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巩永固却是无计可施,眼下京师人心离散,四面又都是流寇的大军,到了这个时候,他到哪里去招募义军啊!

    没有办法。巩永固只得带领自己的家丁护院,又召集了一些家族的旧部。在正阳门设防。

    听完巩永固的哭诉,朱平安不禁百感交集。这巩永固是大明历史中最后为数不多能与国共存亡的忠勇臣子,到了这个时候,也难为他还能召集这千余人来镇守内城的正阳门。既然自己正好遇到了他,那就万万不能再看着他重演真实历史上杀子**殉国的悲剧重演。

    “驸马不要伤怀,如今还有转机。实不相瞒,此次入京,我便是要力谏圣上南迁的,实在不行,便由太子南下监国。好保存我大明的一线血脉啊!”

    朱平安的话总算给了巩永固一些希望。朱平安让他立刻带上自己的家眷子女,收拢麾下兵马,等待崇祯皇帝一旦下了诏旨,便跟随自己奔赴天津,登船前往山东。

    送走了巩永固,朱平安这才带兵缓缓进入内城,前行不远,迎面便是飞马赶来几名宦官,“前面可是山东朱总兵,陛下有旨,着朱总兵乾清宫觐见!”

    朱平安便将兵马驻扎在承天门之外,自己则带了曹无伤和几十名亲卫匆匆入宫。

    一进皇城大门,朱平安便发现,原先的侍卫、大汉将军等早已不见了踪影,宫内各处都是手执兵刃的宦官在把守,由此可见,锦衣卫、御营也已经各自逃散了。

    刚进宫城不久,迎面,一身戎装的王承恩便迎了出来,朱平安连忙大礼参见,王承恩一时间有些哽咽,双手将他搀扶起来,“来了便好,这一趟你是非走不可的,虽然凶险了些,但于你却是有大益处的!”

    两人心中都是对于此行的目的彼此都是清楚的很,倒是不用可以隐瞒什么。朱平安却是简单明了,一再恳求王承恩跟自己回山东去。

    王承恩却是顾左右而言他,“你的长子如今应该一进赶快要周岁了吧?”

    朱平安一愣,继而点点头。

    “朱承佑这个名字,是我和你岳父一同参详的,承天之佑,呵呵,这其中还有一层深意,你知道吗?”

    朱平安再度点点头,“伯父的期许平安明白,太子并不是一个宽厚之君,就连圣上也不会坐看着平安称雄齐鲁,一定会有些举措来制衡与我。入京之前,小侄也做了一些安排,如果将来某一天,太子不容许我安安稳稳的做辅国之臣,那小侄便不得不……!”

    王承恩笑着摆摆手,“好了,不要再说了,你能有这样的眼光和准备,我就甚感欣慰了,具体怎么做,你自己瞧着办便是。我只说一句话,你也是太祖高皇帝的嫡系子孙,身上更是有沈家的血脉,这天下……!”

    王承恩没有讲话说完,他知道朱平安一定会理解自己的意思,“你也不必再劝!”说着,他将怀德拉过来,“你应该也认识,这是我的义子怀德,便是我为你预备下的人手,以后便让他跟着你,这孩子和我一样是个苦命人,我只希望,他跟随你,以后能过些安生日子!”

    朱平安心头一酸,但看王承恩的模样却是毅然决然,只能答应下来。

    “还有一个人,你也要一并带去山东!”

    王承恩继续说道:“便是当今的懿安皇后,如今后宫大乱,皇后娘娘和田贵妃是注定要陪着圣上的,但懿安皇后却是不必留在宫里,相信圣上就算知道也不会说些什么!这个人,你一定要带走,以后或许会有裨益!”

    形势紧急,王承恩和朱平安边走边说。其实就在昨天晚间的时分,城外的闯军和贺人龙已经分别向城内派出了密使。

    李自成派来的是镇守昌平的太监杜勋,贺人龙派来的则是自己的心腹大将周国卿,他们来的目的各不相同。李自成是希望崇祯能放弃最后的抵抗,承认明朝气数已尽,诏令天下各省督抚投降大顺王朝,他必然会格外开恩,逢崇祯皇帝为王,此后享受供奉,富贵一世。

    而贺人龙派来信使的目的则有些蹊跷,他再三言明自己造反,不过是孙传庭步步相逼,使得他实在是无路可走,这才铤而走险,走到如今实属无奈。他的意思是,只要崇祯能洗刷他的冤屈,并封其为王,将山陕送给他做封地,那么他愿意逼迫李自成退兵,此后为大明镇守关中,还可以派兵剿灭流寇、抵挡关外的满清。

    朱平安眼前一亮,说到底,贺人龙还是不愿背着一个叛臣的帽子,他的这些要求虽然有些狂妄,但归根到底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现在山陕两省都在闯军的控制之下,如果能促成闯军的退兵,那对于大明可是以此难得的喘息的良机。这样一来,既保全了京师,又可以造成闯军内部的争斗,何乐而不为呢?

    王承恩叹息一声,“以你对圣上的了解,他会答应这样的条件吗?”

    朱平安一时哑然,王承恩说的没错,机会来临了不假,但这样的机会,恐怕崇祯皇帝宁死也不愿答应下来,要他向一个叛臣低头,简直是痴人说梦。

    到了乾清宫的时候,大殿中不过是稀稀落落的站了十几个人,景阳宫的钟声敲了好几遍,始终没有其余的大臣前来面君。

    崇祯无力的瘫倒在龙椅之上,已经没有了一丝君王的风采。就连朱平安进殿都没有发觉,还是王承恩大声禀报之后,他这才醒悟过来。

    看着朱平安在阶前行礼,崇祯的脸上总算恢复了一线血色。“你总算来了,没有辜负朕的期许!”

    “回禀身上,海上今日季风大作,行船不易,为争取时间,臣便率领精骑由陆路星夜入京,在雄县与流寇刘芳亮部相遇,激战数场,突围而出,这才平安抵达京师!让圣上担忧,臣罪该万死!”

    崇祯皇帝摆摆手,“各地督抚阳奉阴违,你能亲自带兵进京,已经是不易,朕答应过你的那些封赏,自然也不会食言,不过,现在昭告天下也没有什么意义,就由太子来帮朕完成这些事情吧!”

    太子朱慈烺就站在崇祯皇帝的身侧,稚嫩的脸上笼罩着一层寒霜,也看不出心中在想些什么,听到崇祯如此说,他一躬身,“父皇放心,儿臣一定重用朱平安!”

    说到“重用”两个字的时候,朱慈烺特意加重了语气,让朱平安的心中不由得一震。(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朕要抱着你们一起死

    朱慈烺的话语很冷淡,冷淡到没有包含任何的感情,这使得朱平安停在耳中,分外的别扭。眼前不过十余岁的少年,看向自己的眼神却已经是古井无波,在那强制表现出来的客气背后,朱平安却是明白无误的感受到了那种敌视的意味。

    崇祯皇帝、朱慈烺和朱平安三人之间的对话,让在场的十余位大臣感觉到不一样的意味,他们察觉到,事情的走向或许未必会按照他们心中的轨道行进。

    大明的文臣对于朝政的掌控,从仁宣之治之后,便初现端倪,到达弘治朝的时候,“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言,便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从那之后便是历代天子与文官争夺至高权力的争斗历史,这其中,有好勇斗狠的正德,还有自诩运筹帷幄的嘉靖,更有几十年不上朝,却越战越嗨的万历皇帝。平心而论,如今宝座上的崇祯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战斗力较弱的一人了,在他统治的时期,表面上看来,是杀了不少的官员,但实际上,他一直在争斗中处于绝对的下风。

    在最后的时刻将要到来的前夕,崇祯看着阶下逐渐增长到数十人的文官队伍,心中的仇恨无以言表。是的,就算是现在,他仍有权力可以一声令下,让这些人全部人头落地,可他也知道,自己在这场较量中,还是输了,输得极为彻底,一败涂地。

    崇祯用布满血丝的眼睛一一扫过阶下的臣子,口中确实小声对朱慈烺说道:“东林、楚党、浙党,这些人杀之不尽,南京依然是虎狼遍地,我大明江山便是毁在这些人的手中,你去了之后。一定要倍加小心,千万不可有半点妇人之仁!”

    “那儿臣还可以用些什么人呢?”

    “何人不可以用?”崇祯的语气陡然间严厉起来,“内官、草莽之徒,哪一个都要比这些读书人懂得廉耻忠义!”

    “是,儿臣记下了!”朱慈烺咬牙切齿。

    崇祯父子的对话,朝臣们不得而知。但朱平安的出现着实让他们感到一种威胁。

    果然,朱平安首先上奏,“如今流寇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我京师无可御之兵,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