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八年前的纽伦堡党代会上就说过,在这场斗争中,软弱者都将被剔除,在我的德意志帝国,那些经不起严酷考验的人现在都在监狱里闭门思过,而对你们,我一而再、再二三地姑息迁就,没有好好治愈你们的软骨病。但是,为了德意志民族的千秋万代,为了新俄罗斯联邦的图存求强,我决不允许毫无骨气没有廉耻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占据高位不作为,决不!”

    他猛然抬起头,向那些被唬得魂不附体的俄国人大声宣布:“我命令:整个叶尼塞河的防务,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全部交由德意志帝国东普鲁士军区。叶尼塞斯克交给西欧俄国流亡分子统帅的部队防守,今天他们表现不错,对斯大林丝毫没有奴颜婢膝,交给他们我放心。”

    这些俄国将领们原以为会被元首奖励,没承想被骂得狗血喷头,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大气都不敢出,只有朱可夫倚靠在桌子上一会望望水晶吊灯,一会瞅瞅地毯,一副死驴不怕狼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修为。这些人心里不服气但决没有埋怨,他们已经被斯大林整得没了脾气,对有些骨子里刻上了奴性的俄国人来说,元首大发雷霆刚好满足了他们久违了的受虐感。

    在希特勒对俄国人暴跳如雷期间,他的两个情人一直冷眼旁观,丽达咽了一口唾沫刚要张嘴被冉妮亚抬手制止。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说出来:东线战争结束了,希特勒要卸磨杀驴、借机杀一下他们的威风,免得以后翘尾巴。

    果然,接下来他冷冰冰地宣布几项敏感的人事安排:“根据今天的表现和对帝国以及新俄国的贡献,我建议:

    库利克退出现役,按上将待遇退休。

    伏罗希洛夫任俄罗斯档案馆副馆长,享受俄罗斯军委委员待遇……

    朱可夫担任俄罗斯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担任波兰国防部长,有反对的吗?”

    弗拉索夫脸酸得像吃了青柿子,言不由衷地表态:“我完全同意元首的建议。”把朱可夫塞进军队里,他怎么指挥得动呢。

    “我反对。”孤零零的一个声音来自新任一秒钟的波兰国防部长。

    希特勒一脸错愕地望着竟敢唱反调者,恶恨恨地问:“你不想担任波兰国防部长?”

    罗科索夫斯基“啪”地立正,两眼平视前方,大声回答:“是的,我不愿意到卢布林,据我所知,波兰只是个空架子,全部波兰只有2万人的军队,我可以指挥一个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团的俄罗斯解放军,但不想指挥波兰军队,因为我一想起波兰就反胃。”

    希特勒上下打量着他,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开导他:“傻瓜,对你和朱可夫的任命都是临时的,这是对你俩的奖励,至少你们没有被吓傻。东线停战了,但西线、中东、北非、西非的战争刚刚开始,以后有的是仗打。就这样吧。”

    “散会。”希特勒毫无征兆地宣布。待俄国人离开后,希姆莱问道:“我的元首,朱可夫怎么出山啦?”

    戈培尔自作聪明地抢先回答:“因为战争胜负已定,斯大林再也爬不起来啦,这家伙从来不干无把握的事。”

    “不。”希特勒若有所思地说,“朱可夫也是个官迷,野心大着呢,早在去年秋天他主持圣彼得堡军务期间,与库利克结下了粱子。之前不出山是因为不愿意与库利克同朝为相,我把这个草包打发走了,他自然回来了。”

    希特勒打了个长长的哈欠,把所有人都打发走,他要一个人静静,独自品尝胜利的喜悦。他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绝大部分欧洲、中东、北非、西非以及半个西伯利亚都纳入帝国的版图,他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他兴奋得战栗起来。

    “砰——”的一声,打破了元首的迷梦,一朵艳丽的礼花在天空炸响,五颜六色的信号弹而满了天空,张灯结彩,礼花升空,苏维埃大厦的彩灯也全部绽放,经过一年多的漫漫黑夜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结束了宵禁,迎来了光明。

    1940年6月22日法国贡比涅森林吹响休战号之后,今天,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最大的城市,相隔两年半,德军又一次吹响了休战号,时间是:1942年12月22日。

    东线战争胜利结束了,从叶尼塞河到英吉利海峡,从北冰洋到中东沙漠,到处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是希特勒正确领导的功劳,也是德意志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共有129万德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战争之初,德国人想一蹴而就,正如希特勒曾经夸口的,只要在苏联这座破房子上踢上一脚,整个房子都会倒塌。在一九四一年,德国狠狠踹开了苏维埃这座破房子,但苏联的抵抗越来越强,因为希特勒犯了致命的政治错误,把苏联人不当人看,正如曼施坦因所言:在军事上力求摧毁俄国,在政治上却想法子挽救苏联。

    幸亏希特勒及时改变策略,在军事上不再狂妄自大,严格遵守战争规律,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东线专入防御,封闭拉多加湖,占领圣彼得堡,攻克塞瓦斯托波尔,巩固两翼后在中央示弱,引诱斯大林向哈尔科夫冒进,然后南北包抄,导演了现代版的机械化坎尼会战,然后乘胜追击,一举攻占高加索,与中东的德军洲际会师。

    “让红军流干血液。”这是元首今年始终如一的目标。东线战争到了最后,已经不是德军与苏军对阵,而是俄军与苏军打仗,截止十一月底,苏联工农红军累计伤亡已近两千多万,其中阵亡达到930万,这仗打得下去吗?

    还有,他为了新武器的研发呕心沥血,实践证明他的举措高人一筹,尤其是力排众议仿制t34坦克和研发自动步枪,显示了他的高瞻远瞩。

    在此同时,元首充分利用敌人的政治软肋,放下所谓优秀种族的架子,采取分化瓦解,把争取占领区人民的支持放在首位,波罗的海,乌克兰,白俄罗斯从苏联分离出来,俄罗斯成立了新政府,解散了不得人心的集体农庄,实行包产到户,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实行以土地换和平,实现双赢,得到大部分占领区人民的拥护,为了加入德国普鲁士籍,好多人挤破了头。

    要做到这点需要超常的政治智慧,还要有超常的坚韧性。他的怀柔政策曾遭到同僚们的一致反对,有次希姆莱涨红着脸争辩说,斯大林对西乌克兰也采取了安抚策略,结果证明是热脸贴冷屁股。希特勒不为所动,他清楚地知道,德国是打破枷锁,而斯大林是给原本自由的农民带上枷锁,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斯大林带给乌克兰的是集体农庄,人家当然反感。而他要解放生产力,获得民族独立,是三个代表再加上必要的宣传与惩戒手段,就算不拥护,至少也不再作对,跑到森林当游击队扒铁路抢火车。

    像苏联这样的独裁政权,像斯大林这样的权利狂,不打得半死是不会求和的。到停战前,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已经有1400万国土沦陷,21亿人口中,只剩下四分之一供斯大林驱使,顿巴斯的煤,高加索的油田,乌拉尔以西的粮油主产区都成了他人家的姑娘,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都弃他而去改换门廷,失去了人口和能源的苏联求和了。事实胜于雄辩,德军向南进军,八百万乌克兰和俄罗斯老百姓赶着高架马车支援前线,保障了德军快速推进,希姆莱之流终于心悦诚服。

    东方停战了,帝国一片欢呼,都在衷心感谢元首。而只有上天知道,这位掺和着中国人血液的元首,开创了帝国时代。

    元首的专列连夜向西疾驶,与一列列载着兴高采烈喝得酩酊大醉德军官兵的军列结伴而行。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入苏联,1942年12月22日,德苏签订停战条约,对苏战争刚好持续了18个月,德军大获全胜,士兵们可以回家啦。

    早在德军还没有进入莫斯科之时,在约德尔主持下,德军总参谋部秘密预先制订了一旦东线停战后的兵力部署,除留下一百万机械化部队外,剩下的三百万德国陆军和空军撤出东方,一半充实到其他战场,其余脱下军装转入预备役。

    进入午夜,专列第四号车厢依然灯火通明,刚才三军副官照例汇报最近军情,以往陆军副官施蒙特中将汇报的最多,今天竟然无话可说,几年来,元首头一回对陆军没有命令可发,毫无睡意的人们凑在一起喝酒打牌。这一夜,丽达来例假,冉妮亚妊娠反应强烈,元首睡了个好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