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自己调情:身体意象与性爱成长-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缺乏母猩猩的抚摸疼爱,长大后行为会变得怪异暴躁。    
    舒适的抚抱,比喂养还重要    
    五○年代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进行过一项实验,哈罗(Harry Harlow)教授为了不使初生的猩猩受到野生母猩猩的疾病感染,能自行生长一套免疫抗菌的能力,便采取出生即隔离的政策,让七只小猩猩脱离母亲怀抱,关在冷清的笼子里。同时,因该计划打算研究二岁前幼猩猩的行为模式,所以教授也下令不能让幼猩猩互相玩在一起,每只都是独立隔离。    
    有天下班时分,哈罗教授无意中发现聘请来照顾幼猩猩的女研究生正席地跟围在身边的七只小猩猩玩得很开心。被教授意外撞见后,那名女研究生很腼腆地说抱歉,表示不该破坏那套隔离政策。五年后,这七只猩猩长大了,行径却显得怪异,会空茫地瞪着空间发呆,或是无目的拉扯自己的手脚,也不懂得如何跟异性发生亲密关系,甚至出现攻击的暴力行为。这时哈罗教授才知道,当初那位女研究生做对了,是他错了,不该让幼猩猩从小就失去与母亲或同侪身体接触的机会,没有了触碰的亲密体验,导致他们性本能的退化。他原意要制造一批“优生品种”(breeding colony),没想到反而弄出了一批“抑郁品种”(brooding colony)。证据十分清晰,隔离越久性格的退化便越大。隔离半年而失去触觉刺激的猩猩,会有社会性适应不良症,就像人一样,不善与外界互动、孤僻。而隔离长达一年,则会出现类似动物植物人的倾向,呆滞迟缓。    
    哈罗教授进一步做了个精致的实验,第一组以铁丝缠绕成一具有嘴鼻等构造的头颅和简陋身形,奶瓶则挂吊在铁丝上,当幼猩猩饿了,自然会主动跳上去喝奶,并把那具身形当做可以依靠的母亲。第二组的身形编制得比较精细,铁丝网状外圈还包缠着布条、地毯似的布块,使幼猩猩肌肤碰触的感觉较为舒适,体温也可以被聚拢保存。    
    极为显著的结果产生了,幼猩猩出生后,若立即被放入空荡荡的铁笼子内,存活与否变成一场艰辛的抗战。假如放在第一组有铁网编结而成、类似母猩猩造型的笼子里,幼猩猩适应较良。而要是放入第二组有布条缠绕铁丝线的假猩猩笼内,幼猩猩的生长便相当健康。    
    根据这个发现,哈罗教授定做了两个母猩猩造型。第一个是铁丝状,具有哺乳功能。第二个是铁丝状穿上衣物,但不具有哺乳功能。然后他让幼猩猩自由行动。尽管那具穿上了衣物的铁丝身形并不能喂饱小猩猩,但是它们却宁可选择跟包裹着布条的“铁丝妈妈”窝在一起,也不去亲近那个有喂饱能力,却冷冰冰的一团铁丝。或许幼猩猩不了解铁丝身形裹布条、穿衣服与否的差别,但显然地,他们的触觉传递出一个明确讯息:被关照的感觉,包括身体上的舒适碰触,还是比单纯地被喂养来得重要。    
    轻拍、抚摸,有助于发展健康的身体意象    
    人类的反应则更明显了,实验显示,即使有良好的医疗照顾,婴儿要是缺乏抚摸、呵护,不仅无法茁壮,有的还因此生病,严重的话还可以导致夭折。佛洛伊德很早就注意到抚摸对婴儿的身心有正面影响,譬如母亲喂乳,透过乳房与上半身紧密而亲昵的接触,婴儿的情感与心理系统因此也会接收到营养,变得性格健全。他的女儿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发扬了乃父学说,在著作《幼儿时期的常态与病态》(Normality and Pathology in Childhood)中也指出,婴儿的身体各部位若是长期接受大人的轻拍、呵护、抚摸,有助其日后发展健康的身体意象、肉体之自我意识。毫无疑问地,在这个婴儿成长的阶段中,皮肤表面上的性感带神经丛会在触碰中被唤醒,而此一知觉将在婴儿长大后扮演深具意义的角色。    
    喂母乳除了具有高度营养之考量外,现代心理学家看到的便是它提供了婴儿与母亲身体的亲密连结,有助于小孩身心发育周全。《感觉与敏感性》(Senses & Sensibilities)的作者史密斯(Jmyn Smith)对此有一段重要的阐述:缺乏身体接触的婴儿会死亡!她说,进入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间,美国弃婴收容所内的婴儿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后来在四○年代,波士顿的塔波(Fritz Talbot)医师从德国带回了“温柔看护”的观念与作法,亦即每天抚摸、呵护婴儿,与身体沟通,这才让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下来。史密斯进一步举证最近研究显示,如果对刚出生的婴儿每天三次,每回进行四十五分钟的全身按摩,那么在没有多吃的情形下,也会比同时期出生却未接受按摩的婴儿,增加45%的体重,这些成长的好处都来自于按摩所引起的良性新陈代谢。    
    触感,所有感觉之母    
    抚摸,虽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需求,却与后天的文化有密切关联。美国近年兴起对抚摸的重视,身体自觉变成现代人必修的意识学。美国人因此做了一些调查,来检视自己的触觉文化,例如布兰腾(M.Brenton)的《抚摸的重要》(The Importance of Touch)即指出,美国人互相碰触的次数,至少在公共场所,远远低于俄国人、希腊人,以及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人民。可以想见,台湾人在公共场合就算与朋友碰面,也不流行搂抱打招呼,所以身体相互碰触、表达温暖的机会比美国人少,比起俄国、希腊、拉丁与中东地区的人又更低了。    
    触感,是人类跟性有关的感觉之中最早运作的系统。从五○年代起就对儿童的性行为从事深入研究的波纳曼(Ernest Borneman)指出,人类第一个阶段的性发展叫做“皮肤期”(cutaneous phase),那时,一个婴儿的全身肌肤都可以被视作“单一的性感带”,他享受着大人在其身体上的抚摸、搓揉、拍打、沐浴时的接触。难怪人类学家蒙塔古(Ashley Montagu)把触感称作“所有感觉之母”(the mother sense),因为其他的感觉都起源于它。皮肤,被称作“人类最大的性器官”可不是浪得虚名,因为爱抚肌肤会活络皮下的传导神经,使我们感受到无比的舒畅。有人做过实验,如果在脚心或头顶持续摩擦,一股发热的感觉就会直冲性器官,可见抚摸在享受性爱的过程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贡献。难怪人们曾把性行为形容成“触碰的运动项目”(contact sport),仔细想来还真是传神。


第四篇 五感总动员鼻子猎人——嗅觉(1)

    诗人说,气味比视觉、声音还要准确,可以扯断一个人的心弦。眼睛或耳朵或许会被伪装的东西给蒙骗,但要瞒过嗅觉的雷达却不容易。心理学家即指出,两个人要是不喜欢彼此身上的气味,这份关系就不太可能维持长久。动物界靠着分泌腺体吸引交配对象,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类这方面的天赋虽然已退化,但不代表消失,嗅觉仍然在我们的身体上扮演神奇的角色。    
    “发现”(Discovery)频道上曾播放的《性别之科学》(The Science of Sexes)就做一个饶富意义的实验。节目邀请一对外表、打扮几乎一样的双胞胎姐妹,出席一个未婚男女交谊的派对上。    
    姐姐首先登场,身上没有涂抹任何东西,“纯属原味”。她站在原地,一个钟头内只有一位男士前来搭讪。随即,姐姐退下,换原先躲藏起来的妹妹登场了。她刻意涂上了一种特制的外激素,又称费洛蒙[注],也以同样站姿,现身相同的地点。结果,居然跟她搭讪的男士络绎不绝。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类的觅伴行径,暗中受到费洛蒙气味的影响。    
    在“性别之科学”节目中,科学家另外也指出,女性在寻找性伴侣时,都有一个趋势,是在物色“具有与她父亲一样的免疫力特质”的男士。因为她的基因传递了一则明显讯息,让她的身体知晓而去执行这项“猎人”指令。    
    那则讯息便是,她的父亲既然能生下她,表示免疫力强,能存活到与母亲交媾的时候,所以她的身体自动会发出一个接收频率,在身边出现的异性中,只要谁的免疫力特质与接近父亲,她就会对那人有“说不出的好感”,因此容易配对成功,无形中完成了基因的“选优汰劣”。而这个寻觅任务,便是透过神奇的嗅觉。    
    味道引发出人的内在气质    
    一家叫做“伊洛克司”(Erox)的厂商利用美国犹他州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人体中的“VNO”,测验。所谓“VNO”,系指“v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