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你们说怎么办!”崇祯冲着大臣们问道,这些人已经深知崇祯喜怒无常,一不小心撤职罢官是小,丢了小命才大。所以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不肯说话。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朝堂上仍然鸦雀无声,这帮文臣们既然很难给崇祯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在没有确定皇帝会接受自己的建议之前,谁也不敢妄言。

  对崇祯帝来说,有一个或许过于自私的办法,那就是放弃危在旦夕的北京乃至整个北方,让朝鲜和女真去拼个你死我活,凭借长江天险扼守江南,就好像当初南宋朝廷一样苟延喘也能维持个百十来年,其间大有可能出现一个岳飞一样的大英雄,直捣黄龙也说不定。可是这个念头在崇祯脑海里一晃而过,马上被他否定了,眼见北方即将大定,叛贼已经被压制在陕西甘肃一带,被剿灭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就这样放弃大好河山自己一定会背留下千古骂名的。

  崇祯皇帝脑袋一摇将这个想法从自己的脑子中清除出去,眼见着众大臣谁也不肯为自己分忧,心中心灰意冷之极。

  “罢了,散朝吧。温体仁、李明睿、李邦华、吕大器你们几个留下。”被叫到名字的人无不心中一颤,崇祯皇帝找自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但是皇命难为,也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散去的众大臣都向这几位投来同情的目光,很有可能明天这当中的某人就看不到了。

  德正殿里温体仁等人战战兢兢的站在那里等待崇祯皇帝的文化,这时崇祯换了一袭便装走进德正殿,少有的温和的对众人说道:

  “各位爱卿,你们都是朕倚重的重臣,值此国家危难的时候,朕还是要依靠你们的,所以才把你们叫道这里来,希望你们献计献策,帮朕度过这个难关,将来的封赏自然不会少了你们的。”崇祯很少这样和颜悦色的对众大臣说话,尤其是最近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本来刚入秋的时候捷报频传,崇祯正经高兴了一阵子,可是这刻绝对不会能有这样的体贴下臣。他越是这样众人越是害怕,你看我我看你的都希望有人能先出头,最后还是温体仁开了口,事实上这里他的官衔最大,不开口皇帝也会问到的,还不如主动一点。

  “皇上,微臣看应该招洪承筹火速进京,以防不测,陕西甘肃乃不毛之地,历来匪患不断,留孙传庭继续围剿李自成部已经够了,还是京畿重地重要。”他这简直就是废话,远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是飞否则身在陕甘的洪承筹说什么也不可能在半个月内抵达京师,更何况还有八旗在那里虎视眈眈,大军一撤不就是放任陕甘不管了么。皇太极看中的就是这点,让明朝首尾不能兼顾,辽东难攻则下北京,北京难攻则和而围之,解北京之围就必然放弃陕甘,总是得让他吃上一头。

  “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当不当讲,此策说出来皇上必制臣死罪。”江西籍官员、翰林学士李明睿小声的说道。

  “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尽管说出来,朕又不是不讲理的人,怎么会怪罪卿家呢!”崇祯大度的说道,还真让他自己说对了,他还就是不讲理的人,可是谁又敢说呢,李明睿一咬牙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来。

  他颤颤巍巍的说道:“如今八旗已经逼临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迁都南京。”此话一开口不光其余众人具是大惊,就是崇祯皇帝也作大惊装,既而指着天对李明睿说道:

  “此事甚重,卿不可草率而言。上天未知如何?”其实他这句话已经有了转机,没有直接批驳,更没有暴跳如雷的场面,久居官场的李明睿还如何不懂,所以李明睿胆子一壮略加思索继续说道。

  “惟命不于常,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天命微密,全在人事,人定胜天。皇上此举,正合天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知几其神,况事势已至此极。讵可轻忽因循,一不速决,异日有噬脐之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皇上可内断之圣心,外度之时势,不可一刻迟延者也!”

  翰林学士不愧是翰林学士,说话也文邹邹的,但意思并不难懂,崇祯也算是一个文化人,如何不知道他话中的含义。崇祯帝本来大可以为维护他君主的意志,而对这段涉及其道义责任的议论大发雷霆,但这一次他并未将其视为臣下对自己的责难,反在确认四周除了几个自己“知心”的大臣外再无其他人偷听后问道:

  “此事我早就在心中打算,想当年太祖龙兴于江南,可见我大明龙脉在南而不在北,但是此事因一直无人提出,故推迟至今,汝意正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皇上,李大人这是好计策啊,外面那些大臣争功请赏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但是真正为皇上解忧的能有几个,且不论李大人这提议和不合时宜,单是这份赤胆忠心就值得褒扬。”温体仁最善于揣摩上意,崇祯皇帝露出这口风他还如何不懂,连忙巴结道。

  “是啊,是啊,李大人说的极是,皇上不妨考虑迁都南京。”其余几个也不肯放过这个和皇帝步调一致的机会,都大献殷勤。

  崇祯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心中也怕群臣反对,可是没想到效果这样好,心中不禁狂喜,说实在的他在这北京城里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这就仿佛是一座牢笼,每天都会有来自北方的各种不利消息。尤其是上次北京被围,至今他还心有余悸,所以见众人支持自然是高兴,又询问起南迁的具体步骤,他将如何出京?

  李明睿提出最佳路线是取道山东,装作到文王与孔子庙朝圣。一旦到了曲阜,御驾便可快马加鞭南下,20天内即可赶到比较安全的淮安地界。那时——李明睿向皇上保证——举国上下必群情振奋,

  “因为皇上一旦出现在京城之外,国之龙虎必起而响应,陛下遂可握天下于股掌之中。”随后李明睿又斗胆警告说,如果皇上仍在京城厮守尊位,则明朝必亡。崇祯皇颇为其言所动,简短答道:

  “知道了。此事重大,尔等且密之,切不可轻泄,泄则重罪。”遂令四人退下,自己返回后宫。

  这一夜崇祯一直处于准备南迁的兴奋之中,以至于整夜未眠,清晨的时候他又召李明睿进宫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中途接应部队有何安排?谁来统领?中途在何处驻扎?李明睿打算先秘密派遣将领至济宁部署接应部队,并在比较安全的济宁、淮安两地安排驻地。

  “但接应部队从哪里调集?”崇祯又问道。

  这到难倒了李明睿,不得不承认,所有明军主力不是用于镇守关口,抵御义军,就是在边地抗击八旗。京城关门兵也不能全部抽出,因为必须留下部分军队护卫留守北京的官员。所以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员从京畿八府征募新兵,但是这也不可靠,这种举动一定会被敌人所察觉,代善的部队随时都可以越过长城,那样护送崇祯南下就成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皇上,您看直隶总督孙元化可否,他手上有精兵数万,并且孙大人善于火器,想来就算遇到八旗他们也必将望风而逃,北京保卫战孙元化的及时来援,以及他部队的战斗力给了众人很深的印象,若不是因为靠近京畿重地,维护京师安全,这次剿匪也早就派他的部队上了。”李明睿极力的推荐孙元化,这是因为孙元化手里有了钱也不是死教条,在我的熏陶下也知道变通了,每年都会孝敬京城里高官大量的银子,所以口碑自然是很好。

  “嗯,不错,只是听闻他和那个朝鲜的李开阳关系走的很近,朝鲜和登州经常有所往来,这样的事交给他办……”崇祯没有说下去,可那意思还是不放心孙元化,毕竟这是涉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一点也马虎不得。

  “皇上,孙大人忠心耿耿,万不会勾结李开阳图谋不轨,登州和朝鲜进行贸易,获利最大的是我们,这两年宫里的用度可大多都是孙大人供奉的。”李明睿添油加醋的说道。

  “嗯,可以考虑!”崇祯不置可否的答道。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六章 争论不休

  李明睿属于那种赤胆忠心型的,这点崇祯不怀疑,只是这老头过于迂腐,性格又十分倔强,否则他也不会冒险提出南迁之议。说他迂腐在于他不懂见好就收,见崇祯赞同自己的意见,居然又提出了关于崇祯皇帝内库这一敏感问题。

  明朝的皇帝总爱弄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做,有的不做皇帝自己去当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