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嚓一声断为两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髹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作祖父母的往往喜欢使用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怕分量过重,这只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箸之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大,但是没有长到烤肉的筷子那样。

  西方人学习用筷子那副笨相固然可笑,可是我们幼时开始用筷子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像狗熊耍扁担?稍长,我们使筷子的伎俩都精了——都太精了。相传少林绝技之一是举箸能夹住迎面飞来的弹丸,据说是先从用筷子捕捉苍蝇练成的一种功夫。一般人当然没有这种本领,可是在餐桌之上我们也常有机会看到某些人使用筷子的一些招数。一盘菜上桌,有人挥动筷子如舞长矛如野火烧天横扫全境;有人胆大心细彻底翻腾如拨草寻蛇;更有人在汤菜碗里捡起一块肉,掂掂之后又放下了,再捡一块再掂掂再放下,最后才选得比较中意的一块,夹起来送进血盆大口之后,还要把筷子横在嘴里吮一下。于是有人在心里嘀咕:这样做岂不是把你的口水都污染了食物,岂不是让大家都于无意中吃了你的口水?

  其实口水未必脏。我们自己吃东西都是拌着口水吃下去的,不吃东西的时候也常咽口水的。不过那是自己的口水,不嫌脏。别人的口水也未必脏。我不相信谁在热恋中没有大口大口咽过难分彼此的一些口水。怕的是口水中带有病菌,传染给别人或被人传染给自己都不大好。毛病不是出在筷子上,是出在我们吃的方式上。

  六十多年前,我的学校里来了一位教英语的老师。我只记得他姓钟,外号人称“钟善人”。他在学校及附近乡村里狂热地提倡两件事:一是植树;一是进餐时每人用两副筷子,一副用于取食,一副用于夹食入口。植树容易,一年只有一度,两副筷子则窒碍难行。谁有那样的耐心,每餐两副筷子此起彼落地交换使用?如今许多人家以及若干餐馆,筷子仍是人各一双,但是菜盘汤碗各附一个公用的大匙。这个办法比较简便,解决了互吃口水的问题。东洋御料理老早就使用木质的短小的筷子,用毕即丢弃。人家能,为什么我们不能?我愿将象牙筷子、乌木筷子以及种种珍奇贵重的筷子都保存起来,将来作为古董赏玩。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台湾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心香一瓣

  作为文化名家,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以淡雅、幽默的风格著称。本文通过对圆桌与筷子的描写,对比了中西方的饮食与礼仪文化,诙谐、幽默,耐人寻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与礼仪文化也变得越来越讲究。这些变化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反映,人们越来越注意尊重彼此的权利和利益。而驱动这些变化的正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所以,圆桌与筷子的话题背后,是文化与文明的主题。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就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前进的。
。。c o mt;xt;小;说天;堂



第16章 略论吃饭与打屁股


  唐彛

  年代毫不停留地过去了,一张给塞米饭的嘴,一个给挨打板子的屁股,这便是中国历史的经纬。

  仿佛是陀罗雪维支说的吧:中国的皇帝用两件法宝治理天下,一件是米饭,另一件则是板子。他用米饭来养活所谓良民,却又用板子去鞭打莠民的屁股。在这“礼仪之邦”里,大家相信一切坏主意都从屁股里出来,它才是首先应该挨打的东西。

  然而皇帝们又往往找不出真正该打的屁股来。这结果便是错打和乱打。以米饭和板子来治理的天下,到底还是断送在米饭和板子里。因为他们不但错打了屁股,凡所养活的,也不过是一群毫无人气的奴才——然则又如何会有了不起的作为。他们填饱肚子,却无非叩一阵响头,打几句官腔而已。有识者则反而毙于杖下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

  就因为人才毕竟是奴才的对头。

  奴才们虽然不能成大事,然而在讨好凑趣、搬弄是非以杀死人才这一点上,却还是颇有能耐的。无论皇帝怎样“圣明”,而板子却总得放在奴才的手里,通过了一切典制条例,国法刑律,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执行者。奴才的功业是永远和屁股连在一起的:他们一方面给人打,一方面也打人。

  年代毫不停留地过去了,一张给塞米饭的嘴,一个给挨打板子的屁股,这便是中国历史的经纬。

  而且,板子在中国,也正像历史一样的悠久。《舜典》里说: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我们虽然还不知道这鞭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打法,但就现有的文献看来,要使受者不致重伤,其与屁股有些关系,该是无疑的了。隋朝改五刑为笞、杖、徒、流、死,那更是拉开裤子,公然打屁股的开头。清分板子为大小数种,《大清会典》记载监狱里所用的一种之形状是:大头阔二寸,小头阔一寸五分,长五尺五寸,重不过二斤,以竹篾为之,须削去粗节毛根,照尺寸较准,应决者执小头,臀受。这只是给狱犯消受的日用板子,在公堂上,大概是还要厉害一点的。我曾在吴友如所作的“会审公堂”的图像里,看到过这“光荣”的“盛典”,可惜已经记不起那板子的形状了。

  我想,单凭画面,恐怕是还有一点出入的。

  不过板子的形状虽已忘却,但那塞饱了米饭、站在公堂两边的奴才的脸相,却至今还在我的眼前。画家传神,其实时代也何曾不然呢?笞杖已成过去,而奴才则至今没有绝种。我于此得到一点经验,自以为又看出了人世间的一点真谛,知道米饭为什么要涨价了。

  作者简介

  唐彛1913—1992),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时评,并以《晦庵书话》的形式记录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动。

  心香一瓣

  “一张给塞米饭的嘴,一个给挨打板子的屁股,这便是中国历史的经纬。”作者的概括可谓幽默而又独到深刻。

  回望历史,奴才与人才永远是一对冤家,奸佞小人与忠臣良将的斗争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奴才小人们常常衣食无忧,因为他们为混口饭吃,宁可触犯做人的道德底线,出卖陷害他人;而忠臣良将等则常常惨遭板子毒打,只因他们直言敢谏,宁死也要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正是有了奴才与人才的斗争,正义与真理的历史车轮才滚滚向前。现代社会,“笞杖已成过去,而奴才则至今没有绝种”,那些两面三刀的奴才小人依然存在于左右,我们应当明察秋毫。
wW w。xia oshuotxT。txt小说…天堂



第17章 挨骂的艺术


  李国文

  所以众多有识之士,总是大声疾呼,不要对阴暗面感兴趣。细细品味,那用心之良苦,也真是难能可贵。

  骂人是艺术,骂得淋漓尽致,骂得入骨三分,不容易,是一门功夫。

  同样,挨骂也是艺术,挨骂得脸如城墙,心如古井,酒饭不误,照当丧家之犬,抽不冷子还能反咬一嘴者,也是一门功夫。

  在《红楼梦》中,最有名的一骂,便是焦大借酒撒疯那一回了。

  秦钟要回家,宁国府用车送,派的是焦大。黑灯瞎火,也不是什么有赏钱的好差使,他老人家又喝了两口,正上头,碰上贾蓉说了几句,他自然倚老卖老地骂开了。

  贾宝玉算不算挨骂的,姑且不论。但他向凤姐求教,何谓“爬灰”时,却被正经八百的这位挨骂者,骂了一顿。

  《红楼梦》一书,真不愧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无不应有尽有。仅就骂人和挨骂来看,也是中国其它的古典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很难再找到比《红楼梦》更丰富,更生动,更精彩,更深刻的骂的语言了。

  贾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