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或者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他们中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两者的利弊,也试图去伪存真,把两者的优点统一起来,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内圣外王”“性命双修,儒道同怀”等口号,但从实践看,很少有成功的典例。我想其中原因,还是因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由于两种处世哲学的源流不同,想两者兼得的人便只能是一个悲剧。而且,芸芸众生对速溶咖啡式的智者,可谓众星捧月,趋之若骛。至于石头一类的智者,则只能是惺惺相惜,在很窄小的范围中相濡以沫。

     好在这类人不求闻达,有闲情逸致,有深山古寺的钟声可以咀嚼,有不用一分钱买的林泉风月供他消受。不过现代的林泉风月都被围进了风景区的院墙,想欣赏,请买门票吧。

     所以,人类的发展,是以人之个性的萎缩来换取物欲的欢乐。但是,毕竟更多的人,是处在非常尴尬的生存状态中。他们一方面渴求成功,如此,则要百分之百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尽力摆脱世俗的挤压,争取更大的个性空间。即便一个人在两难的处境中获得成功,但一旦远离喧嚣的尘世,独自面对一方纯净幽美的风景,他立刻就会卸下人生的“累”,并感到生命的乐趣不在于拼搏,也不在于成功,而在于一分难得的悠然。“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感伤的词句,其意在规劝我们不必那么浓墨重彩地渲染人生的风景。坐在依旧的青山上,看那欲坠的夕阳,有人认为这是沉沦,有人则认为这是进入了人生宁静致远的境界。

摘自《读者》2007年第17期P12

我说不出
马金瑜

    我说不出那四个徘徊在三里屯服饰大厦里的清洁工有多穷,她们都三十多岁了,聚在一角商量去吃两碗面条,谁也不敢打头,怕进那个里面装饰着荷花的餐厅。她们每天都拖着餐厅门口的地,每天都打扫餐厅旁边的厕所,每天都擦着餐厅前面楼梯的把手。要到元旦了,餐厅门口的黑板上写着许多打折的菜名,菜名都很好听。她们在楼梯的角落里商量了半天,一个年纪大的才说,怕什么,三个女人跟在她后面。餐厅的服务员吃惊地看着排着队进来的四个蓝衣服,还是那个年纪大的叫了饭。餐厅里灯光很亮,吃饭的顾客不停地看她们,她们就坐在亮处,脸上红红的,高兴地说着话。我隔着玻璃,在心里深深地心疼着她们,脸上却呆呆的,好像我是另外一个人。

  我说不出那个扛着铁镐走在建外SOHO的民工身上有多少土。他的眼睫毛都没灰尘压住了,整个人是灰土的颜色。要过春节了,地铁口附近全是叫卖年货的人,等车的人,挤得走不动。他和他的伙伴们不用挤,人们为他们让开一条路,他们像是刚刚从土堆里钻出来的,有的人背着一卷绳子,有的人拿着一个看不出颜色的尿素袋子,有的人什么也没有哪,佝偻着腰,裤子抽在半腿,灰土里露出满头扎眼的白头发。走着走着,扛着铁镐的人在一个卖小猪储蓄罐的地摊前面站下了,他呆看着红底撒着金粉的小猪,卖东西的人说,十块钱,十块钱,我还给你个盒子。队伍里的一个伙伴说,赶紧走,买那个又没用。他说寄给小孩。看着,他又跟着队伍走了,一步三回头地望着,走到红绿灯那里,他突然又跑回来,什么也没有说,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块,把包好的小猪抱在肚子上走了。我远远的跟着他们,不知道走了多远,像一个神经病一样流着眼泪跟在他们后面,北京的冬天风真大,真冷。

  我说不出住在北京草场地村的那些出租车司机每天是怎么睡着的,冬天,深夜一点,他们钻进不到一米六的低矮平房里,屋顶上只用砖头压着石棉瓦或者油毡,里面还有孩子的哭声。我说不出我的父亲在左眼是什么时候看不见的,这个靠种地和卖凉皮供两个孩子上完大学的农民说,街上的瞎老汉不是多得很嘛,去医院有啥好看的,我迟早是要进土的人。

  我说不出那个在新疆石河子老街口晒太阳、修自行车的老汉有多孤独,他坐在街边,一坐大半天,看下面农场来赶集的人,看着看着他就磕睡了,头一歪就睡着了,苍蝇爬在他当午饭的半个馕上,人们走来走去的,没有人喊醒他。


  当我在出差的路上,啃着买来的一块馍馍,喝着矿泉水,看到和想起这些不会留下名字的人,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一样的,尘土一样地落在我身上,饿了能吃上一晚饭,磕睡了有个地方躺下睡觉,能活下去就行了。我的父亲说,《古兰经》里写,要是福气不在这一辈子,那它一定在下辈子。我小的时候跟着父亲放羊,最喜欢听头羊脖子上的铁铃声,只有那丁冬丁冬的声音,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也像是给人燃起希望的火花。羊能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道路。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7期P08


将帅战创知多少
吴东峰

  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历史被遗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今天,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能忘记曾经在中国黄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开国将帅,他们虽然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生命历程和极致品格,依然凸现在中国革命史上,凸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之际,许多年轻的记者问我:“你采访了那么多的开国将军,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战创,在我采访的二百多位开国将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负过伤。如果把他们身上的弹创累积起来,比任何国家将军身上的弹创都要多!肯定可以获世界迪斯尼记录。”

  战创,是这一代开国将军们曾经生死的标志物,也是他们身经百战的光荣花。他们是全世界战创最多的将帅群体,战创记载着他们的苦难,也记载着他们的光荣。

  十大元帅中有七位负伤,他们是:

  刘伯承:负伤9次战创10多个;陈毅负伤1次战创1个;贺龙:负伤1次;罗荣桓:负伤1次战创2个;徐向前:负伤2次战创2个;聂荣臻负伤1次;林彪:负伤1次战创1个。十位元帅七位负过伤,累记战创16个,平均每人一个以上。

  十位大将中有七位负伤 ,他们是:。

  粟裕:负伤6次重伤2次战创4个;徐海东:负伤9次战创20余个;陈赓:负伤2次战创3个;;张云逸负伤1次战创1个;罗瑞卿:负伤1次战创2个;王树声:负伤4次战创5个;许光达:负伤2次战创2个。十位大将共累记战创37个,平均每人3。7个。

      在1600多名开国将帅中,还有一批因战创而断臂断腿,终身残疾的将军。他们是贺炳炎、余秋里、彭绍辉、晏福生、左齐、苏鲁、陈波、彭云清、童炎生等9位断臂将军,钟赤兵、谢良两位独腿、独脚将军。据我了解,如果算上眼睛炸瞎、耳朵震聋、大脑损伤及各身体各部位的永久伤害,残疾将军的数目远远不止这些。这在中国战争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绝无尽有的罕见情景。

  开国将军们身上的累累弹创,证明了他们都经历了非常人所能及的肉体折磨和死亡威胁。他们刚进入生命的起点,就体验了生命的终点,生命的早晨刚刚开始,便被生命的黑夜所笼罩,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

  许世友上将参加红军23岁那年,奉命攻打一个地主武装的山寨。这是一个由青石垒墙筑在两个相连山峰上的土围子,险峻无比,易守难攻。在一阵锣鼓声和呐喊声中,许世友将军小褂子一甩,举起削得尖尖的顶端涂着猪血,并用油炸过的长竹竿,第一个往上冲(据说这样的竹尖锋利无比,可以致人死命)。当他快攀上墙顶时,却被寨上的敌方用竹竿把他捅下来。掉进深山沟里的许世友竟昏迷了两天两夜,事后将军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醒来后,虽然浑身疼痛,心里却感到说不出的舒坦,好像睡了一大觉。死里复生,这是奇事。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人死如吹灯,没什么了不起!”

  正因为开国将军们都经历了死亡的考验,经历了生与死的炼狱,对死亡有着超常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他们的生命力异常坚韧,智慧力超常发挥,他们的人生呈现出一种常人无法相比的“气象”,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一群人。是一批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1936年冬天,国民党对陈毅元帅的驻地梅山,大举清剿一个多月。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