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68-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只知道狄仁杰断案很奇,孰不知他的过人之处远不止这些。他个性耿直无私,执法如山,伸张正义,不畏权势,即使在唐高宗、武则天面前也坚持原则,最终赢得武则天的信任和同僚的尊敬。    
    狄仁杰出身名门,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唐朝的高官,但他生性醇厚,从不以出身做人,因此很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不少长辈的夸赞。还在他当并州都督府法曹时,同僚郑崇质奉命出使去一个很遥远的蛮荒之地。偏偏郑崇质有一个年老而且多病的母亲,郑崇质丢下老母只身远行,心里很不是滋味,狄仁杰见状十分同情,便求见作为主管长官的长史蔺仁基,对蔺仁基说:“郑崇质的母亲老弱如此,我们怎么能忍心他在万里之外还为老母担忧呢!”随即便自告奋勇,要求代替郑崇质出使。狄仁杰的举动使蔺仁基深受感动。此时蔺仁基正和司马李孝廉闹矛盾,俩人不但在公事上互相拆台,而且平时形同陌路,都以看对方的笑话为乐事。面对涉世未深却如此急公好义的狄仁杰,蔺仁基非常惭愧,于是他硬着头皮找到李孝廉,把狄仁杰的所作所为从头说了一遍,并深有感触地叹道:“与仁杰相比,我们难道能不自惭形秽吗?”李孝廉果然也深受震动,俩人居然从此和好如初。    
    不仅对情同手足的同僚如此,即使是对曾经低毁过自己的人,狄仁杰也能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恩怨,与他们和睦相处。    
    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对狄仁杰应另当别论。每当武则天有不对的地方,狄仁杰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也许确实被狄仁杰的耿耿忠心所感动,对臣下一贯非常苛刻的武则天对秋仁杰却十分敬重。狄仁杰秉性耿直,喜欢据理力争,有时不免当面顶撞武则天,武则天不但不介意,反而常常会很爽快地接受狄仁杰的意见。    
    有一次,武则天到三阳宫(在洛阳附近)避暑,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邀请武则天去观赏佛教圣物舍利子,笃信佛教的武则天很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她正准备出发时,狄仁杰却跪到了马前,他振振存词地说:“佛不过是夷狄之神,不应凌驾天下之主之上。再说山路险狭,很不安全。陛下此行实在有所不宜。”当时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话一笑置之,仍坚持上了路。但是走到半路,她却越想越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于是又下令打道回府,一边还自我解嘲道:“这是为了成全我这位直臣的气节。”    
    武则天平时尊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直呼他的名字,这更是其他大臣望尘莫及的殊荣。狄仁杰晚年腿脚不便,武则天便让他在朝见的时候不要行跪拜之礼,并开玩笑说:“每次见到你跪,朕的身子也会痛起来。”当时的大臣都必须在宫里宿值,考虑到狄仁杰年老体弱,武则天就免除了他的差使,并对其他大臣说:“你们尽量不要去麻烦狄公,除非是军事大事。”与其他许多在武则天手下或被杀或遭贬的重臣相比,狄仁杰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幸运儿。考虑到他并不是一个曲意逢迎、明哲保身的佞臣,他的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有人因个性耿直而受摧,而狄仁杰却因耿直而受荣,做人耿直总比奸猾好得多,耿直也能善终。


志同才相与为谋——品谋贵人:从志到运懦弱不是忍耐

    韩信背水列阵,疑兵易帜……等一系列奇谋妙计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但其性格也有犹豫的一面。刘邦得天下而诛功臣,他自然也在名单之列。有识之士蒯通、钟离昧等皆察出刘邦的阴谋,劝韩信举兵自立,而他一次次放过机会,犹豫不决,说反却没起兵,说不反却有人为其筹划,如此婆婆妈妈。而刘邦虽人粗,但心不粗,他与吕后先下手为强,快刀斩乱麻,将其诛杀了。或许直到临死时他还没决定反还是不反。    
    由于优柔寡断、胆小懦弱的性格,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次机会去独自为王,而受他人驱使,最终还被一个女人杀害。    
    上天对每个人的垂青都是平等的,就看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成事,有些人则能借机成事,有些人则未能抓住这瞬间即过的机会,如果找一找原因,恐怕皆因性格所致,有人因谨慎而失去机会,有人因懦弱而失去机会……    
    韩信的性格是优柔懦弱。不是吗?手提三尺剑走在大街上,一屠夫却有意挑衅羞辱他,他居然忍着从那屠夫胯下钻了过去,这说明他能忍,同时更说明了他怯懦,倘若不是如此,他不会惧怕屠夫,而会与其相搏斗。据说,这是韩信能忍,因他胸怀大志,不肯同小人一般见识。罢了,如果刺死了屠夫,必然招惹祸端,所以愿受胯下之辱。其实,也未必是这种原因,还是懦弱的性格起了主导因素,乱世英雄要想做一番大事,何惧杀一人耳?远的不说,就说项羽吧,在稽郡杀了郡守殷通然后和叔叔逃往吴中;陈胜、吴广面对秦始皇的暴政果敢斩杀校尉而起义,时适天下大乱,人人自身难保,杀一挑衅之徒,又有何妨?关羽还不是从老家杀了有钱有势的恶霸而出逃才得以遇到刘备和张飞,如果看来,韩信能不能忍不去探究,但这其中,懦弱的成分肯定是有的。    
    后来,刘邦拜他为将军,领兵作战,在领兵打仗上韩信的确有一套,跟随刘邦南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他背水列阵,大破赵兵。这实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战术,非大智大勇者,绝不敢轻用。还有,疑兵易帜,半渡而击……这些奇谋妙计都得以成功运用,他统帅数万大军攻城掠地,百战百胜,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代名将。韩信的这些优点掩盖了他优柔怯懦的一面,试想,在楚汉相争的四年间,韩信大多数时间都手握重兵,他本可以此独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其带兵打仗之智勇,绝不在刘邦、项羽之下,到那时鹿死谁手?不得而知,而且当时历史似乎有意地为他提供了多次机会,可惜的是,韩信则因优柔不决而失去了机会,他本有三次机会可以拥兵自立,独自为王,第一次是他伐齐之后,他斩杀了齐王田广,占领了齐地,不但扩大了领土,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此时,他已拥兵数十万,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天下的形势是,他如叛汉归楚则刘邦灭;如归刘而攻楚则项羽灭;如果自己独自称王,便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由于优柔寡断、胆小懦弱的性格,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次次机会去独自为王,而受他人驱使,最终还被吕后杀害。


志同才相与为谋——品谋贵人:从志到运算计不算谋略

    李斯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于一身,可是偏偏有一副嫉妒心极强的个性。至于他的性格为人,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插叙了一件小事,能够形象地说明。据说,在李斯当小官时,曾到厕所里方便,看到老鼠偷粪便吃,人和狗一来,老鼠就慌忙逃走了。过了不久,他在国家的粮仓里又看到了老鼠,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粮食,长得肥肥胖胖,而且安安稳稳,不担惊受怕。他两相比较,十分感慨地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能耐就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无能就只能做厕所里的老鼠。不管是偷吃粪便的老鼠还是粮仓里的老鼠,总之都是老鼠,而李斯却要做后者。通过这则小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也预示了他未来的结局。    
    李斯的确很有能力,但善妒的性格也让他容不得别人,只要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李斯总会想办法来对付他的。淳于越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一再上书坚持实行分封制,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遂把他交给李斯处理,而李斯审查的结果,却是非常奇怪:认为淳于越泥古不化、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等罪状全是由于读书尤其是读古书的缘故,竟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按照李斯的规定,凡秦记以外的史书,凡是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都要统统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此后,如果有人再敢谈论诗书,就在闹市区处死,并暴尸街头;有敢以古非今的人,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检举者,与之同罪;下令30日仍不烧书者,面上刺字,并征发修筑长城。毫无疑问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摧残。在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对书生进行了一次更大的迫害。他竟下令将咸阳的儒生460多人活埋,即为“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是中国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