诸工匠们浮想联翩。其时银之为物极为稀缺,是以很是贵重。往往三口之家一年用度也不过费银四五两间,这五十两赏银不能不使一干工匠们大为心动。

    又历时数十日,终于将作场之事安排妥帖的工部司员外郎崔破大人,这日于府中正厅为即将参加科举的孟东野、冯楠二人设宴贺吉。

    近日忙的昏头转向的崔破久不曾与二人详谈,此番得此机缘,也就不避嫌疑的将菁若三人唤出,一行六人同桌与宴,倒也是其乐融融,只是他这一番示以通家之好的举动使得孟、冯二人更是感动不已。

    举盏邀饮一遍,崔破微微一笑道:“此番赴试,东野兄经年来卧薪尝胆,如今诗文大进,便是连升平公主殿下也是对你的行卷赞不绝口,想必是今科定能一举高中了!至于冯少兄意气英发,亦是一时之选,金榜题名当也不在话下,来,大家且满饮一盏,祝二位一举登第,扬名天下!”

    一盏饮胜,崔破略向左手处示意。只见纤纤风流的弱衣轻轻起身对孟、冯二人一福为礼后,微侧了身子坐下,接过婢女递过地浅黄琵琶。随着她轻拢满捻的拨弹,瞬时间,声声欢快灵动的曲调于厅中流荡不息。

    孟郊、冯楠虽则早知崔破的二夫人雅善琵琶,但素未与闻,今日乍听之下大是惊异,实在料不到这位娇娇怯怯的妇人竟然还有如此绝技。他们这边讶意未消,早见弱衣身侧,明艳不可方物的娜佳金花应声站起,对二人行了一个高原礼节之后,退后一步合节唱道:

    三百名中第一仙,等闲平步上青天,绿袍乍着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棉。时人莫讶等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娜佳金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