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第8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升机挂载火箭弹,甚至是在后期挂载反坦克导弹,都可以在几年内完成。

    弗莱特的眼前冒出火光来,在希瑞克元首的勾勒下,直升机会成为一个以后的主力装备,他也会和梅塞施米特,和库克博士一样,成为德意志的航空方面的技术元老!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解决穿甲弹问题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决定了它的速度不会太高,但是它的垂直起降,让它不用借助专用的跑道,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而现在,全世界还没有一款真正合格的直升机面世,而在希瑞克的推动下,直升机的改进,终于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来。

    这些天来,希瑞克一直都在忙于指挥东线的战争,对他来说,主要负责制定战略,战术方面由下级指挥官确定,不会进行过多的干涉,而且他也相信自己手下的这些猛将,不会辜负他的希望。

    就在直升机视察完毕,对直升机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之后,希瑞克还没有返回自己的堡垒,就得到了又一个让他兴奋的消息。

    “希瑞克元首,我们的穿甲弹无法打穿斯大林坦克的原因找到了。”负责军工生产的阿尔伯特…施佩尔说道。

    在前线的战斗中,德国的新式坦克威风凛凛,一路攻城略地,而苏联人的主力t…34,已经被证实是一种落后的产物,只能靠海一般的数量来抵抗了。

    但是,苏联人的新式的斯大林坦克,却让德国的坦克兵们相当的惊讶,德国的王牌武器,次口径穿甲弹,对这种坦克居然是无效的。

    好在从战场上,他们缴获了一辆几乎完整的斯大林坦克,立刻就输送回了后方,送给亨舍尔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的火炮专家们进行研究。

    “他们的坦克炮塔倾角太大了。”作为军方的代表技术专家,克尼波坎普也跟着一起参加了分析,此时,在亨舍尔公司的射击场内,通过高速摄像机的拍摄然后回放,克尼波坎普进行细致的分析。

    以前的t…34,只是普通的倾斜装甲,而现在的斯大林坦克,简直将这种倾斜发展到了极致,成为一个可怕的乌龟壳。

    乌龟壳内部狭小的空间,对大块头的欧洲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哪怕就是苏联人,也开始找一些小块头来当坦克兵了。

    而现在,这种半球形的乌龟壳,越往上,倾角越大,简直就是个最流畅的避弹外形。

    这样,当穿甲弹飞过来的时候,就和打水漂一样,直接就被弹飞了,发生了严重的跳弹。

    同时,这也能解释得通先进的次口径穿甲弹无效,但是以前使用的钝头穿甲弹,却能够有不错的效果,因为钝头穿甲弹具有转正效应,可以将倾角减小,甚至变成垂直射入。

    但是这种炮塔铸造的太厚了,己方的钝头穿甲弹,又无法从正前方击穿它,就这样,苏联人的这款坦克,给德国的技术人员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看来,只能是将我们的105毫米坦克炮装上了。”一名技术人员说道:“88毫米坦克炮无法击穿的,105毫米坦克炮绝对没问题。”

    德国的坦克炮的研制,是按照75,88,105这样的顺序来升级的,现在德国主力的是88毫米坦克炮,但是对105毫米坦克炮的预研,早就开始了。

    “不行。”谁知,这个提议却迎来了阿尔佛雷德的反对:“我们的105毫米坦克炮,还属于机密,尤其是其中的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电渣重融钢和身管自紧等工艺,我们还没有彻底地掌握,现在还不能推出来,尤其是,我们的军队大量装备88毫米炮,如果直接换成105毫米,我们产量不足,也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主力坦克炮换口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88毫米坦克炮还有很大的潜力,怎么能遇到一小点的波折,就换新的坦克炮?

    德国的思路可不是刷口径。

    看看斯大林坦克,使用122毫米炮,口径是大了,威力也不小,但是呢,携弹量太少,装填太慢,根本就不适合坦克使用。

    “是的,我们最好在穿甲弹上进行改进,这点困难,是不会难倒我们的。”克尼波坎普说道:“有关坦克炮弹对斯大林坦克的射击失利分析,我建议立刻递交给了希瑞克元首,我相信,我们的元首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更合适的思路的。”

    这简直就是不敢相信的,在场的火炮专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居然是想着请己方的元首来解决问题,这简直就是他们的耻辱。

    但是,他们引以为荣,他们的元首是无所不能的,当初次口径穿甲弹就是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使用弹托的方案,简直就是颠覆了他们的认识,他们都是老专家了,但是对希瑞克元首的佩服,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遇到了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希瑞克元首肯定也有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就在他们已经连续开了两天的会议,商讨解决的时候,希瑞克元首的指示终于过来了。

    指示是用电报发过来的,字数不多,只有短短一行:

    改进尾翼结构,减少弹体自转。

    拿着这个指示,克尼波坎普狠狠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真是太愚蠢了,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案,己方怎么没有想到?

    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

    为何会产生跳弹?和对方的炮塔结构有很大关系,倾角大,炮弹是斜着打上去的,导致很容易被弹飞,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

    就是炮弹在自转。

    自转会让炮弹稳定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发明,当初火枪最开始使用的时候,一百米外就飞了,而有了膛线之后,子弹自转,弹道会无比的稳定。

    之后,一直到现在,不管是枪,还是炮,几乎都是有膛线的,利用自转来稳定。

    钝头穿甲弹的时候还没什么,毕竟弹体粗大,而现在的次口径穿甲弹就不同了,它的本质是脱壳穿甲弹,弹体细长,旋转起来,稳定性反而会降低。

    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物体在转速一样的前提下,越长就越不稳定,现在,随着德国的火炮专家想要进一步增加长径比的时候,这个缺点已经开始凸显了。

    而另一方面,当它和对方的炮塔接触的时候,弹头旋转太快,更容易被弹飞。

    找到了这个原因,改进的方案就有了。

    减小弹体自转,这样就能够减小跳弹的几率,立刻按照这个思路试制!

    后世就是这样的原理,脱壳穿甲弹,都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因为后世几乎都是滑膛炮了,炮管内没膛线,炮弹出去,全靠尾翼来稳定,和弓箭差不多。

    但是,七八十年的,北约主力的还是105毫米的线膛炮的,这种炮发射的同样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这种尾翼,在飞出去之后,就是帮助减小自转的,将几十万转/分的转速降低到几千转/分。

    其实,滑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穿甲弹飞行时并非不旋转,尾翼的偏转角能够赋予弹芯一个旋转力,弹芯的旋转速度大概有几千转/分。

    可见,几千转每分钟是细长弹体最好的旋转速度,既保持了稳定性,又降低了跳弹的可能。

    (还有滑动弹带的说法,华东之雄接触的不是很多,希望熟悉的大大解惑,又搞了两章技术性的,希望各位大大不要厌烦。)

    既然思路已经有了,接下来,那就开始试验吧!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空中飞蛇(加更1)

    霍普金斯回到了白宫,立刻受到了罗斯福的接见。

    “德国人在陆地上打得实在是太顺利了,现在,整个白俄罗斯,都已经被德国人占领,西部特别军区的部队,已经消失了。”霍普金斯没有说话,罗斯福就已经开始了絮叨:“彼得堡被炸成了废墟,而在南方,德国人的主力正在向基辅开进,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有没有悲观的态度?”

    当初,德国人气势汹汹地想要在大西洋上和美国人开战,美国是很焦急的,太平洋就已经糜烂不堪了,如果在大西洋上再和德国进行对峙,美国的海军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到时候,美国腹背受敌,日子会很不好过。

    没想到,德国人在大西洋上是虚张声势,然后突然跑过去打苏联了,这着实地让白宫松了口气,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德国人从海上对美国的攻击了。

    美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的机会,现在,就是要集中力量,先打败岛国再说。

    现在,罗斯福最想要知道的,就是斯大林的态度,莫斯科的态度,他们是不是对胜利充满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