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出来赵文义上马的时候依然有些紧张,叶应武忍不住自失一笑,“楚王好细腰”,不过自己这也就是一点儿小小癖好,对于属下这些官员想要迎合的心思,叶应武并不会太在意。

    毕竟赵文义本身的才能还是值得赞赏的,叶应武并不会因为他这点儿瑕疵而叱责。

    两人策马走过朱雀门,赵文义上前两步,压低声音:“启禀殿下,兴州的两位先生前些日子就已经赶过来了,现在这建康府应该如何修缮整顿,如何为殿下营造宫殿,臣下现在不敢妄言,一例遵照两位先生指示。”

    叶应武点了点头,郭守敬和陈元靓这两个就算是半吊子,也终归是要比赵文义这些人好一些,半吊子总算还是有点儿能耐的。

    “另外今日殿下登基称王大典诸多事宜,都有礼部陈尚书居中调度,还请殿下放心,由臣负责引领殿下。”赵文义依旧低声说道,伸手一挥衣袖,“殿下,这建康府民众都已经在街道两侧相候,您看······”

    抬起头来,叶应武的视线已经投向前面的街道,沿着街道的两侧,已经有不少百姓在等候,更有心急推攘者,已经推开了守卫士卒的枪矛,挡住了半边街道。

    沉默片刻,叶应武低声问讯:“距离吉时还有多久?”

    “回禀殿下,还有两个时辰。”赵文义急忙回答。

    叶应武翻身下马:“时候还早,那咱们就直接走过去吧,小阳子,牵马。”

    小阳子诺了一声。

    而叶应武站在长长的街道上,从朱雀门一路北上,便是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候的御道,也是整个金陵城的中轴所在,虽然街道上有不少人阻挡,但是依旧可以看到这御街尽头的红墙琉璃瓦。

    “南唐时候的宫城已经破败不堪,后来也多有拆卸,”赵文义轻声说道,“后来前宋高宗建炎时候泥马渡江,曾经在这建康府落脚歇息,宫城虽有修缮,但是时隔不长便有北面鞑子南下,破城长驱,宫城也再一次败毁。而且六朝宫殿,都是半壁江山,未曾收复北方疆土,建炎时候宫殿,更是不祥之兆,所以两位先生直接撇开了这些宫城,以为当在城外另造宫殿。”

    “这建康府百年萧条破败,确实是格局小了一些。”叶应武看着街道两侧,百姓的衣衫都有修补痕迹,和自己所见临安府那些锦衣玉带的人相比,犹如天壤,即使是镇江府也有所不及,更不要说周边的楼阁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前修建,即使是这些天有所修缮,却也都显得破败老旧,叶应武这么说确实是没有错。

    赵文义有些无奈,尽量压低声音:“殿下,百年来建康府一直是屯驻大兵之处,也是前宋面向北面金国鞑子、蒙古鞑子的沙场重镇所在,来往的商旅本来就少,百年前城破百姓流离,更是一直没有人回来。而南面各处州府,则是不断接受此处逃难人群,此消彼长,孰优孰劣,自当可见。”

    “所以,”叶应武顿了一下,并没有看向那些人群,而是看向了赵文义,“所以某把这建康府交给你,现在来看,至少这建康府还有三分样子。”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从古到今自称“****上国”,就算是再勤俭节约的朝代,也会顾及自己的尊严和面子,所以对于这个都城,叶应武不能没有太多的要求。

    毕竟这个都城,要能够体现大明富甲天下的雄厚财力,要能够体现叶应武麾下各军雄师劲旅的昂扬风范,既不能有秦时阿房宫那样的过于奢华,也不能像南宋时候临安宫城的狭小憋屈。

    这不是一个偏安的朝代,而是一个像初升的太阳想光耀天下的朝代。

    “建康府,还是太小。”叶应武抛下一句话,迈动步伐向前走去,战靴踏在青石板的街道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在叶应武的身后,赤色旗帜迎风飘扬,百战都士卒虽然都下马步行,但是依旧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让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在下意识打个寒战的同时,也不由得为之骄傲。

    这是我们的好儿郎,这是守卫建康府的好儿郎!

    有军威若此,如斯之盛,那么就算是这座城等候了百年、沉沦了百年,方才迎来它的主人,哪又有何妨,只要人们还能够保卫它,只要这崭新时代的大军能够横扫神州,那么自然而然的会有一天,建康将成为整个天下的中心所在。

    汴梁因北宋之繁荣而闻名,临安因南宋之繁荣而闪烁。

    建康亦能如此。

    ————————————————

    一抹阳光洒在钟山上,也洒在无数的人身上

    一排又一排的士卒昂首挺胸,排成整齐的队列。一面面赤色的旗帜迎风飘扬,上面都是清一色斗大的“明”字,全部都是用黄金丝线绣成,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光芒。

    “臣,礼部尚书陈宗礼,拜见明王殿下。”陈宗礼站在祭台之下,朗声拱手行礼。

    叶应武点了点头,抬头看向钟山。

    如果说现在整个建康府有一样东西能够拿得上台面的话,恐怕就是这叶应武称王大典上所用的祭台了。汉白玉的台阶从山下一直铺到山顶,就算是钟山并不高,在这青山林木掩映之下,就像是一条直通向天际的玉带和劈开绿色浪涛的康庄大道。

    而飞檐斗角的天坛,更是昂首立在钟山顶上,沿着这条玉带也似的登山台阶,两队精挑细选的镇海军将士全部都是披甲持枪,一身银亮衣甲,而每隔五步,便有赤旗,每隔十步,亦有金瓜假钺礼器。

    缓缓攥紧拳头又再一次松开,叶应武伸手按住剑柄,陈宗礼已经侧身让开,而叶应武左手边文天祥等众多文官,右手边苏刘义等诸多武将,都已经是朝服在身,毕恭毕敬的等候。

    至于叶应武身边,除了一侧贴身护卫的小阳子,百战都已经在外围止步。

    “还请殿下登临钟山天坛祭天。”陈宗礼虽然年迈,但是这些礼部尚书应该做的依旧做得一丝不苟,须发迎风舞动,目光却是炯炯有神。

    冲着陈宗礼微微颔首,叶应武有些颤抖伸手摘下来自己头盔,捧在手中,以示对于上天的尊重。

    文天祥、陆秀夫、苏刘义,张世杰,一道又一道的目光投在叶应武身上。而叶应武长长呼了一口气,自己的手在颤抖,而且叶应武清清楚楚的用余光看到小阳子甚至包括陈宗礼在内,手都有颤抖。

    能够亲身经历这数百年未曾有的局面,何其幸哉。

    而叶应武微微眯眼,一边抬头看着天空,一边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台阶在他的脚下不断后退,而天空已经越来越近。

    当迈上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叶应武屏住了呼吸,一手按着佩剑,一手托着头盔,霍然回头。阳光倾洒在他的身上,闪动着无数的光亮。而就在这钟山脚下,翠绿春意的尽头,一个又一个整齐的方阵默然伫立,无数的赤色旗帜勾勒出太阳与明月的符号,合起来正是大明的象征。

    仿佛有炎炎烈火,正在燃烧,又好似是日月共升,照亮这天下!

    而在这军阵的前面,建康府城内外,黑压压的都是抬头看向这钟山之巅的人群,一道道目光,一个个身影,就像是湖泊和海洋,暖暖的春风难以激起浪涛,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烈火燃烧,已经有怒涛酝酿!

    四月一日。

    叶应武抬头看了看春雨洗礼之后瓦蓝的天空,距离自己来到这个风云激荡、大厦将倾的时代正好一年。

    三百多天英雄人物如同走马观花来来往往,多少豪杰儿郎浴血拼杀,从庆元府到麻城再到泸州再到襄阳,直到最后的火焰在临安凤凰山顶熄灭。叶应武不知道有多少人追随着自己走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在冲锋的路上倒下。

    但是他知道的是,自己今天站在这里,未曾辜负他们的期待和追求。

    今天自己站在这里,已经改天换地,挽回这天之将倾!

    不是蒙古铁骑横扫么?

    不是朔风浩荡无人能敌么?

    某叶应武孑然一身来到这七百年前,终于改变了这一切。就算是历史庞大的车轮依旧厚重,但是叶应武已经让它一路碾压而来的车辙和自己原本所在的那个时空大相径庭。

    某,终究还是做到了。

    此去天涯岂孤旅,犹有青山九万里。

    叶应武站在钟山山顶,手按佩剑环视周围的莽莽山峦林海,也将山下那如同一棵棵劲松默然站立的士卒尽收眼底。

    青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