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痛快日记_蔡康永-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会生存的本质”啊! 

你们已经一再表明了,不能再让这样的事发生。可是你们有尝试稍稍改变她们所谓“在社会生存的本质”吗?我没有看见。 

我没有看见任何一点“本质”上的努力或觉醒。 

那你们要如何“不再让这样的事发生”?  

xiAoshuotxT。cOM



5 鼓手咚咚咚~有时家人真可怕 …'痛快日记(1998)'

 小_说txt天_堂 
1 

有些人的家人很可爱,有些人的家人很可怕。 

有些人的家人既不可爱,又不可怕,只是各忙各的,有点冷淡。 

我的运气很好,家人都很可爱。可是我还是常常觉得:“这好恐怖呀!” 

好恐怖?什么事情好恐怖? 

“家人不能随便换!”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每次去餐厅点菜,我都喜欢点些没吃过的东西,等到食物上来了,如果真的难以下咽,像日本纳豆这么诡异的东西,我就乖乖尝点味道,把付的钱当做是“观摩费”,意思等于花钱进博物馆去看两千年前的干尸木乃伊、增长些见识。 

点菜点到不好吃的菜,起码是自己点的,起码有这么点自主的尊严、任性的快乐。 

恋爱遇到不良的爱人,起码是自己选的,起码有这么点自主的尊严、任性的快乐。唯独“家人”,既没经过“点菜”的步骤,又不像恋爱可以“交往一阵子看看”。 

家人,是像头发指甲一样,“配备给你的”。 

头发指甲,你还可以染染剪剪、自得其乐一番,虽不满意,但总能整修到尽量满意为止。 

家人可不容你“整修”。虽不满意,只好接受。 

再烂的菜,撤离桌面也就恶梦消失。家人则每天上桌、各有表情,最要命的,他们还会开口说话! 

还有什么比这更恐怖的?! 

我从小就觉得这件事不能接受—— 

虽然我“配备”到的家人真是已经很象样了,可是凭什么不让我再挑一挑? 

万一还有“更理想”的呢? 

就算是到玩具店也要让我挑一挑吧? 

2 

有部比利时电影叫“托托小英雄”,主角托托从小就坚信自己和隔壁床的婴儿,是在育婴室火灾时,被两对慌张的爸妈抱错了。 

托托认为邻居那一家人,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人。邻居帮小孩过生日的排场,是原本该自己享用的排场,邻居那家的华屋、轿车、美好假期……全部都应该归他的! 

可是这一切,却被一个火灾当中抱错的婴儿抢走。 

托托坚持自己“被抢了”。 

他幸福的一生,都被抢走,而强盗留给他的,是一群他不要的家人、一个他不要的人生。 

托托疯了吗? 

托托没疯。托托只是把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为什么不是我”的疑问和遗憾,放大了一百倍而已。 

平民家的小孩,想要生在权贵之家:“为什么不是我?” 

富豪家的小孩,想要生在平凡之家:“为什么不是我?” 

“为什么不是我?” “为什么不是我?” 

托托乐活越生气,做了一个荒谬的决定——他开始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要把原本属于他的人生抢回来! 

问题是,我们大部分人跟托托不一样,我们没有“假想敌”。 

我们就算要下手去“抢回来”,也不知道要抢什么? 

不过,我们比托托幸运一点。 

我们也许跟托托一样,被“配备”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家庭。 

可是胜过托托的,我们可以制造一个自己的人生,不必像他那样,死盯着一个“别人的人生”不放。 

托托像电子游戏的主角一样,已经被设定了程式,不完成任务,不能结束游戏。 

想象一下被关在电动玩具里的凄惨,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人生被设定,就没有乐趣。 

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答案没有正式揭晓”前,什么都是可能的。 

3 

在长大的过程里,我慢慢搞清楚,为什么我在外国人写的小说里,得到比较多的力量;为什么我在看外国人的戏里,也得到比较多的力量? 

我发现:外国作品里出现的主角,常常是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中国人作品的主角,要不就是被“家人”团团围住,要不就是被“国家民族”当头罩住,闷死人。 

比方说,《红楼梦》。 

“被一群最啰嗦的家人,做最持久的纠缠不清。”——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红楼梦,红楼超级大恶梦! 

如果有善心人士挺身而出,把《红楼梦》改成攻击过关游戏,立刻就能凸显男主角贾宝玉成长的艰辛了—— 

贾宝玉,不断被家里的女人攻击着,奋勇向前、过关斩将,这关全部都是林黛玉幽幽出现,用眼泪攻向贾宝玉,下关换成满天的贾母老祖宗,不断把一顿又一顿的美食硬往贾宝玉嘴里塞……守关的大怪物是贾政爸爸,疯狂的用棍棒乱打贾宝玉…… 

唉,这样的日子,过了一百二十回,贾宝玉怎么可能不出家? 

4 

贾宝玉的遭遇,是“特例”吗? 

我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恐怖,没有代表性吗?我有点不相信—— 

请不要忽略,在整个中国文化里,贾宝玉,是知名度最高的少年啊! 

或者这样说:贾宝玉,是知名度最高的“正派”少年。 

当少年罗密欧为了爱而叛离家族的时候,少年贾宝玉正被三姑六婆烦得快要窒息! 

我难免会想到在没有翻译作品可看的年代里,所有厌恶家人、内心狂热的少年少女,把眼睛望向戏台上捏造的世界时,竟然也老是看到如此气闷的贾宝玉,一定会很绝望吧。 

还好,我们总算也有几个不那么“正派”的少年,像“封神榜”的哪咤这样的野孩子,实在让我眼睛一亮,精神振作了许多。 

哪咤,任性又逞能,杀了他爸爸也得罪不起的龙王之子,为了让爸妈不再为难,少年哪咤自杀结束生命,把毁坏的肉身退还给父母。 

这当然很帅,但这“帅”的代价多么悲惨! 

中国少年与家庭的关系,要不就像贾宝玉的那么恐怖,要不就像哪咤的这么恐怖? 

5 

写故事的人是干什么的? 

写故事的人,大致上是觉得人生充满琐碎杂质,生活又很单调,周遭世界也不怎么迷人,只好动脑动嘴动手,捏造些有意思的人生出来。 

对我们这些看故事的人来讲,一个又一个被捏制而成的人生,是值得观摩的,是可能有启发的,是可供自我安慰的,是我们这黯淡世界的炫丽橱窗,神秘出口。  

看故事的少年,一样也期望能看到为他们而设的橱窗,为他们开辟的出口。 

可惜这样的例子并不多。 

大部分的中国故事,在讲大人的人生。大人的政治,大人的道德,大人的感情,婚姻,大人的家庭。 

老练、纷扰、迂回兜转、千疮百孔。 

对所有站在生命橱窗前张望、偶尔推开生命之门探探头的少年来说,哪能领会其中的奥妙? 

从《红楼梦》一路看到张爱玲的话,人生是很不堪的,欲望是很龌龊的。 

这当然有可能很真实,很能呈现某种人生的真相,但对许多被困禁在家庭多年,等着拍拍翅膀试飞的少年来说,这些“真相”是很扫兴的,如果你去看电影,才开演十分钟,电影院就误把结局先放映出来的话,怎么可能不扫兴? 

艺术价值是很高,但对少年来说,很扫兴。 

6 

中国故事里,有少年情调、活得起劲、让人很想展翅飞离家庭、自己开辟痛快人生的,是金庸的小说。 

金庸捏造出来的少年,绝对不是贾宝玉可以一起混的。 

谁呢? 

最有名的两个。韦小宝、杨过。 

《鹿鼎记》的韦小宝,无赖少年的极致。 

《神雕侠侣》的杨过,叛逆少年的冠军。 

他们不必像贾宝玉那样被锁在家里,因为韦小宝出生在妓院,杨过是孤儿。 

他们吃尽了世界的苦头,所以他们不来那一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骗人把戏。 

他们当然有坚持,不然他们就只是混蛋而已。 

韦小宝坚持了义气,其它一切“从宽处理”。 

杨过坚持了爱情,其它一切“去他的”。 

民族国家的大枷锁,他们两个“试穿”之后,立刻很识相的“退还”了。 

写故事的金庸,从来没有明讲过他是受够了中国少年永远被家庭、民族所牵绊的郁闷,可是我们左看看杨过,又看看韦小宝,实在很难想象金庸不是在替闷了好几世纪的少年出口气。 

7 

我在杨过和韦小宝的身上,看见一件重要的特质—— 

这两个少年,从来没有以家庭或国家为理由,停止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他们有弱点、有挫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