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第10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这第一代的导弹算是成功了,让步兵可以远距离地干掉敌人的坦克,但是,美国却放弃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只是采购了一大批法国ss10/ss11导弹作为测试样品。

    这样,让作为民主国家的很多人都不高兴了,当时就有不少议员指责陆军“草率”的放弃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面对这种质疑,军方的解决方法是邀请几个叫的最欢的“刺头议员”现场观摩ss11发射,凡是观摩过导弹试验的人对导弹的印象会瞬间颠覆大倒胃口。

    这东西,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与其说是导弹不如说是大号航模。操作手利用手摇杆来控制瞄准框使之锁定目标,向导弹传输数据控制弹道,最终命中目标。这就是后世的人为控制无人机撞击目标的方式。

    在这几十秒内,射手必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导弹就会脱离控制,因为高度很低,所以很容易掉落在地面上,同时,导弹发射时的烟雾与火焰会暴露射手的目标,还会影响射手的观察。

    实际飞行中,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是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想要击中目标,全靠运气啊!

    所以美国人对这个根本就不理睬,直接就跳过去搞半主动的了。

    在二战的这种技术条件下,采用操作杆控制那是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的,这也是希瑞克同意第一代的导弹进入部队服役的原因。

    但是这只能是个铺垫,最合适的方案,是搞出半自动的来!

    半自动的意思就是在发射的过程中,射手依旧还得瞄准目标,一直到导弹命中,而全自动的,那就发射后不用管了,打出导弹去,人员就可以撤退。

    现在希瑞克提出了半自动控制,如果能这样的话,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只不过,这可能吗?

    在所有人的眼睛里,这都是异想天开,只要瞄准目标,导弹就能按照自己的瞄准飞行,一切都由内部的设备自己来调整?

    就连卡莱默博士,也只敢在做梦的时候想想。

    但是现在,希瑞克却提出来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既然提出来了,那就一定有更具体的思路。

    “大家想,对导弹来说,想要击中目标,那得怎么调整啊?”希瑞克提问道。

    卡莱默当然最有发言权,他立刻说道:“当然是调整角度,让导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航线上。”

    射击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瞄准镜、导弹和坦克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这和打枪时,用缺口、准星与靶心三点成一线瞄准的道理是一样的,即重合在瞄准线上。

    如果导弹偏离了瞄准线,射手就操纵控制器上的手柄,让导弹转变角度,回到瞄准线上。

    “对,就是调整角度。”希瑞克说道:“我们在导弹尾部,增加一个红外线发射装置,在我们的控制台上,多一个接收设备,共同组成一个红外测角仪,这样就可以在导弹飞行的过程中,自动测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

    半自动的导弹,最关键的就是红外测角仪,随着德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大量地生产晶体管,性能特别稳定,这样,新的自动控制电路,那也是能完成的。

    对设计师来说,很多时候就是差一个点拨而已,而希瑞克的点拨,绝对是恰到好处。

    卡莱默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枚飞行的导弹,导弹的尾部有一束小小的红外线发射装置,在自己的接收系统里,就能清楚地测量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来。

    然后,再利用电路,把这个偏离的角度换成操作指令,传给前面的导弹,让导弹控制舵面转向,最终飞向目标!

    其实就是相当于把人工控制操作杆,转变成为了自动控制,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训练射手的操作了,只要会使用就行。

    系统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使用者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在其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希望大家克服困难,早日实现这种半自动控制的导弹。”希瑞克最后说道。

    “是,希瑞克元首,我们是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不善言辞的卡莱默居然也说出这么多话来,让兰格韦勒博士都好奇了。

    “希瑞克元首,您说的半自动控制,那导弹是不是还能有全自动控制的啊?”兰格韦勒博士突然发问道。

    “当然有。”希瑞克说道:“相比半自动控制,全自动的难度要更大,这也是我们今后将要主力研制的方向。比如在机载导弹方面,我们采用操作杆是不合适的,采用现在的方式也不合适,我们要用新的手段。”

    卡莱默博士听得更认真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担忧

    卡莱默博士不仅仅在研制反坦克导弹,更是在研制空空导弹,而且空空导弹才是他的最早的项目,现在听到希瑞克的话,他就更是兴奋了,用笔在本子上不断地记录着。

    “想要准确跟踪飞机,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机载雷达。”希瑞克说道:“随着我们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度会逐步提高,以后不仅仅会满足搜索飞机的需求,更能够有足够高的精度把导弹引导到杀伤半径之内。”

    这个时代有雷达,但是只限于能看到目标而已,精确的雷达,误差也在几百米左右,只能引导飞机飞过去拦截,绝对无法满足导弹的制导。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希瑞克相信最终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要知道,战争可是技术的催化剂,随着战争的进行,平时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发展起来的技术,在战争中,一年说不定就出来了。

    “另一种,就是利用红外线,我们要制造出更先进的红外线感应装置来,作为导弹的导引头,只要感受到了红外线,就能准确地追上去。”希瑞克继续说道。

    只要物体的温度比绝对零度高,就会释放红外线,但是想要把目标从周围的红外线中检测出来,那就需要有高灵敏度的导引头了。

    这同样需要技术的进步来达到,是帝国科技的发展方向。

    红外和雷达,那是后世最常用的方式了。现在希瑞克就提出来,不指望能有多快的发展,毕竟哪怕是到了越战时代,机炮攻击依旧是主流,导弹的性能还是很差劲。

    但是,这个方向必须要指出来,让帝国的军工科技,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希瑞克的提议,让卡莱默不断点头,这些都是他今后研究的重点。

    结束了对反坦克武器的观摩之后,外面的天色就黑下来了,重新回到了狼**,一众军官们依旧兴致勃勃。

    火箭筒可以下发到单兵,导弹可以装备到步兵战车上,提供从一千米到一百米的全方位的打击能力,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担心了。

    只有舍尔纳,本来很高兴的脸色,居然显示出来了担忧。

    “任何技术都不可能让我们永远保持住的。”舍尔纳说道:“等到我们在战场上大量使用这种武器之后,那苏联人肯定也会得到,到时候,我们要如何来应对?”

    舍尔纳的担忧,就是曾经的希瑞克的担忧,毕竟德国更拥有坦克方面的优势,如果在战场上使用,苏联人学去了,反而会给己方带来很大的麻烦。

    听到了舍尔纳的话,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是啊,还真有这种可能啊!

    想想那些导弹,从一千米外飞来,打在己方的坦克上,想想苏联士兵扛着火箭筒,近距离地向己方发射,这场面,简直就是太可怕了。

    苏联人现在已经显示出来不怕死的风格了,如果他们再有了趁手的武器,那简直就是让德**队最头疼的了,他们肯定敢这么做的!

    “是啊。”希瑞克说道:“的确是有这种风险,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了应对,就可以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首先,反坦克导弹这种东西,绝对算是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了,希瑞克完全相信,没有一两年的时间,苏联人是仿造不出来的,己方的里面,一水的晶体管啊,苏联人的电子管,吃透技术再改进,那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短时间内不用担心反坦克导弹,至于火箭筒,那也得靠近到一百米之内才行啊!而且那玩意儿的准头并不高,在野外,并不用太担心,一百米和三十米没有本质的区别。

    倒是巷战需要注意。

    等到苏联人真的有了这东西,己方还有应对的手段啊,想想后世就知道了。巷战的坦克,装甲车,外面都挂上格栅装甲,就能有很大的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