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途-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陈友谅和张士诚同时发出怒吼,朱元璋应该在应天府筹兵或者在攻打武昌的路上了,怎么也不可能出现在安丰。可是探子们随后带回的消息却让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让人难以置信却又千真万确的事实朱元璋没有在应天府筹兵,也没有在攻打武昌的路上,他亲自率军到安丰救韩林儿了。

    且说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赶往安丰途中,刘基悄悄找到二人说道:“徐将军,常将军,你二人都是刘某值得信任的人,刘某就不兜圈子了。咱们三人心知肚明,国公为了忠义不得不去救韩林儿,但是如果韩林儿和刘福通不幸出了意外那可怨不得别人,国公从此也将不再受任何人管辖。”

    常遇春奇道:“意外?什么意外?国公就是不想韩林儿出事才去营救啊?”

    徐达心思敏捷,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刘基的意思,挤眉弄眼地拉着常遇春到一边附耳低语。听得常遇春频频点头,恍然大悟,“我晓得怎么做了。”

    于是本该星夜兼程赶到安丰的大军却因为徐达、常遇春突然发作的水土不服之症而不得不在途中停留了几天,等援军赶到安丰时,城已失守,刘福通被杀,韩林儿在逃。

    张士诚的部下吕珍率众把大军团团围住,企图拖到张士诚再派兵马来,好一举消灭徐达、常遇春等人。

    幸亏这次是朱元璋亲自领兵,看到整个部队被吕珍的人马包围,他顾不得再隐瞒身份,急忙挺身而出号召全军反击。

    众将士见到朱元璋竟如神兵天降出现在阵前,不由精神大振,连着三战三胜,赶走吕珍。

    朱元璋就命徐达等人继续攻城,自己带着兵马去找韩林儿,在途中找到韩林儿并将其护送到滁州才返回应天府。

    说来简单,但其中的艰险非同寻常。如果没有许五的劝说,张士诚就有可能和陈友谅联手夹击朱元璋;如果没有假的朱元璋在应天府迷惑陈友谅,陈友谅就有可能率军攻打应天府;如果没有朱元璋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韩林儿就有可能被张士诚的人马擒获杀死……

    开战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想那么多,但过后一想,细思极恐啊,幸好一切都是有惊无险,幸好上天眷顾,让他赢了这场豪赌。

    他的心情无比喜悦,这次出征安丰,不仅救下了韩林儿还保住了应天府。救出韩林儿的事情使他获得巨大的声望,现在谁不赞他的忠义之举,每个人看他的眼神都充满敬佩和热切,不少将士慕名前来投奔。同时他心中暗暗高兴,刘福通一死,韩林儿又在他的部署控制下生活,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对他发号施令了。

    朱元璋喜,张士诚和陈友谅自然就悲。

    张士诚还好点,他只是惋惜朱元璋没有和陈友谅开战,他们不两败俱伤自己就无法渔翁得利。

    陈友谅就不同了,他气得捶胸顿足,破口大骂:“骗子!骗子!朱元璋这个小人不得好死!”

    他满心以为朱元璋要攻打武昌,还自作聪明地对陈友仁讲了一番“以逸待劳”的计谋,结果却被朱元璋摆了一道,错失了偷袭应天府的最佳时机。

    如果当时陈友谅听到朱元璋派大军支援安丰就马上领兵攻打应天府的话,现在只怕朱元璋早成了丧家之犬,哪还有机会大摇大摆地返回应天府。可惜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即使陈友谅百般懊悔也无济于事。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对噤若寒蝉的陈友仁等人吼道:“传朕命令,朕要御驾亲征攻打洪都!”

第三百零二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洪都是南方水路交通的中心,即兵家之争的重地,特别是拥有大量水师的陈友谅更是不会放弃夺取这个地方,他要以洪都为据点逐步吞噬朱元璋的势力。。

    洪都的守将是朱文正,他在江州和诸全两场战争中的表现颇让朱元璋满意,便像坐火箭般升至大都督,被委派到洪都镇守门户。

    这当中也不免夹带了朱元璋的一点私心,因为洪都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重镇之地留给自己亲近信任的人,这是每个上位者的通病。

    但是朱元璋的破格提拔难免会让旁人用有色眼镜去看待朱文正,毕竟朱文正年纪不大,加上他在应天府沾上的几次绯闻风波都让人产生误会,以为他是个不务正业、只会章台走马的纨绔子弟。

    对于朱文正的空降,一些老将略有些不服气,虽然嘴上敷衍恭顺,难免行事阳奉阴违。

    所以朱文正这个大都督做得并不开心,甚至有些束手束脚的感受,他空有满腹才智却无用武之地,只好每天醉生梦死,浑浑噩噩,连军事布防都交给属下打理。

    其实他内心早就渴望狠狠打一次胜仗,竖立自己的军威。听闻陈友谅大举来犯,他不仅不害怕,反而有种热血上涌的兴奋,当即就宣布全城备战,要给陈友谅一个迎头痛击。

    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若是换成其他守将听闻陈友谅倾全国之力攻打洪都一般都会有两个选择:要不弃城逃跑;要不一边守城,一边派人向应天府求援。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友谅虽然战败几次,其根本并未受到重创,区区一个洪都想要抵抗几十万敌军的进攻显然不可能。

    偏生朱文正年轻气盛,把陈友谅这头老虎看成了病猫,他手下总共才四万左右的兵力,却既不弃城逃跑也不向朱元璋求援,他想就凭借全城力量坚守下来,创造一个辉煌的战果给众人看。他要告诉世人,他并不是只会惹事生非的纨绔子弟,也并不是依靠朱元璋才当上大都督,他要展现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他要证明自己和其他的将领一样出色。

    朱文正手下有个千户侯叫张子明,他原是国公府的侍卫出身,算得上是朱文正的真正心腹。但是朱文正永远也不会知道张子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马秀英派来照顾朱文正的朱卫。

    朱卫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主子,张子明不止一次劝朱文正赶紧写信向朱元璋求援,“陈友谅来势汹汹,大都督应该及时向国公禀告此事,不可延误。”

    朱文正不以为然,听烦了反而训斥道:“两军还未交战,岂可先有怯意?陈友谅那等篡朝夺位的小人也配让我义父亲征?况且义父正与张士诚作战,哪里抽得开身。”

    张子明苦苦相劝,“大都督不可大意,陈友谅这次整编了天元军,重新设置汉号,其麾下耄兵足有百万,全军压境,到时洪都决然抵抗不住啊。”

    朱文正嗤笑道:“什么百万,你也信那子虚乌有的吹嘘?不过是他虚张声势罢了,他若真有百万大军,何不直接攻打应天府,还来夺这小小的洪都?”

    其实陈友谅完全有机会挥师顺江而下直袭应天府,但是多疑的性格总是让他猜忌朱元璋是不是在应天府又设置了什么圈套等他钻,越想越有可能,越想越不敢轻举妄动。他在朱元璋手中吃了几次大亏,便愈发忌惮对方的阴谋诡计。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屡次的失败让他对朱元璋产生了一种极端的仇恨,他反而不希望朱元璋那么痛快地完蛋了,他要一点一点蚕食朱元璋的地盘,一点一点折磨朱元璋的意志,让朱元璋从灵魂到肉|体都后悔得罪了他。

    折磨一个人莫过于先拿他的亲人开刀,于是心狠手辣的陈友谅选择了朱文正镇守的洪都,在他看来,取洪都势在必行,也易如反掌。听说朱元璋对这个义子视如己出,他倒要看看朱元璋见到义子首级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

    张子明见朱文正听不进劝,只得暗暗叹气,没有主将的同意,他现在就不能私自传送消息给军部。他悄悄联系其他隐匿的朱卫、朱门,让他们火速把消息上呈马秀英,让她想法告知朱元璋。同时心中下定决心,一旦洪都沦陷,无论如何也要先将朱文正救下来。

    然而这一次马秀英的注意力全放在朱元璋去安丰救援韩林儿的事上,她让逊影先呈报有关安丰的一切军情,其他地方的情报暂时后押。所以当她审阅到张子明的情报时那已是几天后的事了。

    就这几天时间,洪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凡繁华的城市都有好几处城门,洪都作为南方水路交通的中心城市,城门自然不少。朱文正不知道陈友谅会攻打哪一处城门,又害怕顾此失彼,于是对洪都城池进行了大规模加固,亦对城门格局进行了调整,并将临江的城墙撤至距江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