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薇-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君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靖唐关的名字,总觉得有几分熟悉。她蹙着眉苦思,低低问道:“浣霞,这两个字我总觉得熟悉,偏又记不起来。”

    皇太后亦是同样的感觉,她在脑中一遍又一遍过筛,这似曾相识的两个字究竟在什么地方出现过。

    一封积年前的奏折蓦然在眼前闪现,原是时任兵部尚书的苏睿为部下请功,其间有几次提到这个名字。皇太后豁然将炕桌一拍,大喝道:“想起来了。靖唐,那不是个地名,那不是袁非的表字么?”

    从前过目不忘,皇太后经常随着先帝批阅奏折,曾在折子上瞧见过这个名字。

    那时苏睿带兵与匈奴人大战了一场,袁非等多人都在此次战役中立下军功。苏睿当时对袁非极为赏识,替他请功时奏折上用了他的表字。

    生怕事隔多年,记忆间有些出入,皇太后即刻命人去查袁非的履历,翻出厚厚的记档,靖唐二字果不其然是他的表字。

第六百八十二章 合兵

    袁非的身份已然不是秘密,伴随着去年苏暮寒的族兄苏暮严携同千禧教刺杀罗氏兄妹不成,落在潜龙卫手上之后,他通篇的口供让许许多多当年的隐情浮出了水面。

    如今宫里早已知道袁非是当年苏家人刻意安置在苏睿身边,想要助他成就帝业的臂膀。苏睿对帝位坚辞不受,故意斩杀了袁非,以此向苏家人表明绝不与西霞为敌的决心,才引来日后的杀身之祸。

    事隔多年,袁非的表字再次出现在人前,绝对不是一个偶然。

    这个不知隐身何处、尚未露出真容的城池,一定可以与苏家沾上关系,说不定便是千禧教与苏暮寒最后的一个落脚点。

    皇太后与老太君一对老姐妹目光对视,彼此都从中读到了凝重的意味。

    若二人所料不错,这里该是苏光复生怕举事不成,提前预备的后手。细细揣摩位置,大约便在黑山口附近不远。也是正因如此,黄捷才敢在暴雪中领着队伍穿越黑山口,必定是晓得外头有人接应。

    老太君豪气上涌,她将双拳紧紧一握,慷慨笑道:“本以为这把老骨头久久不用便该锈住,未料想总会让我松乏一下。我这便人北上,穿越黑山口仔细盘查。我便不信,靖唐关能上天入地不成。”

    苏暮寒自然没有本事上天入地,那一日他在阵前与母亲和西霞军中的旧识割袍断义,黄捷便带领大家疯狂逃命,直扑黑山口中。

    凭着驻守在此地多年,对地理环境极为熟悉的优势,黄捷巧妙地引发了黑山口的雪崩。他们在雪崩中抹去自己行军的痕迹,出得黑山口,便沿着山间小路快马加鞭往外头。

    在一处背风的山洼处,黄捷命军队休息,他清点自己带出的人马,只余了不到一千六百人。

    与当初的预计相差太远,瞧着一片漠然的苏暮寒,苏光复喟然长叹。他一向淡定从容的脸上,也笼罩了大朵的乌云,成片的阴霾再也挥之不去。

    本以为凭着士兵对苏睿的敬仰,加上苏暮寒的登高一呼,再由黄捷与叶仁青两个推波助澜,他们在边城一定可以顺利拉起一支队伍。

    未料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楚朝晖悄无声息赶在了他们前头。她义正言辞,拿大义谴责苏暮寒的那番话任谁挑不到错处,已然牢牢收拢了西霞的军心,十万大军不可撼动。

    有黄捷与叶仁青的叛乱,再揭开苏睿身死的真相。便是苏光复自己,也觉得龙虎大将军的遗孀的确比苏暮寒这个被废去爵位的人更有说服力。

    军队重新开拔,苏光复骑在马背上,昏昏沉沉往前走着。瞅着苏暮寒将身上那件青绿的大氅搅碎之后,如今身上仅余一件单薄的棉服,心上无端添了丝恻隐。

    他几次驱马上前,想要与苏暮寒解释一下苏睿的身死,都被苏暮寒故意催动墨离,漠然避了开去。

    瞅着前头那少年孤高冷硬的背影,苏光复只好悄然勒住了缰绳。所谓的解释要么是将事件事件推到旁人身上,再不然便是承认自己下令射杀过他的父亲,连苏光复自己也不晓得该如何开口。

    生怕一开口便是画蛇添足,有些事情往往会越描越黑,苏光复只能暂时选择了缄默,由着他与苏暮寒这丝隔阂暗暗滋生。

    出得黑山口,靖塘关那边已然人前来接应。大袋的烧酒驱逐了士兵们身上的寒气,厚厚的肉脯与干粮填饱了肚子,好歹让走了一夜又一日,已然人困马乏的队伍振奋起来,重新看到了希望。

    在向导的引领下,黄捷的人马连着横穿几条早已结成厚冰的河流,又在几幅雪橇一路滑行的引领下,终于到达了靖唐关外。

    靖唐关可以算做是苏光复最后的资本。这座城池建在一座终年积雪的石山低洼处,三面环山,地势十分险峻,仅有的一道城门前挖着几丈宽的护城河,只要将调桥高高收起,便几乎与外界隔绝。

    正是因为流苏晓得靖唐关三面环山,在听到慕容薇那句西霞军队对靖塘关四面合围之时,才会发现她话中的破绽,以此推断靖塘关依然固若金汤。

    昔年苏光复感念袁非为着几代人的梦想惨死在苏睿手中,为了表达对他的钦佩,也让属下们牢牢记住这个血的教训,特意把这个最后的退路以他的表字命名。

    此时城**有守军一万八千余人,再加上一部分士兵的家眷,总共两万多人,并无寻常百姓居住。

    守城的将领姓童名大海,亦是苏光复手下的得力部属,几年经营,已然将城中筑起坚固的防御措施,又带着士兵每日操练,算是带出了一支堪用的军队。

    靖唐关地处荒山之中,粮草军需无法自给自足,全赖苏光复早年与相隔不远的高丽王朝有些交情。他每年拿着大笔的银子送往高丽,再由高丽王一年分几次派人将军需物资运往靖唐关中,双方各取所需,也算合作愉快。

    至于苏光复为何选在这样一个三不管的地带屯兵,高丽王根本无意探究。只要大把的银子到了手,又对自己国内毫无威慑之力,他乐得赚这笔不菲的银钱。

    童大海早就接了苏光复的飞鸽传书,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着苏光复与苏暮寒能带来大队人马与自己会合,为此还特意跑了趟高丽国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军需。未料想踏着风雪来的只有这区区两千人不到,他心里十分失落。

    两下里加在一起,勉强凑齐了两万人马。虽然与此前的期望相去甚远,好歹也算是拉起了队伍,有了一战之力。

    苏光复依旧不时给苏暮寒打气,又频频命令千禧教的人出动,分头联络散布在各地的千禧教人,准备东山再起。

    靖唐关地远荒芜,如今与各个地方传递消息十分不便。虽有飞鸽传书,也时常为雪山所阻。当日莫先生以为说动了钱瑰,初二便寄出的书信,直待上元佳节那一日,方才传入靖唐关,递到苏光复的手上。

第六百八十三章 迁怒

    莫先生信中言辞恭谨,却隐隐透着邀功之意,显见得春风得意,对将钱家财产据为己有一事,已然有着七八成的把握。

    苏光复读着书信,却隐隐觉得事情太过容易。

    他与钱唯真以及钱家二子都曾打过交道,钱氏一家人的心思缜密,都是走一步往后瞧三步的人,又如何能这般痛痛快快便交出保命的资产?

    想是钱瑰不过一介弱女子,大约没有她父兄那般的谋断。苏光复推断如今钱唯真父子接连出事,钱瑰已然方寸大乱,若以想以阖府财产做为交换,换得她安安稳稳依托在苏暮寒身边,到也是情有所原。

    苏光复想到此处,到将疑心消除了大半。他拈着颌下胡须,将信递到苏暮寒手上,笑着询问他的意思,可否愿意人将钱瑰接入靖唐关中。

    苏暮寒漠然坐在苏光复的上首,只瞧了两眼,便将信往桌上一扔,讥诮的笑道:“先生此次识人不清,这个姓莫的已然把事情办砸。钱瑰是什么人?她决不可能把钱家最后的希望交到我们手上,更不会甘愿来这里受制于人,这只是她的权宜之计。”

    瞧着苏光复愕然的神情,苏暮寒唇角讥讽的笑容更盛,他冷冷说道:“先生莫非忘了?千禧教食言在先,她的两位兄长与钱家的两个宝贝孙子如今都身陷囹圄,根本没有逃脱。她恨咱们还来不及,这姓莫的拿什么跟她谈条件?”

    钱瑰从前德艺双馨的名头享誉京师,她不为旁的公子王孙动心,一颗芳心却在苏暮寒身上错许。

    苏暮寒念及慕容薇,从前纵然不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