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对方的心已经离开,那就不要继续强求。身体分开,心系一起的爱情确实值得人回味,可是如果反过来——心已两分,强求身体在一起,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爱情必须是两情相悦方能互相感到甜蜜。用一句实用的话来说,爱情实际上是互动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已经失去了对这份情感的依恋和尊重,那么即使另一方费尽心机也无济于事。    
    谁都渴望得到莎士比亚诗中描述的理想化的爱情,就像民间歌谣中所传唱的那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但是现实毕竟不是理想,现实中的爱情同样需要两情相悦,但更需要相互宽容、彼此理解以及互相忍耐,否则爱情就不会得以长久维持。更应该引起追求爱情的人们注意的是,虽然人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爱情毕竟是属于双方的,如果对方对你的爱已经随风飘逝,那你不妨放宽心、放开手随它而去。或许放手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得到的其实更多。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珍惜爱情

    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未来;欢笑嬉戏莫错过了眼前,将来的事有谁能预料?别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甜美且双十年华的你,青春它并不常在。    
    小丑,《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三场    
    只有真心相爱的人才能享受爱情的甜蜜,但并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珍惜彼此之间的爱情并且享用终生。    
    有人说“真爱永存”,其实不然。只有那些懂得珍惜的人才能永远感受真爱,如果不去珍惜,真挚的爱情会如同过眼云烟般稍纵即逝,就如同赫米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所述,“飘忽如影、短暂如梦、匆匆如闪电”。正因为它是如此匆匆,所以莎士比亚告诉人们应该抓紧爱情存在的每一刻、每一天,尽情享受它带来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渴望得到甜蜜爱情的人不胜枚举,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珍惜爱情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当人们没有爱情时,会时时渴望并且不懈地追求,但是当受到爱情滋润时,人们却又以任性和猜疑来驱赶爱情,等到失去爱情时,却又后悔莫及。    
    世上为爱而痴狂的人何止千万,但是又有几个人能长久地拥有爱情呢?    
    曾经有一对恋人彼此爱得刻骨铭心,在经历了风花雪月和海誓山盟之后,他们终于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了。在婚礼前夕,姑娘向未婚夫提出一个要求:“世事总是变幻莫测,今天我们彼此相爱,可是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就会相互厌烦。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在送我回娘家以前,必须让我带走我认为最珍贵的任何东西。”    
    未婚夫认为爱人的要求莫名其妙,而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相信自己永远都不会舍弃如此可爱的姑娘。可是姑娘却坚持让未婚夫答应自己的要求,并且还要他写下保证。就如同所有童话的结局一样,他们从此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会像童话那样就此结束,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经过了柔情蜜意的浪漫之后,他们决定要彼此携手、共同创造更加富裕的生活。于是他们就肩并肩地开始了事业的打拼,几年以后他们渐渐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本来可以变得更加美满和幸福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原来他们在一心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已经忽视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他们常常因为生活琐事而互相埋怨,动则恶语相向,严重时甚至互相撕打。到了后来,他们彼此都感到筋疲力尽了,终于有一天,当彼此间的怒火都爆发之后,丈夫对着自己的妻子说,“请你离开,回到娘家去,带上你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我绝对不会挽留。”    
    听到丈夫的话之后,妻子惊呆了,丈夫也有些后悔,但是他不愿意再维持这样的生活了。妻子要求再和丈夫好好地喝一次酒、吃一次饭,在饭桌上,妻子又回到了从前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模样,丈夫也不再丢三落四、粗声粗气。酒足饭饱的丈夫很快睡着了,妻子把丈夫搬到了娘家。当丈夫醒来之后,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柔声说道:“我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你,我希望咱们能够像以前一样彼此相爱。”    
    后来,他们都看到了自己过去对爱情的漠视,于是互相检讨,终于又相亲相爱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故事的最后结局,也许这又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无论怎样,它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爱情之花如果不用心来浇灌就会枯萎。所以莎士比亚建议那些幸运坠入爱河的人要珍惜欢乐,趁爱情还存在的时候,品尝它美妙的滋味。    
    爱情是坚定的,它可以使贫穷的人感到内心的充实,可以使财富黯然失色;爱情也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一句无心的指责和有意的埋怨;爱情不是永远的,所有寻觅真爱的人必须不断地追求、真心地经营,否则即使得到爱情,它也会转瞬即逝。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正确教育儿童

    我希望十岁和二十三岁之间并没有别的年龄,否则在这整段时间里让青春在睡梦中过去吧!因为在这中间所发生的事,不过是叫少妇照顾孩子、对长辈任意侮辱、偷东西、打架。    
    牧人,《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第三场    
          
    在青春年少之际,由于缺少丰富的阅历和足够的知识与理智,孩子们总是要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这几乎是孩子们的天性,因为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更好地控制自己,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家长和老师勒令他们不许靠近的东西。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专家们常说:“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现如今,孩子们面对的诱惑更大、更多,由于社会的开放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们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将那些认为不好的事物全部关在家庭和学校的大门外,毒品、帮派、色情、暴力等东西通过各种途径侵蚀着孩子们幼小的身体和心灵,当充满责任心的成年人举着抗争的大旗向这些东西发出挑战时,却发现这些东西无孔不入。于是,一些忧心忡忡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可奈何地表示,“现在的小孩”是完全的异类,暴力、鲁莽、不可理喻,一点都不像过去那样犹如天使一般。    
    在遥远的过去,孩子们果真如现代人所想像的那般纯真、规范吗?莎士比亚的剧作体现的就是人生这个大舞台,在其剧本中同样存在着令现代成年人焦头烂额的教育问题,牧人的悲叹就说明了“现在的小孩”的问题过去一样存在,而且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现代。看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千百年来,所有责任心强烈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莎士比亚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通过戏剧的形式向人们表达了自己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担忧,而且他还提出了把孩子教育成为负责的、有教养的人的方法。    
    莎士比亚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缺少责任心的父母是不可能将孩子教育成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暗示了将育儿的责任交给老师或保姆的危险;哈姆雷特的母亲为了贪图富贵和情欲,丝毫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哈姆雷特后来的痛苦至少有一半来源于对母亲的失望;《李尔王》一剧中的主人公对于自己的孩子或许充满了爱心,但是他却极其草率地给自己最爱的孩子下定论,结果造成了自己一生的悔恨,对于他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这种草率也对她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至少扮演一次为人父母的角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为鉴,全身心地承担起为人父母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应该参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过程,关心他们的想法、有耐心、有爱心、充满理智,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严格管教孩子

    溺爱儿女的父亲若把藤鞭置之不用,只让它作为吓唬人的东西,到后来它就会被孩子们所藐视,不会再害怕他。    
    文森迪奥公爵,《一报还一报》第一幕第三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