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谢谢!”

  “尽管如此,可是你只满足于人类的喂养,不觉得可耻吗?”

  “这些事我连想也没想过。经你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

  “现在应该觉醒,起来斗争。你比人个头大,力气强,脑袋大,还有长鼻子,怎么也不会输。应该叫人类知道你的厉害。”

  鸽子想煽动驯顺的大象起来闹事,然后看着大象怎样被人类治服,借以取乐。这样一来,蒙受更大屈辱的是大象而不是自己了。

  但是,这里有一点估计错了:大象比预想的更听话。它认真地考虑了鸽子的意见,头脑清晰了,浑身充满了力量。干是它撞毁了栅栏,跑到街上去横冲直撞,把眼睛看到的,鼻子碰到的东西全给破坏了;一直到挨了几发子弹,一命呜呼才罢休。

  这样一来,鸽子们的长期屈辱生活算是结束了,这是值得祝贺的。可是鸽子们在生存竞争十分激烈的其他地方却难以生活。不到几天,就因为饥饿而悲惨地死掉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6期P15






错过的风景

刘西鸿


  许多人喜欢讲这个故事:今年1月12日星期五上午7点50分,华盛顿城上班的高峰期,在市中心的地铁站入口,一个头戴棒球帽,身穿牛仔裤的年轻人,走到垃圾桶旁边,往自己的小提琴盒里扔了两个散钱,然后开始拉琴。

  这个年轻人是美国人最为骄傲的“自己的小提琴家”约舒亚·贝尔l。此刻他在玩一个《华盛顿邮报》发明的游戏:在43分钟里演奏6首古典钢琴曲,内有马斯奈、舒伯特和难度很大的巴赫的沙康舞曲。闭路电视录像显示,在这43分钟里,有1097人经过,有7人在他面前短暂停留,有27人往琴盒里扔了钱,总收入32美元。唯一一个手提塑胶袋的长裙女子,看来不赶上班,停在约舒亚面前超过一半时间,听到曲终,最后走到他面前,轻声说:“我认得您,在国会图书馆听过您演奏,真是神奇极了!”

  约舒亚·贝尔在当今古典音乐界的知名度,大概可以和20岁时的梅纽因相比。简单地形容吧,他的脸比汤姆·克鲁斯还要俊;他的举止比佐罗还要有风采;他的小提琴天赋,用行家的话说,那是“上帝的举动”。

  那天约舒亚左臂托着的,是一把1713年手工制作的意大利小提琴,Stradivarius。价值350万美元。这种小提琴在现今世界硕果仅存,尚有几把被精致的钢丝线高高吊起,重重深锁,密封在意大利Cremona的AntonioStrdivarius博物馆的玻璃柜内。还有若干,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或银行巨头锁于地库的保险箱里。约舒亚当天从酒店到地铁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为了小提琴免于严冬的寒风,他坐了出租车。

  这个故事一刹那令人流泪,由于它千载难逢的美丽。400年前,J.S巴赫和远房表妹结亲,生下十个子女,在德国那种恐怖寒冷的冬天,一件也没有现在人们享用的所有石油产品如汽车和室内恒温。除了去过意大利,巴赫几乎一辈子没有走出80公里外的任何地方,在自家娃娃们的啾啾吵闹哭笑中,一头油烟地为上帝而作,留下千古不灭的乐章,为我们熟悉的梅纽因、马友友、约舒亚等等,等等无数杰出的英姿艺情,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永远地演绎着。

  约舒亚给那个时刻的人们带来43分钟永不返回的美丽。

  可笑的是这个美丽故事经多事者引出至少两个结论:一是指责现代人品位粗糙,古典音乐即使由名家来维持都难以生存;第二是指责人们每天争分夺秒地赶路,匆匆忙忙地到底要干什么去?警告你错过了多少身边如此美丽的风景!

  这样的指责实在荒唐可笑。

  古典音乐,还有爵士乐等,向来只是香醇美酒,绝不可强迫。这批8点钟在约舒亚小提琴前经过的人,家中就会有约舒亚的巴赫唱片,星期天会穿着整齐,付100美元去教堂听古典音乐。但此刻,绝不停留。

  即使约舒亚的位置换了麦当娜、辣妹,或者布兰妮在裸唱,那1097个人因此上班迟到43分钟,那也太过滑稽了。和品位有什么关系?!

  《华盛顿邮报》的高人琢磨出的游戏,让英俊好玩的约舒亚玩了一个又费神又费时的游戏。就算有人在“上班”这么烦心的事儿上还这么分心,东张西望地认出了他,最多就惨叫一声:天啊!这家伙一大早来这干什么?!

  这场游戏如果必须有个结论,就是不去指责辛苦的现代人。

  人们会错过许多美丽的事情。生活原本如此。难道值得计较和追悔?错过了,就罢了。如果所有美丽的事情都必顿足去欣赏个够,那也不叫生活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6期P32






开车别生气

东西


  从握方向盘那天起,我句举手对自己庄严宣誓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冒泡!可没想到,刚把车从江南开到古城路,一辆帕萨特(看那横劲就知道是处级以上的坐骑)就故意挤过来,硬生生把我的反光镜刮翻(所幸还可以复位)。当即,我就咧开嘴角,把嘴角挂到耳边,奖给自己一个笑容,赏给自己一句台词不生气。

  平时出行,那的士司机明明在你右边,忽地连灯都不打就插到你面前,然后又飘移到别的缝里,反正是见空就钻,有的是力气,怕的是不刮,忙得像织布的梭子。那高大威猛的公交车,轰的一声贴上来,呼的一声斜过去,仿佛拳王泰森在蚂蚁堆里横行,死了都活该,活着的幸运。或者,你正走着,前面的车窗徐徐打开,露出一颗杰出的人头,啪的就是一口痰,活生生对着马路打靶。那些摩托车就啥也不说了,像天女散花,刮你右灯没商量,还塞着耳朵占主道,任你喇叭按的比伊拉克的炮声还响,它也不让开。

  还没开车之前,我对的士横行霸道,对公交车的随便碾肉,对摩托车的肆意占道,对开车和坐车的不讲文明,早就憋着一肚子气。但是开车后,哼(冷笑),我就不想再生气了。原因当然很简单,我怕自己一激动,忘了打方向,踩刹车,甚至会付出喷漆的代价。

  这么一来,我发觉买车开车对我的写作没一点贡献,愤世嫉俗没有了,主张正义也跑了,活脱脱一个老好人的帮凶,见怪不怪,为了自己的安全竟然无原则的宽容恶人。难怪作家龙应台要呼吁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过去我写文章,也许还能影响几个识字的,现在你就是把半截身子从车窗里伸出来,对着斜插的讲课,那声音也只不过相当于汽车尾气,弄不好脸上还吃拳头。我真是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那些有素养的人也想不出办法来,只能劝自己别恼怒,别发火,文明又不是贝克特笔下的戈多',它总有一天会来的。

  但是我不服气,暗地里思忖为什么会是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开车的要么是”爆发户”,要么想成为”爆发户”。他们脑子里这样开会速度是金钱,横着走是本事,抢到客人是真理,挤你是炫耀武力。总之,汽车不是工具,而是印钞机,是家底,是显摆,是阶级,是后台,是排气量,是身份,是牛X,是硬撑,是打肿脸充胖子!远没到玩修养讲文化的地步,不像富裕国家,人一落地家里就有车,耳朵不聋就晓得跑自己的车道,只要脑子不进水就一定用路线和速度来做绅士。

  噢,现在我终于进一步明白,以上问题出在贫穷和竞争上,所以,我根本没法生气!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6期P27






父亲的画面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在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面有着银白色的长毛,很软,也很暖,尤其是他抱着我来回走动的时候,使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一生中真正有“独子”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候。

  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诚到衡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