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真是知我者袁督师也。”我哈哈大笑道,的确在课堂上我只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一部分内容,没有往深层发展,地缘政治真正的起源还要到二百多年后,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的不断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不断深入,才产生了地缘政治学,我现在说出来确实有些超时代了。

  “袁督师说的不错,我将这种理论称之为地缘政治学,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和假设现在拿出来确实有些献丑了,但是我这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共同探讨。尤其是袁督师乃兵法大家,还要您多多指点。”人没有不愿意听好话的,一听我这么说,袁崇焕果然很高兴,在兵法上他确实有些研究,也有些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气概和自信。

  “李大人夸奖了,兵法大家袁某不敢当,但是看法还是有一些的,如果李大人不介意那我就直说了!”

  “太好了,我正想征求袁督师的指点的。”我高兴的说道,嘿嘿,不愁你不上钩。

  “那袁某就无礼了,还请李大人见谅!”袁崇焕谦虚了一下就侃侃而谈。

  “李大人说的不错,从地势上看李大人所提出的心脏地带确实是整篇大陆的制高点,可以俯视整个大陆,若是有百万铁骑不愁天下不定,可是李大人也别忘了当年以蒙古铁骑之锐也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原因有二。第一,此处代居住着很多原住民,单靠武力征伐无法持久,战线过长无法维持补给,当年蒙古铁骑停止西征或许原因正在于此;第二,此处心脏地带虽然重要,但也有其缺点,人口、气候等条件均不十分好。这就影响了在该处长期驻军,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原一日不定,我们就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这块庞大的地域。”不知道不觉间袁崇焕已经以一个我军指挥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

  “袁督师说的真是太好了,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只是没有说出来,怕涣散军心,士气可鼓不可泄,短期看来只是说说罢了,将来总是会有办法的。”袁崇焕如何得知,我并不是急于求成,只是要将这种战略思想延续并且发扬光大,征服中亚乃至欧洲那是将来子孙们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为将来打好基础。

  “也不尽然,李大人提出的这个地缘政治对袁某启发很大,袁某虽然不懂海事,但是也大胆揣度,请李大人不要见怪。”袁崇焕谨慎的说道,毕竟他没有任何军职,说话底气不硬。

  “袁督师说的哪里话,有什么您尽管说,此时就你我二人还有何不可畅所欲言。”我确实很想听听他的看法,他刚才所说的都在点子上,十分精辟,让我不禁暗暗的佩服他。

  “那我就不客气了,其实袁某认为影响未来天下格局的战略地域,并不完全集中在“心脏地带”。如能控制环绕心脏地带的沿海地区,那将足以遏止心脏地带的国家称霸天下的企图,并且进而与之争霸。”

  “什么!”这会轮到我睁大了眼睛惊愕的看着袁崇焕了,把他弄得十分不自在,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有些局促不安。

  其实我之所以惊愕,是因为袁崇焕所说的太接近斯派克曼对麦金德的理论进行修正的“边缘地带论”。二战后,美国就是根据此一理论,在苏联已经控制世界心脏地带的形势下,转而寻求在“边缘地带”建立军事基地和势力范围,以围堵“心脏地带”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

  二次大战后,全球战略形势的实质就是:一方面,苏联占据心脏地带寻求向外扩张。另一方面,美国则沿边缘地带设置重重包围圈和控制力量,阻截和抵制苏联意识形态和制度的扩张。而斗争的中心,则集中在环绕整个心脏地带的边缘地区,即:西欧、巴尔干半岛、中东、伊朗、阿富汗、印度与巴基斯坦,以及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在内的环太平洋沿岸。由于地处边缘地带中部的中东地区恰又是石油的主要产地,因此在这里进行的斗争就格外激烈。事实证明这一理论是十分有效的,美国确实也收到了成效,取得了成果,可是这些由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古人提出来,我不得不佩服袁崇焕的高瞻远瞩,这个时代真是太缺少他这样的能从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战略家了。



  第五卷 惊涛骇浪  第五章 初为人父

  和袁崇焕的对话让我们两个人都受益匪浅,从此开启了合作之路,对于我邀请他在军事学院讲课,他不再拒绝了,欣然答应。我高兴的已经找不到北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信在陆地上我也要采取守势了,获得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后,我不再贪心,而是积极的从山东移民,加大黑龙江流域的人口密度,让那里变成塞外的粮仓和牧场。直到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军官和士兵(袁崇焕的加盟会大大加快这个时间进程),以及在火器上继续保持绝对的优势,我才打算动用地面部队。

  相反的这段时间里,我会不断的扩建海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苏争霸实质就是陆权与海权之争,苏联持陆权,美国持海权。最终海权获胜,这表明二十世纪总体上海权仍重于陆权。地缘政治学家提出的“陆权”与“海权”概念,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等同于“陆地利益”、“海上利益”。

  在不同的时期这两种利益所占的地位不同。在丝绸之路还畅通的时候,人类当时的航海能力并不强,所以一切都靠陆路运输,尽管这条丝绸之路太长了可是他依旧是贯穿欧亚的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随着蒙古的崛起,丝绸之路随之兴旺,蒙古将路权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至高点,无人能出其右。然而随着蒙古的衰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路权也开始走下坡路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无论是和东方还是和西方都在信仰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和冲突,再加上其激进的思想,并且向商旅收取高额的赋税使得丝绸之路从此开始衰落。西方的商人不得不寻求从海上寻找突破口,这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而航海技术的反展又促进了海上贸易,所以海权开始占有优势,并且不断的吐噬陆上贸易的比例。

  因此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变得举足轻重了,巧合的是袁崇焕也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北京一战塘沽登陆给他的启示很大,因此他提出了提高陆军质量和装备,优先发展海军的构想,和我正是不谋而合。中国处于亚欧板块的边缘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既有很强的陆权,又有较强的海权,在地缘政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措施得宜,那么掌控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至少在亚洲作老大没问题,其实这时的中国已经是亚洲老大了,只是现在说话力度不高,这需要好好的和各国“交流”一下。

  这些天我除了去军事学院和袁崇焕就军事理论互相探讨,偶尔到吴有性那里看看试验进展以外,很少离开家里了,因为海兰珠就要生了,我曾经在牧场实习过,专门负责母牛的接产和犊牛的疾病防治,可以说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可是我老婆不是母牛,对于给人接产我可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啊,于是家里请来了全朝鲜最好的接生婆,好吃好喝的招待,就是为了防备后患。

  这日我正在袁崇焕处和他探讨军队改革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商议了很长时间,袁崇焕现在一直以一个幕僚的身份帮我出谋划策,当然了为了保持所谓的节操,袁崇焕只是和我讨论一些他认为对大明朝无甚大害的事情,事实上他的思维已经在不断的转变,尤其是家人团聚之后,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可是他仍然刻意避免谈起辽东的军情,尽管我多次提起祖大寿等人,并且暗中示意有收编关宁铁骑的愿望,可是袁崇焕就是给我装糊涂,每次都将话题岔开,看来这还需要时间。

  就在我和袁崇焕相谈甚欢的时候,一个家仆匆匆的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先生,先生,夫人她,她要生了!”

  “什么?”我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也顾不得和袁崇焕告辞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外跑去,到了门前的拴马石解开缰绳跃身上马,一溜烟的往家里跑。

  此时院子里众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见我冲进来,阿巴亥上前埋怨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在外面乱跑,你不知道海兰珠这几天就要生么?”

  “是,是,是我不对,海兰珠怎么样了?”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还能怎么样,难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