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开天窗说靓话-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先是妻子得了糖尿病,进医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尽管有单位,但很多费用还要自己负担一部分。紧接着又是所在企业效益不好,先是月工资被减掉1500元,维持了半年终于被裁员。他说自己以前也跳过槽,但没有任何压力,但这次却感到有很大压力,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会想到欠银行100元钱。    
    毫无疑问,朋友的压力源于按揭这个看上去很诱人听上去很动人的消费方式。    
    “按揭”是个外来词,意思就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与传统观念中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量入为出原则”完全背道而驰,有些报纸滔滔不绝地介绍按揭在欧美地区是一种极为流行和普及的生活方式。不错,借贷消费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理念,对国人来说按揭意味着提前实现小康水平,使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但是,世间根本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虽然银行在消费过程可以作为坚强后盾,可在借款的同时要付给银行利息,生活质量的提前改善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当下,按揭的名目和种类及其繁多,诸如“置办房产、购买汽车、外出旅游、更换家电”等等,按揭的好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激活消费市场 ,改善消费结构。    
    然而,某些看上去很不错的事情并不是适合于每个人,关键问题在于个人是否具备把握机遇的条件,倘若那位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朋友事先对自己将来的收入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估计,倘若他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就不会给自己造成如此大的压力。    
    生活中充满着诱人的新风尚和新观念,但每个新风尚和新观念和所有事物一样在其绚丽多姿的一面,还有其不可预见的另一方面。朋友说自己如果不能按时支付欠款,银行会将房子拍卖,所以事先多几种设想要比只盯着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稳妥,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按揭对还款能力估计不足而轻易使用的人来说就是陷阱。    
    按揭的这种两面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的另一位朋友是做销售工作的,他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做销售的就是得把死人给说活了,”因为花言巧语善于词令,他的业绩一度不错,也挣到了一些钱。他虽然挣到了一些钱,可日子一长也逐渐失去了让人们信服的诚实,因为产品并不像他说得那么神。尽管他把属于明天的奖金和业务提成按揭到自己口袋里,可失去的却是长久做事的信誉,销售渠道越来越窄。    
    按揭是一种很方便也能让人感到快活的消费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怎样恰到好处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却是要动一番脑筋和加几分小心的。    
    提防朋友“杀熟”    
    如今,“朋友”一词用的极为普遍,谁跟谁都敢称朋友,好像一称朋友就世界大同了。其实什么一多就会贬值,就会走味儿,没准一不留神还让“朋友”给耍了。“海”中漂泊的几年里,我让人给耍过好几回,明白过来的滋味不是恨,而是看不起自己,觉得傻得没边,上当活该!但上过几次当后就有了警惕性──    
    对于席卷全国的传销我非但不陌生,而且比一般人接触得早。1993年的秋天我就在朋友的执意邀请下听过课,看见过搞传销的兄弟姐妹们聚集在一起的群情振奋的火爆场面,还差一点儿被发展成为“下线”。    
    下岗以后我一直凭卖力气吃饭,与人合开了一家小公司,所有的工程都是自己跑来的。没想到在找活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姓王的同学。高中毕业下乡插队,他是我们村110个知青中第一个被招工的,从那以后,十几年都没见过面。老同学相逢格外亲热,当天中午就坐到了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际,交流了分别后的情况。我对他所在的工作单位表示羡慕。谁知他说单位是不错,可收入少,比不了开公司的。我说公司有大有小,我这公司就是勉强温饱,吃了上顿没下顿,你挣得少,可手上还带着大钻戒。他一听我这样说,当时就笑着说自己找到了一条挣大钱的道──搞传销。    
    我早就听说做传销可以挣钱,但还是第一次眼见搞传销挣钱的主儿,虽说同学说得挺神,但一是被人骗过,轻易不会被人说动,二是认为凭力气挣钱最稳妥,所以就拒绝了同学的热情相邀。但同学却异常执着,三天两头呼我,弄得我挺烦,不得不回个电话。他说:“你可真忙,怎么样?给我点面子!咱可是老朋友,信不过我吗?我只占用你两个小时……”话说到这份上,我只好答应他了。    
    那天晚上,我拖着劳累了一天的身子从南郊骑着自行车到了北二环边上的“白孔雀艺术中心。”同学早就在那里等候,一见我就忙不迭地领着往里走,上楼之后走进一间大会议室。里面已是密密麻麻,我跟着他找了个地方坐下了,他擦着脸上的汗水说:“再来晚一步就得站着了。”果然,不大功夫门口和后边都站满了人。    
    过了一会儿,一个40多岁的男人走向讲台,他拍着巴掌提醒听众关掉BP机,许多人都撩衣服关上了腰间的寻呼机,我也随着做了。我注意到黑板上写着一行大字“财富不是朋友,朋友却可以变财富,”觉得这话有些意思。忽然,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只见一个瘦男人一溜小跑进到会场,笑容可掬地朝鼓掌的人们挥拳示意,然后又和主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感到新鲜笑出了声,同学伸手捅了我一下,将手指放在嘴巴上,我明白那是在示意自己别出声。主持人介绍了瘦男人的身份,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掌声,许多人鼓掌时脸都是红红的,眼光也显得异常兴奋。我觉得怪:因为会场里的诸位同志一个个都打扮的人五人六的,走在街上都会被路人认定是老板、总经理什么的,怎么会对一个瘦弱的男人如此感兴趣?    
    原来那瘦男人是“百万级”的传销能手。他操着一口南方口音先是讲了自己搞传销致富的“心路历程”,又讲了一些如何发展“下线”的技巧。讲到约定时间时他说要用悬念,要选定“一次到位法”,不能说“什么时间都可以,”而要说“我明天晚上六点等你。”我听出他说的话和同学在电话里说的一样。瘦男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言词极富煽动性,会场上屡屡暴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后来我明白了那叫“造势,”是专做给我这样的“下线”看的。    
    散会之后看传销的样品实物,我看到柜台里的各种钻戒全都价格不菲,心说这也不便宜,而且无法确定真假……这时候,身前身后也都挤满了人,还真有人买,每卖掉一个戒指,就响起一片掌声。同学看我一脸犹疑就说你今天先感觉一下……他将我送到楼下,拉着我的手道别时神采飞扬地说:“记住,我给了你一个挣钱的机会!希望你能把握!”    
    然而,我没有把握机会。尽管同学又找过我好几次,但都被我谢绝了。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我觉得自己一天到晚和灰土打成一片不需要钻戒。另外,我对同学搞这件事的感觉就是“杀熟。”他把东西推销给别人的途径就是找自己认识的人,生人不会买他的帐。    
    谁都有几个朋友,免不了有什么事需要在一起做,我的经验是不能想自己能从这件事里得到什么,这世间没有白捡的便宜,弄不好就把自己搁进去,让“朋友”剁一刀。    
    


第二辑第7节 感觉拍卖会

    我去过几次拍卖会现场,并不想举牌参加竞争,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只想看一看参展的真东西,多一点感性知味。    
    古玩行有一句话叫“过手;”是说要过看多摸。搞收藏的人的确要看真东西,看过真东西就会有一种基本印象,特别是制作精美的官窑瓷器,只要多看,基本上就可以辨别仿造的。    
    虽然有文章说现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摹仿的瓷器非一般人能分辨,但我觉得一般人也没有必要成为精深的瓷器鉴定专家,看个差不多就行了。这倒不是我不求上进,而是有自知之明。我只不过是一个想通过买卖旧货达到保值升值目的的古董爱好者,按照过去划分阶级成分的惯例,至多是个“小业主。”小业主能有多大的能量?能有多少闲钱?尽管喜好收藏,可毕竟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定。香港大亨可以用二千多万港币一举拿下一件瓷器,自己这边出手过万买件东西就快伤了元气,去拍卖会就是为了看一看。    
    拍卖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