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我没有干涉彼得。其实,不只是彼得,爱丽丝和南希在做完功课后,我也让她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彼得经常发一会儿呆后,就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还会掏出书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爱丽丝和南希则喜欢编织一些东西,有时画画玩。

  他们有的时候就是呆呆地坐者。但是,不管孩子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去干涉,只是偶尔我会引导他们做一些事情。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画画,看书,还是玩玩具,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除了一些规定的事外,绝对不干涉我们,给我们的时间就彻底由我们自己支配。小时候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这样做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那时,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

  爱丽丝、彼得、南希的思考方式、喜欢做的事情、处理事情的方法各不相同。小时候我就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时间。没有别人的干涉,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思考,这培养了他们自己的性格。

  白天大家一起听的音乐,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会自觉地再听一遍,这样他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画画的时候,他们会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未来。通过涂鸦似的乱画、编织东西,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象有了更新的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孩子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妈妈们总津津乐道于那些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总是赞不绝口。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大概学习好、听话的孩子会这样。但是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上的孩子,就失去了在自由时间发现自我的机会。

  我相信在给孩子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自由时间越多,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彼得小时候总喜欢拆东西。上高中时,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发明奖,这都是因为我给了他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如果只是一味地督促彼得学习功课,不要浪费时间,恐怕连彼得自己都不会发现自己有那方面的才能吧。

  韩国的妈妈们都有奇怪的强迫症,他们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们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为了能超过同龄的孩子,妈妈们把自己的孩子像牛一样,在各个培训学校之间赶来赶去。

  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有空闲的时候。孩子失去了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甚至学习的时候,笔一停都要招来妈妈的批评。这些妈妈们根本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时间是多么重要。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用说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了,恐怕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吧。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生活中,孩子们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

  不只如此,总是处在妈妈的监视之下,孩子会变得做事畏手畏脚,对世界有着极端的看法。

  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能去强加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担心,就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劳动的价值

  有一天,从小就身体虚弱的彼得突然对我说:“妈妈,请您同意我从明天开始去送报纸。”

  当时,彼得在夏威夷最有名的普纳胡高中上学,在那里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学校

  的功课相当繁重。

  但是,彼得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去送报纸呢?在这么重要的时期,彼得提出这个要求让我很为难。经不住彼得诚恳的请求,最后我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我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果你真的喜欢,那就去做吧。但是,既然决定做了,你就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退出。”

  几天后,彼得真的去送报纸了。其实,送报纸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凌晨3点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就要去报纸配送站领报纸,然后骑着自行车将报纸送到各个居民点。送完报纸后再去学校上学。

  那时候恰巧孩子们的奶奶住在我家,奶奶很担心孙子,彼得起床后,她也一起起床,一定要为孩子准备早餐,否则她自己也睡不着觉。而且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她还责备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指责我让一个刚刚15岁的孩子做这么辛苦的事情。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妈妈,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彼得以前身体很虚弱,通过送报纸,他现在身体变结实了,精神也很好,这不是什么坏事。”

  我虽然对孩子的奶奶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非常担心。爱丽丝和南希也非常担心彼得,每次下大雨或者刮大风,他们都悄悄地跟在彼得后面,看着他离开家门。

  在一边学习,一边送报纸的过程中,彼得从没有说过放弃。在彼得送报纸的时期,我没有开车送过他,也没有劝他:“别干了。”彼得送报纸一直到中学毕业,足足坚持了3年。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每次心里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说:“这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彼得就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没有一点退步,身体却越来越强壮。送报纸也是一份需要讲信用的工作,彼得在结束这份工作时,被评为“最优秀报纸配送员”。我现在还经常想起,彼得像演杂技似的握着车把,踩着脚蹬送报纸的样子。

  在彼得中学毕业后不久,我的病频繁发作,不得已需要住院。正在我收拾东西时,彼得递给了我一沓钱:“妈妈,用这个钱住最好的病房,不要用别的钱,一定要用这个钱。”

  彼得递给我的钱是他3年送报纸挣来的,我对他说:“这是你辛苦挣来的钱,你自己留着用吧。”彼得摇了摇头,“如果只是想着这是3年送报纸挣来的钱,这钱没有一点意义,妈妈用了的话,我才会高兴。”听到孩子的话,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2期P12


   

盲道
张丽钧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光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呀,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心理准备。
  
  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