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教问道:“如你所说这一切又跟安西四镇有什么关系?”

    自己也是说到兴奋处的崔破起身绕室略行了几步,背靠那一帘深色屏风说道:“安西四镇虽设置极早,但究其根源与其他羁縻州并无区别,安西所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之地,种姓、民风、饮食习俗等等与我朝百姓迥然有异,如此情形,正值现今我朝国势衰微之时,又能期盼得到他们多少的忠诚之心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崔破却并不寻求中书大人的回答,径自续言道:“安西四镇之所以至今没有如同北庭都护府那般脱离我大唐,以侄儿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吐蕃与黑衣大食间的相互牵制使然,这黑衣大食如今国力强盛,蚕食我朝北庭辖地后,与同样是狼子野心的吐蕃仅有葱岭及安西四镇之隔,葱岭难越,是故唯有这安西四镇就成了他们继续东进的唯一通道,只是吐蕃人也明白这一点,他必定不容大食得此四镇,这也是为何当日吐蕃会出兵与时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共击黑衣大食的原因所在。如此这般两厢牵制下,安西四镇被作为二强刻意保留的一个第三方缓冲地带,方才得以由我大唐保全,否则,以四镇那区区两万六千各族混杂的军马,无论二者是谁来取,也是必然陷落无疑。”

    听着这番话,崔佑甫虽然面色不动,但心下委实震撼不已,并不是说自己这侄儿所言有多少新意,崔佑甫身在中枢为官多年,岂能不知道这些道理,只是他万万想不到眼前此子如此年幼,更是多年僻处北方河北道小州,只不过仅仅来长安一年,还有数月时间是在地方州府,如此情形下,只是出使吐蕃一趟,就能有如此见地,将大唐西部种种形势解说的如此透彻,看他话语中的含义更是隐约把握住了“制衡”这一朝事纷争中最重要的精髓所在,而这对许多官员来说都是要穷尽毕生经历才能明白的道理,尤其对多受儒门熏陶,崇尚“仁、义、礼、智、信”为治国不二法门的世家子弟更是如此。如此种种也只能以“生而知之者”的天才两字来形容了。

    崔破却是不知道自己这位族伯心中所想,继续慷慨激昂说道“我朝所患非是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吐蕃欺我太甚,又将我朝力量牵制太多,如此情势下,由我等来打破这个僵局有何不可?引敌攻敌,使其无暇东顾之机,我朝集中力量平定四镇之患,震慑异动各州,重立皇家朝廷权威,明君贤臣、励精图治,越三二十年,何愁不能重现我朝贞观、开元盛世繁华,莫说这黑衣大食现在顾忌我朝与吐蕃合盟而不敢取我四镇,便是他真的取了,异日待我强盛之期,四镇岂非仍旧是我囊中之物,总比如今半死不活的情形要好。唯今之势,固守安西,便无法戮力畛灭叛乱四镇,而四镇不灭,久拖之下,我朝必有亡国之忧,介时,国都亡了,又那里还有安西四镇……”也被自己的一番描述说得激动起来的崔破,说话也是没有了平日里的顾忌,甚至连“亡国”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语也给说了出来。

    “放肆!”崔佑甫听到这等话语,真是急的汗都出来了,凝神听听屏风之后并无动静,这才将心稍稍放了下来。

    崔破吃这一喝,方才醒悟过来自己说话实在是太过于孟浪了,也微微侧耳向后听了听,见屏风后并无异常,心下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番又沉默了许久,崔佑甫方才又沉重开言说道:“如此大的事情,你为何不禀知朝廷?此其一;其二,若是安西四镇果然为黑衣大食顺势所占,作为始作俑者的你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悠悠众口,史笔如刀,你真的不怕吗?”

    崔破闻言,却并不直接回话,起身行至窗前,看着窗外那青青翠竹,长吁了一口气后,微微一笑,方才淡淡开言说道:“结盟黑衣大食之事,全在一个密字,侄儿也是临时起意,方才有此一着,倘若再千里迢迢回报朝廷,安能保证不失其密,不误其事?若为吐蕃发现我大唐只是虚张其事,安能如此顺利会盟?至于第二个问题,侄儿所求者即不为高官、不为显爵,想要的只是我大唐中兴,侄儿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要的是大唐四境安宁;要的是不绝于路的万国来朝;要的是大唐如那初升朝日,永如贞观、开元荣光,天日不灭,盛世不朽!若是为了这一目标,杀人盈城侄儿不惧之;千古骂名侄儿亦不惧之,倘若大唐都没有了,留名千古亦复何用之有!”崔破初开言时,尚能勉力克制,及到后来,自己也是被这一番憧憬所惑,这一刻,他浑然忘却了自己的族伯崔佑甫,也浑然忘却了那一扇屏风,语尽癫狂的说出了心底最深处的渴望,这一刻的崔破那里还有半分少年老成,风仪儒雅的模样?

    在他如此激动呓语之时,竟是浑然没有发觉屏风后响起的粗重喘息声。

第三十四章 话官

    在崔破策马离开崔佑甫宅第之时,也有两人自侧门上了一辆装饰朴素却极为精致的轩车,在八名眼光灼灼、身雄体健之卫士的森严保护下,北行向皇城方向行去。

    马车内,两人相对而坐,其中的那个老者身着葛袍、白须白发,一派道骨仙风模样,尤其是那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更是让人过目不忘。与这老者对坐的是一位年近四旬的中年,身上衣着虽然式样并不出奇,但做工极其考究。尤其是所选面料,更是产自蜀地、一匹即价值三千钱的贡缎单丝罗。这中年面容刚毅威武,惜乎嘴唇过薄,眼眸灵动,看来却是一个多疑之人。

    “李老,你以为崔破此子今日言行如何?”沉吟了半晌,以右手指轻叩身前小几的中年轻声说道。

    老者淡淡一笑,这笑容更为他增添了几分风神高蹈的出尘之意,稍稍的沉默后,方才开言说道:“此子今日实在是让贫道大出意料了!观他入仕之初在晋州所为,本以为他不过是逞血气之勇的世家子弟,却想不到此子如此年纪于国事上竟然能有如此见地,殊为难得呀!”

    见这老者并没有真正领会自己那曲折的意思,这中年只能又跟进问了一句:“然则此子为人臣当又如何?”

    这老者曾历两朝,久在宫中出没,可谓是看着眼前这中年自小长大,如此一问,那里还不明白他的心思,心下悠悠一叹,口中开言说道:“此事倒是不在他,却是要看雍王殿下了”

    原来这两人便是适才在崔佑甫宅书房屏风后的太子及李泌真人了。

    耳中听得这样一句,太子却是大大不解,扣击小几的手指缓了一缓,开言诧异问道:“真人此话何解?”

    “昔日汉高祖斩白蛇而兵兴反秦,一路定鼎天下,韩信可谓是居功至伟,而高祖亦对其宠信有加,如此君臣相得,又有谁能想到齐王会反?另有本朝太宗时侯君集,他本是太宗为秦王时的神策府旧人,谁又能想到他会反,可他还是反了!反则来说,设若不居于西汉末世,王室失德,这王莽岂敢自加九锡,以身代汉?又譬如那东汉末年之曹操,若非宦阉横行,天子昏聩,这位终生不肯称帝,只以汉臣自居的乱世枭雄又岂是必定就反?”李泌真人并不看太子,只是淡淡说出了这一段话。

    一听到“曹操”二字,太子眼神猛然一缩,扣击小几的手指也是陡然顿住,只待那真人说话完毕,方才恢复如初,却依然不说话,只将灼灼的眼神看向眼前这充满睿智的老人。

    “抚有四海,御属臣下,这忠心二字却是最不可靠的。而这‘忠心’本也不在于臣,反倒是取决于君。设若皇室清明、天子英武,臣下安敢生反意?即便要反,也不过是疥癖小患,不足为虑。如此群臣则不忠而忠;设若天子失德,虽田间闾里,如陈胜吴广辈也敢揭竿而起,图霸天下,况论群臣乎!如此则是忠而不忠了。太宗陛下英明睿智,有“载舟覆舟”之语,对天下万民如是,对众臣又何尝不如是?这其间的深意,太子当深思才是”李泌真人悠悠淡然的声音轻轻说出了这王朝更迭的不破之理。

    “今日一见此子才华真乃天纵,又是如此年纪,怕只怕……”太子低头无语半晌后,复又悠悠说道。

    “能行非常之事,必定非常之人。设若回退五十年,中宗陛下当朝时候,贫道定会劝太子杀了此人,以绝后患。只是如今正值我大唐一大变期,若能安然度过,则中兴可期,如若不然,倒也如他所言,恐是真有亡国之忧,值此时期,有这等天纵之才而不能用,是为逆天,逆天不祥呀!太子即有太宗之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