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开天窗说靓话-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洗了一遍,畅快利落清爽滋润。    
    喝茶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了我生活中的不可缺少。久而久之,我有了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买茶喝茶法。比方说,买茶首选那几家老字号茶庄,让售货员将几种价格的茶叶分别称上一两。然后,再到另外的茶叶店照方抓药。那么,都是300元一斤的茶就有了比较,于是,自己就定位于那家比较中意的茶叶店。可俗话说:“越呆越懒,越吃越馋,”喝茶也不例外,越喝口味越高,口感越刁,好几百元的茶叶喝到嘴巴里无滋无味,这绝对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我就以500元一斤的为最高上限。(自己才挣多少钱呀!)然后,回过头来从100元一斤的重新喝起,忆苦思甜。    
    从表面上看,喝茶只不过是个人嗜好,但稍稍留意会发现里面存在着挺有内容的事。过去单位的一个同事,哪怕是桌子上掉了几个茶叶末,也要一手当簸箕,再用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扫起来,然后倒进杯子,透着过日子的那份仔细。很早,能听到某人说自己喝“高末”就感到他收入不错。刚刚工作那会儿,比较奢侈的行为就是买一角钱一包的袋装茶。我插队时到关系不错的老乡家串门,如果用茶招待,一方面说明人家非常热情,因为老乡轻易不喝茶,另一方面表明那户人家的日子过得较为殷实。我曾和青年作家方刚在一个杂志社做事。他喝花茶,是那种黑黑的球状茶。甭打招呼,只要一闻到扑鼻的香气就知道人来了。    
    我在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学会了吸烟,回城后学会了喝茶喝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大口喝酒”当成一种豪爽,鼎盛时期一天要吸两包烟,一顿可以喝半斤二锅头。但后来将烟彻底戒掉了,酒也很少喝了。惟独喝茶没有大起大落和放弃,可能是觉得喝茶跟过日子差不多,能够在平缓和细水长流中慢慢品出一些特别的味道。    
    陪母亲看病    
    母亲病了,顽固不化的糖尿病。气得母亲一个劲地说:得什么病不好,偏偏得这种忌口的病,受了一辈子罪,老了老了连吃东西的权力都给剥夺了。糖尿病的确刁难人,这不准吃,那不许喝,受限制,但要坚持每天服药,控制病情。看着母亲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母亲这一辈子不易,要想办法给她治病,正常进食。    
    我的头脑简单了,把母亲的病症当成感冒发烧一类可以治愈的病。在如同周游列国一般地遍访京城各大医院后,我明白了一个早以听到的道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病人自身调理,严格控制饮食;另外还要坚持服药。母亲在我决定带她看病的那一刻,就很明白地说过那番话。我想母亲之所以跟着自己到各个医院转,内心也是希望碰到一个高手,将病治好。    
    母亲的血压也高,心脏也不是特别好,自从查出了糖尿病,其它病症退居二线。一个月就要到医院做一次检查,开一次药。既然不能痊愈,就拿药顶着呗!有一次,正好我有空就陪母亲去了趟医院,多少也算是尽些孝道。谁知,不但惹得母亲生了一肚子气,自己也觉得有理说不清。    
    我最不爱去医院,一是自小多愁善感,看到那些被病魔折磨得呲牙咧嘴的病人心里就别扭。二是感到看不起病,药费太贵。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我对付病的办法是能扛就扛,扛不住了就到药店买点儿药。    
    我挂完号和母亲到诊室门口等着,过了一会儿,听到里边喊母亲,我便扶着母亲走了进去。医生是个人40多岁的男同志,他给母亲看病的时间绝对超不过3分钟,看看化验单,简单问几句,然后就拿起笔“刷刷”地开处方,但开到半截,他忽然停住笔说:我给您推荐一种新药,叫“糖尿灵,”临床试验这种药对胰导素依赖型和非胰导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显著疗效。糖尿病的根本病因在于肾虚,由于肾气亏虚造成气阴两虚,积湿燥热导致肺脾肾三焦脏气失调而引起三消,“糖尿灵”具有补肾降糖、益气养血的功效……    
    尽管医生的态度很和蔼,但我还是觉得他的做法有点儿像走江湖,卖假药的郎中。他说过那番话后又问自费还是公费?母亲说公费。我一听心里那个急呀!她老人家的原工作单位不景气,手里压了好几千元的药费还没报销,和自费有什么区别?    
    医生说那先给您开三个疗程,吃吃看,效果好了再开。    
    我说一个疗程也别开了,就吃上边开的那些药就够了。    
    医生看着我说:我是大夫,开处方是我的权力。我说你是在推销!你为什么介绍这种药?他笑说介绍是为了对病人负责,然后又说不愿意要就算了。他说完这番话便将眼光转向母亲。母亲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说:这孩子不懂事,您甭跟他一般见识,该怎么开就怎么开。    
    走出诊室,母亲披头盖脸地数落我:四十大几的人了,怎么就看不出个眉高眼低?我说他是在推销。母亲说他又没推销别的,也不是光推销给咱们。我说不要怎么了?母亲说:你真是越活越糊涂,不知道现在看病是指定医院?我不服气地说那也没有必要听他摆布。母亲发火了:到了医院你不听医生听谁的?往后你甭来,省得惹我生气!给我添病!我搀住母亲说您别生气,那一刻,不知为什么心里竟然酸酸的,是的,面对着母亲一头如霜的白发和清瘦的面颊我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真的是我错了,很少有患者对医生提出异议,患者见到医生都是毕恭毕敬,奉若神明。可患者是消费者,没有广大的患者去给医院送钱,医院还办得下去吗?可如今医生不但公开推销药品,患者还要看医生的脸色,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不说这件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这种现象就令人深思……    
    


第一辑第4节 又是一个本命年

    走在街上,时常被问路的人叫住:“大爷,去哪儿哪儿怎么走?”往往是在回答完了之后,才觉察到问路人的称呼有问题,因为很多年以来,“大爷”一直是自己用来叫别人的,自己什么时候也变成了大爷?    
    问路的都是明眼人,绝不会因为客气而自动降低辈份。但“大爷”的的确确让我感到烫得慌!    
    然而,我看到镜子中那张松弛的脸,看到两鬓的白发和肿胀的眼袋以及永远像刚刚睡醒的上眼皮,心中的疑虑和困惑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浓浓的哀与怅。自己真的老了!老了!    
    我的生命之舟在不知不觉中驶进第四个本命年——48岁!尽管48岁还算不上老,但已经很大了。大爷!    
    记得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经在很多场合不断表示希望自己的年岁大一些,仿佛岁数大,除了好还是好。不知他到了48岁是不是还希望再大一点儿?    
    我不希望自己继续大下去。与年岁大相比,我更喜欢年轻。年轻可以不管不顾,爱谁谁;年轻永远有梦,有期盼,有热辣辣的激情和遏制不住的冲动和鲁莽;年轻在碰壁后自嘲一句“傻蛋”重头再来。人到中年虽然不再那么傻了,但瞻前顾后分明是输不起;什么都看透了,悟明了,分明是麻木不仁!瞅见一些熟识的老街道和老建筑被拆便忍不住伤感;听见大栅栏让摆摊的喊叫声闹得乌烟瘴气也叹气。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是:“我小时候;文革那会儿;”拨乱反正“那年;我36岁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下海了……”不用别人说,自己听着那些感叹都觉得有股潮气味,很想放在太阳下边晒一晒。    
    我在新千年到来时写过一篇《新年日记》。文中有这样的话:“我没有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就睡着了,心里盘旋着一缕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估计和自己不太愿意迈进45岁的门槛有关。不知什么时候,青少年时代盼望自己快些长大的愿望早以被时间飞逝的残酷所取代,尽管还没有对时光流逝产生过度的惶恐,但不安却有了。”    
    时间不管我乐意不乐意,一直向前走,一晃儿又是好几年。    
    生命从热烈一步步走向凋零,时间将过去轻而易举收藏,往事如同月夜之下南北长街路边老树的枝杈影子,一地斑驳。历来讲究写意的老祖宗偏偏将人的生命以12、24、36、48……切割得整整齐齐,似乎督促人们在某种特定时刻盘点生活。    
    每每遥想当年英姿勃发青春时刻,心中便会浮出一个撩拨人的滚烫念头:“假如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但是,我深知谁也无法与自然规律抗衡,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是让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