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躬身称是。

    贺逢圣站在队列中,表情没有一丝变化,只是口中发出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贺逢圣没有再次发作,让杨嗣昌长出一口气,但弹劾卢象昇的难度却在无形中加大了。贺逢圣已经禀明卢象昇退兵是逼不得已,杨嗣昌再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已然是不合适了,一个不慎,便有可能将自己给绕进去。

    杨嗣昌慢慢退回自己的位置,偷眼看了看不远处的都察院的副都御使刘秉仁,示意他尽快发难,组织御史言官尽快指摘卢象昇的不是,必要的时候,可以逼迫卢象昇退兵三府之后,在三府之地与清军决战,稍有失误,或者战事不顺,同样可以治他的罪名。这些预备方案也都是杨嗣昌与麾下骨干早就商议好的,虽是无奈之举,但现在也要派上用场了。

    刘秉仁会意,当下打算出声上奏。但还是慢了一拍,顷刻间便被别人抢了先,一人高喊一声,已经迈步出列。

    “臣六科郎中苏纯有本上奏。今日,京畿之内出现众多谣言,言及朝廷中有人与关外满清私下和议,查为江湖中人周元忠,谣言称此人竟然代表朝廷与满清议和,还称辽东巡抚方一藻竟然是其背后主使,臣请朝廷彻查,以正视听!”

    杨嗣昌顿时一愣,慌忙看向自己的几名党羽,其中就包括六科给事中的主官都给事中梁伯覃,却发现几人都是一脸茫然,显然这个六科言官的上奏并不是出于他们的授意。

    杨嗣昌立刻觉察出其中的一股浓烈的阴谋味道。先是贺逢圣出面澄清了卢象昇的所谓罪名,接着便是六科言官出头挑起针对议和的调查,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筹划。要不然,这针对杨嗣昌一党的攻击不会如此的缜密。

    紧接着,不仅是六科言官,就连御史言官也跳出来好几个,目标火力极度一致,便是针对如今出现在京城之内,传的满城皆知的朝廷要和满清议和的小道消息。周元忠其人其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有两名监察御史竟然将周元忠的路线,会面人等都说的清清楚楚,分毫不差。其中便涉及到辽东巡抚方一藻。

    文官队列的末尾。都察院御史徐志兴和六科郎官曾侊不由得面面相觑,本来和卢象昇商定的由他们两人月末发起的朝堂舆论攻击,竟然莫名其妙的在今天便开了火,而且看架势是来势汹汹。大有不彻查个清清楚楚便誓不罢休。那这样一来。还有他徐志兴和曾侊两个人什么事情啊?

    无奈,两人已经得了卢象昇的托付,又收了阴世纲的银子。总不能什么都不做,日后,这只拿钱不做事的名声可谁也担待不起,日后还要在这言官的队伍中打拼,弄臭了名声,可是声誉和钱财都要损失的。于是两人唯恐落后,赶忙挺身而出,将那些言官们已经说了数遍的台词又背诵了一遍,加上一句“臣附议”,就心满意得的跪在了上奏队列的最末尾。

    渐渐地,站出来的人当中已经不仅仅是言官等人了。六部的郎官中便有礼部侍郎黄道周和兵部郎中赵光捦ι矶觥

    开始时,杨嗣昌眼见反对声浪越来越大,便只能自己进言,旁征博引,以古喻今,尽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列举了历史典故,其一是东汉初年,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光武帝力排众议,接受五官中郎将耿国的建议,接受匈奴单于的议和请求,实现了北方边境的安宁。其二是,北宋初年出师北伐,征讨北汉、契丹,由于国力不济,连遭败绩,宰相张齐贤向皇帝建议:“所谓万全之策就是分清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先本而后末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杨嗣昌虽然说的隐晦,但在场的官员一听便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赵光捲蚴侵苯优昊髯约旱纳纤荆冈鹧钏貌司偈俏蠹何蠊1敝绷ゴ竺髟萍虼缶咂羟弊滴逋蚬啬闯俪俨欢劭醋怕髸N孤军作战一败再败,杨嗣昌身为兵部主理,却任由事态向着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居心何在?

    以儒道大家闻名于世的黄道周则更为激烈,一上来便扯到了天理人欲的头上,杨嗣昌力主与鞑虏议和,这是忠孝两亏。

    一场原本试探性质的朝会,却直接变成了主战和主和两大派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战场。

    御座上的崇祯皇帝不胜其烦,一旁的太子朱慈烺何尝见过如此的阵仗,一时间脸白如纸。

    就在双方官员剑拔弩张的间歇时刻,大殿的角落中忽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声音。“未战言和,世人皆知不可。唯有以战迫和,才能换来长治久安!”

    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包括崇祯皇帝在内,一时间又哑口无言,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大殿的角落,却见一名长相清秀的小宦官满脸无辜的看向众人。

    怀德双膝一软,径直瘫倒在地上,就连王承恩也是一阵头脑发昏,险些摔倒。

    好在众文武官员,绝大部分都没见过长公主的尊荣,即使见过,此时一身宦官的衣服也未必能认得出来。

    倒是崇祯皇帝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女儿,怒不可遏之际,心思电转,连忙命令王承恩,“王承恩,这是哪里来的不懂规矩的内官,文武官员在此商议国家大事,岂容得此等奴婢在此胍躁!快推出去,严刑拷问!”

    王承恩猛地从地上弹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来到朱媺娖的身边,不管朱媺娖一脸委屈的表情,抓住她的手,硬生生的拖到殿外。

    大殿之上的黄道周,看着朱媺娖被推出去的背影,不禁撇撇嘴,不屑的说道:“小小内官,居然也敢乱政,难道不知当年的魏阉是何下场吗?”(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朋友

    好端端的一场朝会,顷刻间演变成一出闹剧,不仅杨嗣昌始料未及,就连崇祯也是面上无光。好不容易喝止了两派官员的吵闹,崇祯气咻咻走出大殿,王承恩和怀德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长公主进殿是你这奴婢安排的?”崇祯头也不回的问道。

    王承恩和怀德双双跪倒在地,口称有罪。

    崇祯叹口气,倒是没有再说别的,“朕这个女儿啊,也难说是你们,就连朕也是无可奈何啊。做事是愈发的没有规矩了,传旨给皇后,令她加以斥责,以后不许再如此肆意妄为!”

    崇祯的脸上弥漫着一种失望的神色,显然是对今日朝会的情景极为不满,忽然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朕看今日弹劾杨嗣昌的人中,还有詹事府的左庶子马士奇,唉!看到他,朕就想到,想到了他的座师周玉绳,如果有他在,这局面断断不会变的如此难以收拾!”

    跪伏于地的王承恩闻听此言,心头赫然一凛。

    皇帝居然想到了周延儒,难道是对杨嗣昌最近的所为产生了不满吗?朱平安远在千里之外,却想到用周延儒来对付杨嗣昌,这究竟是巧合、偶发灵感还是刻意为之?

    乱七八糟的念头猛然间占满了王承恩的脑海,他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朱平安这个孩子了。

    被文武大臣搅闹了大半天,崇祯亦是有些乏了。就连杨嗣昌和贺逢圣等人的再度请见都没有允准,便回到田贵妃那里去用午膳了。

    王承恩和怀恩将崇祯送到承乾宫,王承恩一把拉住怀德,“在皇爷身边尽心伺候,咱家有事情要出宫一趟!有事情立刻派人告知!”

    ……

    朱媺娖万般不情愿的被王承恩拽出了乾清宫大殿,着急慌忙的换了衣衫,直接便奔回自己的寝宫去找已经等得心急火燎的木语菱。

    一进寝殿,朱媺娖便打发走了所有的侍女和宫人,两个女孩躲进帷帐之内,叽叽喳喳了大半个时辰。木语菱这才从朱媺娖的寝宫出来。由长公主的心腹侍女领出了宫。而此时,周皇后的女官也已经奉命来到,将要带朱媺娖去接受皇后的斥责,朱媺娖顿时苦了脸。

    出了宫门。木语菱还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样。直到身后一声低沉的咳嗽声响起。

    回头一看。木语菱顿时脸色发白,冲着身后穿着灰袍的老人盈盈下拜,“父亲……!”

    “长公主又召你进宫了?”木严梓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一部花白的胡须飘洒于胸前,两只丹凤眼炯炯有神,一身浆洗的有些发白的长袍,头上的网巾也有些陈旧了。但整个人身躯挺拔,即使是穿着如此简朴的衣着,飘逸出尘的气质也显得与众不同。

    木语菱怯怯的点点头。

    “走吧,先上车再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木严梓看看宫门口的禁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