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间,在兵部陈新甲和崇祯皇帝的一再逼迫下,最重要实在强大的财政压力下,洪承畴不得不率领六万大军增援锦州一线。

    这令多尔衮和当时还远在盛京的皇太极惊喜不已,但随之而来却是一连串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

    朝鲜方面首先有了动静,自从汉阳政变之后,亲清的官员被整肃一空,连带着朝鲜王室对于满清的态度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朝鲜国王李倧只是敷衍了事的向清军提供了万担的陈粮,所谓的助战的朝鲜军更是连影子都没有看到。反倒是向义州一带集结兵力,大有防备英俄尔岱所部东进的意思。

    然后便是皮岛方面。原先满清得到消息。说是佛郎机商团联合海盗占据了皮岛,作为朝鲜和山东方面的货物中转。却没想到,宁锦战事开启,皮岛方面却是大举舟师。频频袭扰九连城至东沟一线。迫使英俄尔岱不得不小心翼翼。疲于奔命的应付。

    皇太极本欲与佛郎机人理论,却是完全找不到任何门路,只得命令宁完我利用范家的商路开始与这些西洋蛮夷取得联系。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

    而且此时,倒是传来了宁锦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洪承畴吞兵松山北岗,步步为营,以火器屡屡击退清军攻势。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右翼军遭遇大败,就连镶蓝旗的阵营都被明军占据。骑都尉旦岱、参领彰库禅、三等侍卫博翔岱等多名将校战死,镶红旗三等男爵、满清巴图鲁劳萨都被明军击杀。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多尔衮一直没有说话,但济尔哈朗等人已然是叫苦不迭,私下里都向皇太极频频求援。皇太极明知道这次宁锦大战是关系到满清是否能一统辽东关外的关键之战,但事到临头却是左右为难。救援宁锦吧,又怕朝鲜和皮岛方面有变,被人抄了老巢,不救援吧,心中又确实没底。如今聚集在宁锦一线的九万大军可是满清倾全国之力拼凑的兵马,万一出了变故,不要说宁锦,就连现在的局面恐怕也要丧失殆尽。

    权衡利弊之下,皇太极还是决定咬紧牙关,再拼凑出一万精锐驰援宁锦,这其中就包括了盛京的部分卫戍部队,任命索尼为总理大臣,坚守盛京,必要时可以将英俄尔岱的人马也撤回到盛京一线防守。

    而此时,宸妃的病情也大有好转,皇太极总算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便在六月中旬率领兵马出发,直驱宁锦前线。随同他一起出发抵达前线的,还有汉军旗乌真超哈火炮部队的全部。河北之战中,乌真超哈右翼军被朱平安全歼,主将马光远授首,此次跟随皇太极亲征的便是乌真超哈的统帅——老将石廷柱,还有便是他麾下的两百门神机大炮。

    皇太极多年不曾亲征,最近两年,因为宸妃之子夭折和宸妃身体两件事情,已经是心力交瘁,因此,刚刚出发不久便感到身体不适,入夜时分在野外宿营时便口吐鲜血,但消息却被牢牢的封锁起来。

    尽管是如此,但皇太极深知宁锦一战对于满清的意义,所以不顾身体的疲乏和病痛,硬是昼夜兼程五百多里,赶到了锦州城北的戚家堡。

    刚一到达,便急召多尔衮、豪格、多铎、阿济格、济尔哈朗等重将来到御营相见。

    豪格得到消息,顿时为之一愣。早前出征之时,宸妃的病情依然沉重,因此,豪格料想自己的父汗恐怕不会御驾亲征了。但此时,皇太极却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这里,令豪格不由得抬起头,大有深意的看了看站在自己不远处的何洛会。

    此时,何洛会也正在目光炯炯的看向豪格,眼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意味。

    但豪格却是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摇摇头,随机大步出帐。

    何洛会眼睛里的火焰顿时熄灭,失望的表情挂满了脸颊,再也没有理会任何人,而是直接向帐外走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有定夺

    皇太极突然出现在宁锦前线,吃惊的不只是豪格一人,包括多尔衮、阿济格等人都被他的这一行动惊诧不已。就连代善、济尔哈朗、索海、范文程等重臣也都是心怀忐忑的来到了临时搭建起的御营大帐。

    自从进入到大帐之后,多铎的一双眼睛便不停的偷偷的在皇太极的身上打转。盛京距离宁锦一线共有五百多里的距离,早些天,还有皇太极的旨意送到前方答应,没想到今日里,皇太极居然就出现在了这里。看来他这是不顾一切的星夜疾驰,要不然哪里来的如此神速。

    皇太极的身形消瘦了许多,脸色也有些蜡黄,神色倦怠。这让多铎的心中不禁暗暗窃喜,忍不住看向自己的两位兄长,却发现阿济格也是眼中投射出一丝喜意,但多尔衮却是一脸淡然,丝毫看不出心中所思所想。

    形势摆在面前,洪承畴大兵压境,加上宁锦一线的守军,明朝大军足足有十三万之众,而满清起倾国之兵挤上蒙古的援军,目前也只不过有不到十万人的兵力,义州一线的英俄尔岱因为要防范来自于朝鲜和皮岛有可能产生的变故,不能轻动。

    洪承畴自打来到宁锦,便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屯兵松山和宁锦犄角相望,让清军也是束手无策,再猛攻下去,除了增加伤亡,实在是看不到一点可以取胜的希望。

    济尔哈朗作为历经两朝的老臣,又是努尔哈赤兄弟舒尔哈齐的幼子。自幼便被送入宫中,与皇太极一起长大,两人关系很是亲近。这个时候,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皇太极还没有发话,济尔哈朗便第一个站了出来,力主退兵。他的意见也得到一些将领的拥护。

    此次明军来势汹汹,又有剿贼的名将洪承畴亲自领兵,来的又都是边军各部的精锐之师。他们这样死守着宁锦一线。步步为营,满清大军只能望而兴叹。更何况这两年关外的粮食告急,从关内输送粮食的通道也多被断绝,要是一味的坚持下去。不仅要面临巨大的伤亡。还有断粮的巨大风险。

    但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却是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为此次宁锦之战关系到明清两国的国运,尤其是涉及到满清是否能够一统关外的战略决策,在这个关键时刻绝对不能轻言撤军。一旦后撤,明军势必趁势向北推进,到时候,满清两代皇帝累积的关外军事优势将丧失殆尽。

    不过,由于范文程是汉官,虽然深得皇太极信重,但在众多八旗贵族的眼中,他却依然是满清豢养的一条走狗而已。因此,他的谏言一出,八旗贵族们不少人顿时鼓噪不已。

    皇太极冷眼看看一直没有出声的代善和多尔衮,“礼亲王、睿亲王,你二人意下如何呢?”

    代善踌躇了片刻,一躬身,“臣恭请皇上圣裁!”

    皇太极撇撇嘴巴,没有在追问他,而是将眼神盯在了多尔衮的身上。多尔衮迈步走出队列,向着皇太极一躬身,“臣赞成范学士的见解,如今绝对不能轻言撤兵!”

    “哦?”皇太极一挑眉毛,“你且仔细讲来!”

    “明军虽然势大,但却远不如当年之战力,明军士卒虽俱为边镇精锐,但这些年以来,粮饷匮乏、军械破旧,虽有火器助阵,但弹药却极为稀少。因此远不如我八旗悍勇。另明军虽有八镇总兵,但其中勇武者不外乎曹变蛟等数人而已,其他皆是尸位素餐之辈,大战在即,依然歌舞升平,就连洪承畴初到关外之时,依然是锦衣玉食,每日里饮酒作乐,如此将领焉能效死力战?再有,我大清缺粮,可明军却是更甚之。大明连年天灾,去岁和今年就连江南一带也是灾荒之年,相持之下,明军未必能耗得过咱们。臣弟妄言一句,只要咱们围困宁锦一段时日,大明朝廷恐怕就会先一步坚持不住,仅是粮饷和军械就能将他们给拖垮!”

    “只要他们军心一乱,明廷必然会严令洪承畴与我决战,到时候便是我大清的良机。只要派遣轻骑截断明军的粮道,任凭洪承畴有千般的能耐,也只是我大清的掌中之物!”

    “那如果朝鲜和皮岛方面有变呢?”皇太极接着问道。

    “有英俄尔岱两万大军屯驻义州,虽不能进取,但自保绰绰有余!”

    “可万一登莱水师前来支援松山呢?”皇太极目光炯炯的追问道。

    这句问话一出,帐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河北之战给八旗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士卒人丁损失巨大不说,单是阿巴泰、谭泰和马光远等一众将领的阵亡便给满清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多尔衮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