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途-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师睿智,学生不及老师万分之一。”

    李善长顾不得听胡惟庸的阿谀奉承,急匆匆来到王府。

    朱元璋正在考校朱标的学问,马秀英嘴角含笑听着父子俩一问一答。

    听闻李善长求见,马秀英眸子暗了暗,虽然还没有十足把握证明张士诚之死是李善长所为,但通过侍卫的调查,此事十之八|九和李善长脱离不了关系。可惜这个人了,以前确实为了朱元璋尽心竭力,而今却胆敢为了自己的私愤擅自杀害张士诚。这些事朱元璋心里也有数,不过她并没有在朱元璋面前说李善长的不是,而是微微一笑,说道:“李相国劳苦功高,这个时间都还顾不上休息,着实辛苦。王爷快去处理政事吧,我会敦促标儿学习。“

    待朱元璋离开,逊影瞧了瞧埋头苦读的朱标,小声问道:“不知王爷会如此处置李相国,您为何还要帮他说好话?”

    马秀英合上书本,“毕竟李善长跟随王爷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和张士诚一比,李善长才是王爷身边亲近的人。王爷没有大张旗鼓地提这件事,显然就是不打算杀了李善长为张士诚偿命。我若提出来,王爷脸面挂不住,而且我也不愿见到王爷和臣子交恶,也算是给李善长一个机会。以后此事不要再提了,”

    李善长尚不知自己的行为早已暴露,见到朱元璋就跪下痛哭流涕地请罪,“王爷恕罪,张士诚之死都是臣的错,臣不该在人前非议,说张士诚不死必留后患,致使狱监听见后私自动手杀害张士诚。臣愧对王爷,臣愿自请辞官,只求王爷念在臣跟随多年的情分,饶臣一命。”

    听到李善长提起过往,朱元璋脸上刚毅的线条变得柔和,扶起李善长,神情复杂地叹道:“李相国不必自责,这些年你跟随孤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你是一心一意为孤,孤都明白。都怪那狱监自以为是,如今此人已经伏法,这事就到此为止吧。不过李相国以后切莫在人前议论政事,免得祸从口出。”

    “谢王爷恩典,臣铭记在心,日后再不敢重蹈覆辙。”李善长颤巍巍地站起来,弓着身子退出门外。刚松了口气准备出府,见到马秀英走过来,急忙候在一旁施礼,“参见王妃。”

    马秀英默不作声,上下打量着李善长,直到李善长面皮抽搐,才冷冷地说了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举头三尺有神明,李相国以后好自为之。“

    “多谢王妃教导,微臣感激不尽。“李善长诺诺地应道,出了王府坐上马车后恭敬地面孔立刻阴沉下来。这妇人,定是知道了什么,还好老夫先来请罪,叫王爷不再追究下去。可是有这妇人在,终究是心头大患啊。

第三百九十四章 掌帷幄决胜千里

    随着张士诚的下殓,属于张士诚的过往都湮灭在浩瀚的历史中。朱元璋将平江改为苏州府,统管苏州、常熟、昆山、张家港、吴江、太仓等县城。接着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其余将士也一概做了封赏。

    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和大度,朱元璋宣布归顺西吴的降将统统免罪。只有熊天瑞被斩首示众,因为他曾经从徐达大军中叛变,还把情报带给张士诚。朱元璋早就下令,反有叛变者,一律处死。况且此人先从陈汉,后投西吴,再叛变到东吴,反反复复,实在是不可留之辈。

    攻下平江,江东大定,朱元璋再无后患,决定北伐元廷。

    此时随着元廷的衰败,内部矛盾愈发激烈。

    先是元相脱脱被贬死在云南,河北一带多半沦陷。

    接着察罕铁木儿在关陕起兵,转战大河南北,平定晋冀,收复汴梁,剿抚山东,盗匪几乎被荡平。

    后来察罕铁木儿被降将田丰所杀,察罕铁木儿的养子扩廓铁木儿率兵复仇,擒杀了田丰。

    河南平章孛罗铁木儿不日又举兵造反,驱逐太子,幽禁皇后。多亏扩廓铁木儿派人刺死孛罗铁木儿,朝廷才暂时安定下来

    扩廓铁木儿送太子回朝之后,被封为河南王,总管各路军马,代太子出师江南。

    不料关中四将竟然抗命。四个将军一个叫李思齐,一个叫张良弼,一个叫孔兴,一个叫脱列伯。他们互相勾结,推选李思齐为盟主,拒绝听令于扩廓铁木儿。

    扩廓铁木儿怒不可遏,与李思齐等人力争。双方相持了好几年,扩廓铁木儿才慢慢夺回军权。

    不料功高震主的扩廓铁木儿后来又遭顺帝和太子忌恨,为了防备扩廓铁木儿,父子二人决定削去他的官职,夺掉他的兵权并让太子统领各军。

    扩廓铁木儿年轻气盛,哪里肯受这种屈辱?当下占据了太原,抗旨不遵。

    朱元璋收到元廷内战的消息,便与诸将筹划北伐,

    常遇春建议道:“元廷内部动荡不安,臣认为此时王爷应当直捣元朝都城。”

    朱元璋点头同意,众人随即拟定作战计划。

    这一战事关西吴和元廷的生死,朱元璋决定亲征,回府与马秀英等人告别,并且老生重谈反复警告马秀英不准私自出府,若被发现其悄悄随军,必然严惩不贷。

    马秀英懊恼至极,却又无可奈何,便说道:“不让我去可以,你去哪里打仗总得告诉我吧,让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危险,如此我才放心得下。”

    朱元璋虽不喜马秀英操劳,但心里明白马秀英是个聪明人,为了让她宽心,就把作战计划讲了一遍。

    马秀英听完大摇其头,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说道:“此计不妥,王爷不应与元廷硬碰硬。元人建都近百年,其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到时局势对我军非常不利。我认为应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然后攻入河南,断其羽翼;进军潼关,据其户枢,等天下形势尽入你手中掌握,再去攻打元都。这样,敌人势孤援绝,自然容易攻破。接着,再西取云中、太原,进逼关、陇,统一中原。况且顺帝父子和扩廓铁木儿不合,何不让他们先斗一阵子,我们再趁虚而入。”

    朱元璋一拍手掌,“对啊,我攻打张士诚的时候便是先各个击破,等除其羽翼,平江自然成为囊中之物,多亏你提醒。我马上赶回军营重新召集诸将制定新的出征计划。”

    马秀英又说道:“如此一来,军中事务颇多,各地征战,你应顾不暇就不要亲征了,留在应天府坐镇吧。”她知道自己的身体确实不再适合长途跋涉,如果朱元璋不亲自领兵作战,她就不用担心甚至想偷偷随军。

    朱元璋心情好,开着玩笑,“你就如此舍不得为夫远离啊?”

    马秀英也不脸红,认真说道:“我的确舍不得。君子不立危墙,你不上战场,我和孩子们心里才踏实。况且你现在是一方统领,岂可再像以前身先士卒,冒险行事?你是我和天下百姓的根本,只有你安全,我们才无事。”

    朱元璋听得豪气万千,“好,且看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回到军营朱元璋重新召集诸将,将马秀英的建议提出来。

    诸将全都点头称善。

    朱元璋随即给齐、鲁、河、洛、燕、蓟、秦、晋发了檄文,命徐达、常遇春,率师二十五万,向山东进发;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桢为副将,率常州、长兴、宜兴、江淮的兵马,胡廷美也被封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率兵攻打福建;平章杨、左丞周德兴、张彬,率领武昌、荆州、潭州、岳州的兵马,从湖广进攻广西。

    不久,好消息陆续传来,先是方国珍的部下徐善反叛,接着陈友定的部下袁仁递来降书,随即刘守仁出城投降。

    朱元璋每天收到捷报都喜得合不拢嘴。

    愉悦的情绪感染了整个王府,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悦和自豪,都知道朱元璋统一中原是早晚的事了。

    马秀英赞道:“王爷现在盛名在外,天下人心归附,不日中原必将大定,重归汉人!”

    妻妾们齐声预祝朱元璋功在千秋,必受万民敬仰。

    朱元璋哈哈大笑,命人抬上一箱珠宝让马秀英和其他妃子挑选。

    女人们看得眼睛发亮,蠢蠢欲动,可是马秀英没动,她们也不敢抢先挑选。

    “众位妹妹喜欢什么就去拿吧。”马秀英随意地挥挥手。她从来就不看重这些身外之物,否则当初也不会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为朱元璋招兵纳粮、疏通关系了。

    得了马秀英的同意,女人们顿时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