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魔鬼的抉择-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德罗波夫那儿继承来的,他对此表示赞赏。那张桌子很大,上面摆着七部电话机。
  最重要的是那部“克里姆雪夫卡”机子,直接使他可与克里姆林宫和鲁丁通话。其
  次是“弗尔图希卡”机子,漆成标志克格勃的绿颜色,可使他与其余的政治局委员
  和中央委员会通话。其余的电话机通过高频线路与苏联和东欧卫星国各地的主要克
  格勃代表沟通联络。还剩下的电话机接通国防部和它的情报同行——苏军总参谋部
  情报总局。所有的机子都通过不同的电话总机。他就是用这最后提到的那部电话机
  接电话的,在6 月底三天前的那个下午,他为这个电话已等候了十天。
  电话很简短,是由一位自称阿克迪的人打来的。伊凡南科曾吩咐电话总机受理
  阿克迪的电话,并直接把电话接通,通话只有三言两语。
  “最好当面谈,”伊凡南科简短地说道,“现在不行,这儿不行,今晚在我的
  家里。”他放下听筒。
  苏联的大多数高级官员从不把工作带回家中去干。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俄国人
  都扮演两种明显不同的角色:他们有自己的官场生活和自己的私生活;如果可能的
  话,那两种角色是决不会交融在一起的。爬得越高,界线就越是分明。如同黑手党
  党徒那样,妻子和儿女根本不能插手官场那一套通常并不怎么高雅的事务,甚至倾
  听一下公务性质的谈话也不行,而政治局的头目与那些党徒是很相像的。
  伊凡南科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为什么政治局中已爬上来的官僚们不信任他的
  原因。出于最世故的原因,他没有家眷;他也不想住在与其他人靠近的地方。而他
  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平时,每天都心满意足地居住在库图佐夫斯基大街西端的公
  寓中,相互挨得很近,在周末,就住到茹科夫卡和乌索沃周围相邻的别墅之中。苏
  联特权阶层中的成员从来不喜欢相互离得很远。
  在接管克格勃之后不久,尤里·伊凡南科便在阿巴特找到了一幢漂亮的旧房子。
  这儿位于莫斯科城的中心,曾经在革命前是为商人们所偏爱的优美住宅区。克格勃
  属下的建筑工、油漆工和室内装饰师,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把那幢房子整旧如新。
  要不是为一名政治局委员的话,那在苏俄是一项望尘莫及的奇迹。
  尽管配备了最现代化的保安和告警设备,这幢房子还是恢复了昔日的高雅气派,
  随后,伊凡南科也毫不费力地用西方的家具——苏维埃最高地位的标志——来布置
  内室。厨房是最新型的加利福尼亚方便设施,整个厨房由西尔斯·罗布克邮购公司
  装箱空运到莫斯科。起居室和卧室采用途经芬兰运来的瑞典松木镶板,浴室用大理
  石和瓷砖装饰得非常典雅。伊凡南科自己只占用楼上一层,有一套设备齐全的房间,
  其中包括一间书房兼音乐室,配备有菲利浦立体声墙式音响设备,还有一间图书室,
  既有外文书籍又有禁书,外文中有英语、法语和德语,这些外语他全都能说。在起
  居室中有一间与餐室相通,卧室连通着桑那浴室,这些就组成了楼上的整个一层楼
  面。
  司机、保缥和贴身男仆都是克格勃的工作人员,全都住在底层,底层还设有车
  库。
  阿克迪来的时候穿着一身便衣,尽管要是穿上他平常穿的红军少将制服的话,
  他会感到更自在一些。他长得体格结实,面色红润。他是伊凡南科安插在军队中的
  特工之一。他向前倾着身子坐在伊凡南科起居室中的椅子上,说话的时候人蹲坐在
  座椅的边沿上。瘦削的克格勃头目宽舒地朝后倚着身子,提了几个问题,在一本便
  笺簿上偶尔作了些笔记。那位少将说完之后,伊凡南科向他道了谢,站起身来接了
  一下墙上的按钮。转瞬之间房门便打开了,贴身男仆赶来引领客人从侧墙中的门走
  出去;男仆长得相貌堂堂,白肤金发,是一位年轻的警卫员。
  伊凡南科对所听到的消息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越发感到疲倦和懊丧。这么说
  来,维希纳耶夫是在干那样的勾当。他将在上午去告诉马克西姆·鲁丁。
  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洗了澡,身上散发出伦敦一种昂贵的浴油的芬芳气息;他
  用一件丝织浴衣裹住身子,嘴里呷着一种法国白兰地陈酒,他最终回到了卧室里,
  把电灯都熄灭了,只剩下屋角里的一盏小灯亮着,摊开身子便躺在宽阔的床罩上。
  他拿起床边的电话听筒,按了一个呼叫按钮。立即便有人答话。
  “瓦洛佳,”他轻声说道,对弗拉基米尔采用温情脉脉的呢称,“到楼上这儿
  来,好吗,请!”
  三
  波兰航空公司的双引擎喷气式飞机,在第聂伯河宽阔的河面上倾下一只机翼,
  并降下高度,最后向乌克兰首府基辅郊外的鲍里斯比尔机场逼近。安德鲁·德雷克
  从他靠窗户的座位上热切地俯视着下面杂乱无章的城市。他由于心情激动而感到紧
  张不安。
  他与其他一百多位从伦敦出发的团体旅游者一起,在当天的早些时候曾在华沙
  乘车观看市容;他们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等候护照验证和海关的检查。在移民管
  理柜前,他把护照塞进平板玻璃窗下面,并等候着。待在分隔间中的那个人身穿边
  防军的制服,帽子上饰有绿色的织带,帽檐上佩有克格勃带剑和盾图案的徽记。
  他看着护照上的照片,然后狠狠地盯着德雷克。“安——德雷夫……德拉克是
  吗?”他问道。
  德雷克微笑了起来,并点着头。“安德鲁·德雷克。”他轻声地纠正道。
  那位管理移民事务的人反过来对他怒目而视。他检查了伦敦办理的签证手续,
  把人境手续的那一半纸片撕了下来,并把出境的签证夹在护照上。然后,他把护照
  递了回去。德雷克人境了。
  在从机场到高达17层楼的里比德旅馆的旅行社专车上,他又观察了一番他的那
  些旅伴。其中大约有一半是乌克兰人的后裔,是到他们祖先的故国观光来了,感到
  兴奋激动,他们是清白无辜的。还有一半人属于英国人血统,不过是好奇的旅游者
  罢了。所有的人像是都持有英国护照。德雷克用的是他的英国名字,故置身于第二
  批人之中。他没有表露出他能说流利的乌克兰语和说得过去的俄语。
  在汽车上,他们遇到了旅行社负责安排他们旅游活动的导游卢德米拉。她是一
  位俄罗斯人,用俄语对司机说话;司机尽管是乌克兰人,也用俄语作答。当汽车离
  开机场时,她笑容可掬,开始用说得过去的英语叙述正等待着他们的游览活动。
  德雷克对他的旅行计划扫了一眼:在基辅待两天,到圣索菲亚教堂的周围逛逛
  (“这是兼有基辅和俄罗斯建筑特色的光辉典范,亚罗斯拉夫王子是位圣贤之士,
  他就埋葬在这里……”卢德米拉在前面像鸟啼似地讲着);还有公元10世纪建造的
  金色城门和弗拉基米尔山,没有提到国立大学、科学院和植物园。毫无疑问,德雷
  克痛苦地想道,不会提到科学院图书馆1960年发生的火灾,有一半乌克兰民族文学、
  诗歌和文化方面的宝贵手稿、书籍和档案都付之一炬;不会提到消防队迟到了三个
  小时;不会提到是克格勃自己纵火作案,并以此作为对60年代民族主义著作的回答。
  参观基辅之后,将乘水翼艇到卡涅夫作为时一天的旅行;然后在特尔诺波尔逗
  留一天,那儿一位名叫米罗斯拉夫·卡明斯基的人肯定不会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最
  后转到利沃夫。如他所预期的那样,他在基辅这样高度俄罗斯化的首府的大街上听
  到的只有俄语。只是到了卡涅夫和特尔诺波尔之后,他才到处听到人们在说乌克兰
  语,他听到各地都有这么多的人在说乌克兰语时便感到内心的激动;他惟一的遗憾
  是,他不得不时而说:“很抱歉,你说英语吗?”但他将一直等候到自己前往两个
  已记得滚瓜烂熟的地址去登门拜访,那时,他就可以用乌克兰语回答他们了。
  在远隔5000英里的地方,美国总统正在与他的安全事务顾问波克尔威斯基。中
  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