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开天窗说靓话-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失恋并不丢人现眼,如果想不开走入极端就真的丢人现眼了。搞对象是个互相选择的事情,人家吹你就耿耿于怀,如果你吹人家呢?重要的还是应该找一找吹的原因,平心静气地触摸伤心的过去。    
    都说生离死别谁也不会提前预料到,但事情的奇怪吻合又让你不得不相信那种反常可能是在冥冥之中的某种预感?因为人生中不可预料和无法挽回的事情简直太多了。亲人走了,我们还要活下去,既然还得活着,就得想办法朝前走,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和六神无主走出来的确要付出很多的泪水和悲伤,但也获得了一生受之不尽的良好心态。    
    不过,有的麻烦的确是自找的。一个聪明的人应该在生活的道路上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每一次麻烦都要付出代价,万一不能从容地面对麻烦,小麻烦就有可能发展成大麻烦。生活是经验的积累,在不断的回望和审视中总结过去的日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够找到自己为人处事的破绽,经验让人活得更智慧。    
    良好的应变能力是一种在挫折和磨难中成熟起来的人生智慧。    
    解析“风格”    
    眼下,“风格”一词风糜于市,红尘滚滚色带飘荡。什么“风格服饰、风格女人、风格活法儿……”充斥在各种媒体的声、色热炒中,挂靠在都市男女的嘴巴边,倘若言不提风格乞不老土哉!    
    究竟什么是“风格?”它以何魔力纠缠得一帮男女神魂颠倒,趋之若鹜?翻翻词典,关于“风格”一词的解释竟极为简单:气度;作风,这种答案令人失望。但转念一想,所谓的“风格”可能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个性和时髦”什么的。    
    那么,也就是说和“流行”沾边了。    
    流行的事情就要有带头的,有的人从某国或港澳台发现一点儿国内还没有的东西,便东施效颦。年轻的节目主持人也都讲开了一嘴绵软的、不男不女的南味普通话,喜欢大惊小怪地“哇”、装模作样地用鼻音“恩哼”;我们的耳朵里时刻塞满了“性感”、“锁定”、“真酷”、“特中国”;商家也在利用广告这一现代传媒手段摇旗呐喊,极力煽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打头的就有追随者,追逐和效仿中就有了领导潮流的自我感觉。乱七八糟一大片,眼花缭乱闹情绪。什么健身器、保龄球、蹦迪、泡吧、减肥、自助旅游、假日黄金周……把从娘胎里带来的黑色头发染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让原本娇嫩红润的嘴唇一会儿朱色一会儿棕色一会儿黑色。女孩子穿着短裤背心蹋拉板鞋就上街,露胸露腿露蛮腰,成为都市女性公开的追求,众志成城构筑起一道滥情风景线。电视台女主持人敢将自己并不受看的小肚脐眼儿袒露给数不胜数的老少观众。女嘉宾把只能在室外用的遮阳眼镜别在脑袋瓜儿上,像旧中国的女人戴花插朵似地整整顶了一台节目。摘下来放在口袋里行不行?不行!好不容易有了个露脸的机会,还不展示一把。这一插,就插出了风格,妩媚中透出些彪悍洒脱,女人的身坯露出些男性味道。满大街的女孩子都将遮阳眼镜别在头顶上,特像一种叫“望天儿”的金鱼,从楼顶上望下看,一街筒子浮游生物。    
    也许这并不新鲜,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情泛滥的浅薄时代。再也不会有“大江东去”、“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捉弄些小情小调就可以了。吃点什么?喝点什么?玩点什么?苦恼点什么?煽将起来既为风格!    
    风格就是商业化社会浮躁氛围的外露,为了刺激,总得翻新花样,尽管换汤不换药。翻来覆去就是头上顶的,脸上抹的,身上戴的,脚下穿的,嘴里说的……换换样子,改改颜色,把一帮子追随者折腾得屁滚尿流,六神无主。但绝大多数自我感觉依然蛮好——前卫部落的风格中人。    
    其实,这世间有真的风格,但那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我们口口声声爆炒的“风格休闲”与西方人相比有本质区别。不过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也能过瘾。    
    诸如“时尚、风格”这些东西往往能够在不经意中将人淹没,让人不知不觉地风格起来。不知这是人们天生就有从众心理还是自来贱喜爱媚俗,渲染得风格走遍天涯。然而,一旦高扬反对的旗帜,“风格”真的坠落了,肯定一街萧瑟,满眼冷清……    
    


第三辑第8节 青春之花为谁开放

    贞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辞海》第181页这样解释:“旧指女子不失身或从一而终的操守。”但随着整个社会的蜕变,古老的贞操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据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婚恋家庭咨询中心调查,有70%左右的人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另一项针对女性的调查,认为“双方情愿就勿干涉”占36。3%,认为“只要以后结婚就无妨”的占28。2%。还有一项统计数字表明:45%的女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乐意,贞操无所谓。    
    现在,一说贞操就是女人,不公平。表面上这个世界上的女人活得很风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杂志封面,几乎全是女人,但实际上还是给男人看。开发那么多“丰乳”制品干什么?修复“处女膜”干吗?一方面说明男权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说明女人的心理仍有障碍,仍在为失身而愧疚。    
    其实,有什么好愧疚的?女人失身之时,男人同样失去了童身!可女人为处女膜的破裂心急如焚。即便是婚前没有性事,谁能保证处女膜完好无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体育考试就要达标,哪个女孩子不是又蹦又跳又跑又蹿又爬高。妇联总让女性自重自爱,干吗不让男人自重自爱?我们的社会强调女性自爱的时候并没有要求男人也自爱,光要求处女而放纵童男,让人感到不公平。既然强调女人在婚前守身如玉、婚后从一而终,为何不要求男人也忠贞不渝呢?贞操不应只针对女性,男人也要有贞操。    
    城市中的男女正式组成家庭相对较晚,恋爱过程中没有身体接触很不容易。而且,一旦确立恋爱关系也是真心的,男女的身体接触也是表达相互爱慕的一种自然方式。心怀鬼胎和脚踩几只船的仅仅是极少数。不能把婚前性关系看成是一种耻辱和伤害,个人要敢于面对和承担自己的行为,当时欢乐了,散伙后又哭天抹泪觉得自己上当受骗,甚至找到妇联组织哭诉悲惨遭遇,让娘家人替她撑腰。男女之事绝对属于“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年轻的男女谁也不能保证有了婚前性行为就一定要牵手跨进婚姻的门槛,很可能中途散伙,所以在做事之前要有思想准备。    
    通过避孕完全可以改变发生性关系带来的后果,出问题只能说明个人的生活能力太差!都什么年代了,还不会保护自己?一个有理性的人要学会有理智地体验。这倒不是说我鼓吹性自由。我看到过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正在重新提倡性道德。美国还通过了一项法案,拨款5亿美元在全国推行以性纯洁为基础的性教育课程。    
    贞操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不说谁也不会知道,换句话讲,这件事并没有对社会构成任何伤害。但纯粹的个案是不是也深藏着一些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呢?毕竟同样的一类事,50年代的人要比70年代的人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    
    然而,即便是社会进步、西风东渐,可谁也不愿看到“性的泛滥”。中国人的骨子里是讲究一个“度”的。何况,每一次体验都要付出代价。一个聪明的人在其成长的路上应当尽可能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因为每种代价都会留下伤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容地面对伤痕……    
    


第四辑第1节 情感传递

    下岗后,我想找个单位,拿着报纸和简历、证书之类的材料走进一家公司,报纸刚介绍完这家公司老板。接待我的是个漂亮的女孩。她告诉老板正忙,让我等一会儿。她一边翻着材料一边说话:“我姓吕,你文笔不错,有机会说说文学……”我没做声,心说文笔好该没工作也没工作。那会儿,我只想尽快找到工作。    
    谁知,老板在浪费我半天时间后竟然拒绝了。女孩见我一脸沮丧,送出门时安慰道:“别急……”    
    “行了!”我气急败坏地喝斥道。那时候,我最听不得“别急”这两个字。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没有工作能不急吗!    
    一个意外机会使我再次踏进那家公司,看到她后朗声说道:“你好!”她也认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