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长安丰乐坊干福寺

    刚刚自河东赶回的法性,正静静伫立在寺中最后一进的一间普通禅房外,静侯师尊早课完毕的召见。

    等了许久,方才听到内里一声淡然、醇厚的声音叫道:“法性,你进来吧!”

    走入简朴素洁、飘荡着淡淡檀香的禅房,法性朝居中蒲团而坐的白眉老僧伏地拜了三拜,方才在他下首的蒲团上盘膝禅坐。

    “此行如何?”沉默良久,号称“华严宗四祖”的白眉僧人澄观方才开言问道。

    “此事蹊跷,所有寺僧俱是被人在饮水、饮食中下药迷倒,贼人只是取了钱财,却并不曾伤的一僧性命,依小徒看来,此事不象是道门所为”法性略一寻思后,如此说道。

    “哦!那你为何又将那道悟的尸身给带了回来?”依然是淡然的语调。

    “也许有用”

    “当今陛下龙体日衰,大行之期不过数月之间,而太子又是尊崇老君,值此大变之机,正当静观待变,道门没有如此下手的道理,所以此事定然不会是他们所为,只是,你将那道悟的尸身带了回来,也是好的,正可借此时机投石问路一番,且看看太子到底如何处置,态度如何,我们也好早做准备”澄观睁开泊泊然如深不可测之沉渊的眼眸,看着法性说道

    “是”

    “那你此行可曾发现疑点”澄观续又问了一句道

    “那晋州新上任的状元参军崔破甚有可疑处”法性恭谨答道

    “哦!你说得是郭子仪的孙女婿,博陵崔门的崔破?可有佐证?”澄观依然是面色古井无波的问道。

    “此去时日过短,人手也是不够,又有道门牵制,是以缺凿证据全然没有。不过只看这胆大妄为的行事手法与他极为相似;而且徒儿得知,他正在募练新军,糜费甚巨,最欠缺者正是财货,不久前,他为筹集粮草,便悍然诛灭当地三大土族,又安知不会对本教下手;另外他很得河东节帅浑缄器重,若是想做,实力也是尽够的。再者此子出身儒门世家,对我教素无好感也是有的,且他当日在定州时,便已入道观读书三年,来京师长安应考时,更是就借住于崇唐观中,综合以上,此子实在可疑”法性将近日思虑结果一一禀明师尊,只是言至最后,语气已是肯定已极。

    听他如此说法,澄观一阵更长时间的沉默后,方才转动着手中念珠缓缓道:“此子身份特殊,世家出身,道门渊源,却又是郭子仪的孙女婿,坐拥新科状元的名望,更得当今太子爱重,如此时候,动他一人,必定牵连甚广,于我教大大不利,法性,你切不可轻举妄动才是”

    “这事就如此了了,若是他执意于我教为敌,又当如何?还请师尊示下”法性面带不甘的说道。

    “只看他此次只取财货,不伤人命,即知此子并非全然莽撞之辈,此事未尝没有回旋的余地,再者,此次遭劫的一十三座寺庙中大多俱是净土宗道场,五州之地,唯有我华严一宗在晋州的两座寺庙安然无恙。法性,这背后的深意,你可曾想过。”澄观细细点拨道“近十年来,南禅宗与北地净土两宗扩张最速,气焰愈炽,此次重创净土宗门,也未尝不是好事,毕竟要跟朝廷、官府往来,还是少不得我华严宗的,介时,由不得他不来找我,这于我教八宗合一的大功德实在是大有裨益”

    “师尊说的是”法性敬服说道

    “此子现在绝不能动,且先找人看着就是,待他下番回京之时,为师自会处理,若能点化此子,实在是功德无量。”说完,澄观白眉下的眼眸已是紧紧闭上,法性知师尊召见已毕,更行了一礼后,悄声退出。

    ……………………

    长安宫城太子东宫

    硕大、富丽的南书房内,依然是当日崔破婚宴中的五人陪太子在座。

    面含令人难以捉摸的笑意,太子殿下将手中河东道呈上的奏折递给身旁葛袍打扮的李泌真人,见他浏览完毕,面有不解之意,乃向灰黑着脸的崔中书说道:“佑甫,你也莫要藏着掖着,就将那‘秘字房’的呈报给诸位大人看看吧!”

    不一时,那份奏折并“秘字房”呈奏已为众人遍览,只是看过之后,人人脸上都是一副匪夷所思的神色。

    “好一个状元公,好一个崔参军哪!”率先开口的却是当朝宰辅常衮大人,这一句话连用两个好字,端的是含义深远。

    闻言,除中书大人外,其余众人都是面露笑意,太子与李真人交换一个会心一笑的眼色后,更是向崔佑甫打趣道:“中书大人与我们这状元公份属同族,缘何行事却是天差地远,一位是谦谦君子,一位却是……却是……”说道这里,太子殿下实在是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加以形容,直到唇角含笑的陆贽陆翰林帮腔说了一个“不拘形迹”后,方才接言说道:“正是,为何状元公却是如此的不拘行迹”

    “臣请太子将这逆子召回问罪,以正国法”崔佑甫满脸通红起身,愤懑说道。

第十九章

    太子却是于他的话并不理会,挥挥手让他坐了,眼睛却是看向适才搭话的陆贽道:“陆翰林,你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处置?那里需要处置”陆贽做了一个茫然不解的神色,然后道:“此事,河东道也只是上折报备而已,只说在查,却是全然不知何人所为。此举,一则是因为兹事体大,不得不报;再则,也有观望朝廷风色的意思。殿下只需要批复‘知道了,查’四字即可,总是要等到他们查出了结果再谈处置之事的”

    “这个状元公倒也不是个莽夫,手尾也算是干净,若不是还有‘秘字房’在,只怕是连我们也要给他瞒过去了。也是幸好如此,否则还真叫孤王难办了”闻言,太子微微一笑说道。

    “昔日,先帝太宗陛下曾有言佛门者:‘至乎近世,崇信滋深,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于朝廷,在外百姓,大似信佛,常一寺即立,数州敬奉,舍财如山’臣窃以为此说实在是金玉之言,佛门如此滋胜,却自立山规,不遵朝廷法度;犹为可恶者,更与朝廷争利,大量收纳编户于寺中,持朝廷恩典以敛财。这‘如山舍财’的民脂民膏,竟是被他们任意挥霍,半分也不入太府库。崔参军此次,依理虽然有违法度,但依情却是为募练新军,以备王事,还是情有可原的”这陆贽进士出身,也是世家儒门子弟,自然对这些不事农桑的和尚毫无好感,是故口中说来,句句都是诛心之言。

    “即如此,便依陆翰林所言,此事且做个糊涂罢了,和尚们日日去求别人布施,此番便是布施一次别人也尽是说的过的”素来对佛门无好感的太子殿下,只觉陆贽所言可谓句句深得我心,也便乐的装个糊涂,将此事一言化之,到最后,还不忘就此顽笑一番。

    “崔状元赴任未及五月,却是整州军、灭豪强,今科能觅得如此文武双全的少年才子,实乃朝廷幸事”崔佑甫见说这番话的是素来与自己不睦的常衮,顿时心下暗道:“不好!”

    果不其然,那常衮随后即道:“眼见四年一度,与吐蕃会盟之期将至,这人选却是迟迟未定,依老臣看来,崔状元正当合用”

    “不可,这逆子官职卑微,行为恣肆,岂能代表我大唐天朝与吐蕃会盟,常相就不怕有辱朝廷体面”却是中书大人一听此言,未等太子表态,已是急急起身驳斥。

    “中书大人此言差矣,这会盟本是四年一度的惯例。状元郎整肃州军有功,为酬其功,正可擢拔至正七品上阶的中镇将,如此品阶便也可去得了,再者,吐蕃向慕我朝文化,新科状元郎亲自出使,即可彰显我朝诚意,顺利缔结盟约;又可使这些化外之民一睹我上邦人物,宣扬我大唐风标,岂不美哉!”常衮依旧是用那阴恻恻的语调说道。

    “吐蕃蛮人,那里懂得什么信义,一言不合,既有斩杀使节之事,常衮你这老匹夫,竟然行得如此借刀杀人之计,也未免太狠了”崔佑甫心下实在是已将他恨之入骨,急忙起身劝阻道:“这逆子入仕不过数月,便担当如此重任,实在是小才大用,还望太子殿下明察,另择他人为妙”

    太子殿下岂能不知这其中奥妙,只是适才常衮一番话语倒也是颇有道理,安史乱后,唐廷国事大衰,而吐蕃则日渐强盛,带甲之众达四十六万,如此形势下,以往会盟使节,若是文臣、吐蕃之人则必然欺其暗弱;若是武将,则又耻笑其不知礼仪。胡搅蛮缠、百般刁难,以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