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递。”

    赵祯还是不舍,“王卿理财有术,谋国有道,实在是朕的左膀右臂,更何况王卿刚刚新婚不久,就要为国事奔波,朕于心不忍!”

    “陛下关爱,臣铭刻肺腑,只是机会难得,臣自幼立志,一定要光复燕云,洗雪家仇国恨!臣不会学那些空谈腐儒,光说不练。渤海国的事情再难,臣也一定办成!不只是臣,六艺的学子也愿意为国做事。臣会从六艺学堂招募一批忠勇之士,辅佐大氏,恢复渤海!”

    王宁安态度很坚定,他现在已经聚集了庞大的势力,要想走得稳,就必须两条腿走路。

    原本是范仲淹他们留在平县,王宁安在京城打拼,如今范仲淹进京,六艺学堂也搬了过来,就需要有人回到平县,把老巢看好。

    王宁安盘算了一下,他在京城的布局基本上完成了。

    皇家银行也建立了,学堂也搬过来了,工程也开始了,尤其是文官集团也被压制住了。

    虽然韩琦等人还没有彻底干掉,但是有范仲淹和晏殊在,他们也折腾不了多大的风浪。

    说实话,王宁安有点厌倦了京城的争斗,他更想回到平县,和辽国较量一番,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过去是各种条件不具备,现在人马,钱财都有了,还是有了大氏这张虎皮,另外从赵祯,到贾昌朝,再到范仲淹,皇帝,政事堂,士林……从上到下,稳固的靠山,正好放手施为。

    而且王宁安记得,也就一两年的功夫,耶律宗真就要死了。

    游牧民族新旧交替从来没有太平过,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的较量近在眼前,上次去辽国,已经布下了那么多的棋子,终于到了发动的时候。

    王宁安是执意要去,非常坚持。

    赵祯沉吟许久,又是辽国,又是渤海国,那么复杂的事情,也只有王宁安能处置,换成别人,还真不行。

    “既然如此,朕就不留王卿了。”

    赵祯十分感慨,“六艺提倡知行合一,甚合朕心,嘴里说着报国济世,遇到了事情,却胸无一策。这样的人就是腐儒,就是无用之徒!日后的读书人,要引以为戒,要有真才实学,不要把功夫都放在一张嘴上!”

    ……

    赵祯还说了很多,可是程颢和程颐都不知道了,他们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两个字:完了!

    他们苦心讲学,好容易打出了名气,要在京城大展拳脚。

    结果居然是这样!

    被皇帝否定的学问,有谁还会在乎!

    从天堂到地狱,原来只是一线之隔!

    二程几乎绝望了,莫非他们就彻底完蛋了?从此就要一生羞耻,成为六艺学堂的垫脚石?

    不甘心啊!!!

    程颐虽然年纪小点,但是很有些急智,他猛地双膝跪地,痛哭流涕:“启奏陛下,臣等之前并不知道长生岛之事,也不清楚辽国情况,妄献奏表,臣等惶恐,自知罪孽深重,臣等愿意将功折罪,辅佐大氏,恢复渤海国!”

    程颢也反应过来,这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了,“陛下,臣等绝非只会摇唇鼓舌之人,别的没有,骨头倒是有几根!势必和辽寇周旋到底!”

    这俩兄弟突然转变态度,赵祯也是一愣。

    他到底是仁慈的皇帝,更何况二程知错能改,不辞劳苦,赵祯的心也软下来。

    “罢了,既然二位卿家愿意,朕就加封你们为渤海国左右丞,好生辅佐大氏,如果有渤海国重兴的一天,朕自会重赏你们。”

    ……

    一场争斗终于落幕了,满天的阴云,突然降下暴雨,狂暴的雨水刷洗着尘垢,路边的树木洗去了尘土,焕发着新的生机。

    雨后的大宋,也不一样了。

    赵祯终于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扶持渤海国,转守为攻!

    大宋不再做受气包了!

    范仲淹和晏殊虽然没有参加最后的御前会议,但是他们消息灵通,知道得清清楚楚。

    “二郎在这个时候,主动去沧州,担负重任,真是不容易啊!”晏殊感叹道:“老夫还以为他会乘胜追击,把韩琦,还有我那个女婿都掀翻了呢!”

    范仲淹摇了摇头,“二郎的心中,还是以国事为重,眼下最大的国事就是燕云!他怎么能错过?再说了,韩琦和富弼声势大减,威信扫地。陛下又不信任,还有咱们盯着,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晏殊捻着胡须,开怀道:“这么说,咱们两个老家伙还要多撑些日子!”

    “敢情!咱们不撑着,孩子们怎么放心去前方折腾啊!”

    范仲淹眺望着外面,操场上聚集了不少学生,大家情绪激昂。

    苏轼真正登高鼓动,“大氏忠勇,你们都看在眼里,燕云的重要,也不需要我多说!王先生要帮着大氏复国,咱们六艺的学生,学的是知行合一,我们和那些腐儒不一样,大家有胆子没有?”

    “有!有!!有!!!”

    大家伙扯着嗓子大喊,纷纷报名。

    当然,不能每个人都去,必须完成学业,且胸有韬略,还懂得弓马骑射。最终一共凑了二十几个人,大家兴高采烈,打点行囊,丝毫不觉得是个苦差事,也没有想过辽国那么强大,多难对付!

    似乎只要跟着王先生,就没有亏吃!

    ……

    另外一方面,程颐和程颢,却显得风雨凄凄,家丁收拾行囊,都带着哭相,仿佛生离死别一般。别提多压抑了。

    张载比他们两个大许多,老脸阴沉着,怒骂道:“韩相公简直不当人子!他让咱们上书,结果倒好,上房抽梯,这不是摆明了坑人吗?要不你们别去了?”

    程颢都要哭了,“表叔,不去您的那四句话就要归六艺学堂了!!!”

    张载老脸抽搐,重重叹口气,他想说大不了再想几句,可话在舌尖儿,就是说不出来。

    正在这时候,外面想起了马蹄声,苏轼带着几个学生,骑在高头大马上,冲着院子里嚷嚷道:“二位程先生,该去军营集合了!你们不会怂了吧?要不将四句话交出来,承认是徒有虚名,你们就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第345章 江山北望

    王宁安花了很多时间,创建平县,扶持六艺学堂,跑到岭南开拓,又弄出了皇家银行,把一帮致仕的老家伙推出来……所有的这些努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燕云!!

    恢复燕云,是王宁安早年立下的志向,这些年过去了,非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得刻骨铭心,明明他不是正儿八经的宋人,但是却比谁都迫切。

    光是拿华夏陆沉,崖山蹈海的悲惨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任何一个男人,都要建功立业,都渴望被万众敬仰。

    燕云是压在每个大宋子民心头的痛,只有真正恢复燕云,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准备了七八年的光景,终于可以行动了,王宁安的血液是沸腾的。

    只是真正离开京城北上,他又有些失落。

    跟在王宁安身边的人马实在是少得可怜,只有三千静塞铁骑,剩下的就是六艺的学子,还有一些将门的子弟家丁,以及喜欢冒险的商人,加起来还不到五千人。

    重建静塞铁骑已经大半年的时间,王良招募到了八千多合格的骑兵,又招募了两万多辅兵,配合八万匹马,只要训练充足,两三年之后,就能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

    大宋至今,还没有成建制的上万精骑,显然赵祯不会把这支人马都交给王宁安,抠门的皇帝只给了王宁安三千人,外加一万匹战马,而且战马还算是借的。如果不按时归还,三司就要拖欠皇家银行的借款。

    王宁安都无力吐槽了,更让他生气的是老爹被赶出了静塞军,成为了三千北上骑兵的统帅。

    王良很高兴,王宁安却很悲愤。

    “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结果让别人摘桃子?”

    王良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你不是挺聪明的吗?一万静塞铁骑,乃是朝廷的命根子,给你三千,还让你爹当统帅,铁骑不成了咱们家的,谁能放心?”

    王宁安气咻咻的,“那也不能把大头儿都抢去了,就给咱们小头儿吧!”

    “我看挺好,野狼谷马场还在,咱们还能养兵,而且只有真正见过血,才是强兵!外轻内重,强干弱枝,是大宋的国策。陛下给咱们三千人,已经是极限了,所幸剩下的五千人马是狄帅统辖,有这五千人,狄帅也就不会受欺负了,两全其美,挺好!”

    王宁安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这还是傻乎乎的老爹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