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开天窗说靓话-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处理好这种特殊关系,她绞尽脑汁,还跑到心理咨询机构。她按照他们的方法做过试验,行不通。比方说专家建议无论谁的孩子都要管,而且要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管教。但自己的孩子打一下就打一下,他不记仇;别人的孩子甭说打,说一句都记仇。最让她感到伤心的是自己无论怎么做好像也没有他的生身母亲好。他过生日,她买了礼物送给他,他接过去说:“你的钱也是老爸的钱,我知道你为什么对我好?”她问:“为什么?”他说:“你对我好是为了讨我老爸的喜欢。”那时候,她感到惊奇,这哪里是孩子,分明是人精!要知道他只不过上小学5年级。当然,她照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和一个孩子一般见识,她相信他长大以后会反省自己少年时期的行为。    
    现在,她明白为什么很多人登“征婚启事”时都强调“离婚可以,但身边无孩”的原因了。孩子的确是再婚家庭中最为棘手、最难处理的事情,很多根本就想不到的麻烦都会因孩子而出现,让再婚的大人尴尬、难为情。而且,再婚家庭如果处理不好子女问题还会影响婚姻关系。    
    然而,离婚家庭中的孩子是最可怜的,他们是父母感情不和的直接受害者,他们过早体验到人和人的冷漠与家庭撕裂的痛苦,性格又普遍孤僻偏激。作为成人,应该能让就让,既然走到这一步,多难也要往前走,没有退路。从理论上讲,她是继母,虽说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她相信人心能够换人心,只要自己尽其所有好好待他,完全可以建立起新的感情。    
    为真情送上一朵玫瑰花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她自费到外边学习,在那里,她认识了丈夫之外的第二个男人。第一次正面接触是个雨天,学员们挤在教室前不宽的屋檐下避雨。他站在她前边,一身运动衣,没有丝毫的伟岸感觉,是那种走在街上绝对不起眼的男人。雨稍小一些后,很多人纷纷跑向校门,可她的高跟鞋跟却踩到石子甬路的缝隙中,身子一晃歪倒在泥水中。当时,从她身边跑过去好几个人都没有停步,跑到前边的他却转回来拉她起来。裙子的一侧沾满了水,书包也湿了,手也磕得很疼。他拉她起来的时候,她说了声谢谢,但一迈步,鞋带挣开,鞋跟仍被缝隙卡住。他蹲下去拔出鞋跟,那时候,她翘着一只脚,在他弯腰的时候,抓住他的肩头,一切都很自然。    
    认识了就很自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聊天。开始聊课程,然后聊单位,最后聊家庭。尽管聊家庭的时候彼此都很慎重,但彼此能看到心里的痛苦虽然没说出来却写在脸上。慢慢地,她觉得自己内心有了一种奇怪的变化,有什么事情都想跟他说,有一种倾诉衷肠的感觉。人们的交往方式在生活中有千万种,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谈话中喜欢上了一个人,而且是丈夫之外的男人,这让她觉得尴尬。她不止一次问自己:难道渴望改变就是找一个丈夫之外的男人?可她除了找一个可以静悄悄地听自己说话的人还能干什么?    
    或许,合法的夫君,未必是最好的心灵搭挡。    
    她和丈夫结婚8年了,但8年的婚姻让她感到好累。她把所有的精力一分为二,在家庭给了丈夫和儿子,在社会给了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自己只留下一身疲惫和对婚姻的厌倦。丈夫除了需要自己的时候很少说话,偶然说一句话也是诸如:“该取工资了,单位分了两桶油。”    
    那是夫妻间的交流吗?她倒不是一味追求唧唧我我,可她总不能把心里话拿到街上和一个陌生人说呀!一种乏味的厌倦像草一样在丈夫的话语方式中滋生滋长,她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以及夫妻生活都感到无聊。    
    她发现心底的生命线因为和他的相识被扯动,从另一扇窗户中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她终于明白自己在与丈夫的相处中滋生了一种惰性,这种惰性转化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无奈和传统的顺从。有一次,他说咱们认识得太晚了。落日余晖中,她看见他的眼中有两点亮晶晶的水光。她说自己对这样相处心里没有底。他安慰说没关系,只要咱们彼此之间感到温暖就行,知道这座城市中还有一份关怀就够了。对于将来究竟怎么样?是不是离开各自的家庭之后生活在一起?他不说,她也不说。她们不想把那种不好的情绪传达给对方,影响那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家庭生活。她很清楚自己的做法为传统观念所不容,但感情真的不能用对错衡量,因为心灵无法圈禁,魂魄不能锁锢,情感的自由放飞是一种无奈的挣扎……    
    教孩子“说谎”    
    女儿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到城外住。考虑到城外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城里,便将女儿的户口落到了母亲家。女儿也转学到母亲家附近的小学。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就说让女儿到学校的小食堂入伙,可母亲坚持叫女儿在家里吃饭:“家里的饭食怎么也比食堂的强,孩子正在长身体,得让她吃好了。”我说:“没事,什么好赖,吃饱就行了……”母亲打断我的话:“就这么着吧。”    
    于是,依了母亲,女儿在母亲家里吃午饭,一吃就是好几年。没想到,母亲忽然病倒了。母亲的病和长年累月休息不好有关。我婉转地劝道:“先让她到学校吃,您先休息一阵儿,等好点儿再说……”    
    说通了母亲,我开始做女儿的工作。我已经打听到学校的小食堂人满为患,无法入伙,得让她每天自己带饭。出乎我的意料,女儿竟爽快地答应了。我给她准备好第一顿午餐后,又给班主任写了个情况说明。学校规定:不入伙的同学中午一律不准滞留在校。    
    谁知,当天晚上母亲就打来电话,问女儿在学校吃什么?由于我事先嘱咐过女儿,不准对奶奶讲自己带饭,她拿着话筒吭哧了半天,不知怎样回答……我从厨房窜进屋里,一把抓过话筒说:“她说今天中午吃包子,她还说学校的包子没有奶奶做的好吃。”    
    “我说什么来的……”    
    我听出母亲在话筒那边落泪,便提高了嗓门说:“让孩子比较一下也好,您挂吧!”    
    放下话筒,我发现女儿正板着小脸、神情严肃地瞅着自己,心虚地跑回厨房,一边洗菜一边琢磨怎样才能对她解释清楚刚才“说谎”的事。    
    吃过晚饭,女儿又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从她进幼儿园到上小学,功课方面,我几乎没管过。对于如何关心他人、克服困难、不说谎话等,我可没少下工夫。记得我给她买的第一盘磁带里就有“放羊的孩子”。无数个夜晚,女儿都是在我精心选购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的,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的悲惨结局恐怕早已深深溶进了她的血液。她不接受我的“说谎”是正常的。    
    果然,我推开房门,一眼就瞥见女儿正在写日记。她有一个习惯:心里有事就与日记本交流。我在她身边坐下说:“你在记爸爸说谎的事。”她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如果我对奶奶说你自己带饭,奶奶一着急,病又重了;你说我应当怎样回答?”    
    “那也不应该说谎呀!”    
    我一看女儿没有发脾气轰自己出去,就问道:“你那篇观后感成绩下来了吗?”现在,教育再好的独生子女也敢向父母大发脾气。我跟女儿交流总选择她情绪稳定的时候。    
    “39分。”女儿的小脸焕发出一种我熟悉的自豪气息。她的小脑瓜儿挺灵,各科成绩都名列前矛。    
    “你说江姐明明知道地下党那么多情况,为什么任凭敌人的严刑拷打却一口咬定不知道?”    
    “说了就是叛徒!就是甫志高,您傻呀?”    
    “那江姐是不是在说谎?”    
    “是呀。”女儿回答着,但声调却降下来。    
    “江姐为什么说谎?”    
    “为了不当叛徒……”    
    “爸爸也是为了奶奶的身体呀。”    
    “那——”女儿吭哧着,黑白分明的眼眸中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色。    
    为了让女儿了解人为什么要“说谎”以及“说谎”的区别,我又拿过她的语文课本,详细告诉她《赤壁之战》一文中“苦肉计”的前因后果。响鼓不用重捶,一会儿功夫,她就明白“说谎,”要看达到什么目的。说谎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谋略。    
    人生的路不会是一条平坦大道,作为家长,不妨找机会教孩子几种穿山越岭的行走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