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途-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端起严父的架子,厉声训斥道:“明日|你们两个就和棣儿去军营锻炼,不许仗着皇子身份为难将士,不许好逸恶劳欺负他人,若是让朕知道你们敢不服从军令,朕饶不了你们!这是朕的决定,你们是不是还不服气?”

    朱和朱差点吓哭,齐齐跪在地上不停认错。

    朱标跟着下跪求情。

    “你起来。”朱元璋对朱标叹道:“朕的这些孩子中,就你最懂事,他们几个,唉……”

    朱标不肯起身,哽咽道:“是儿臣没有教导好弟弟,儿臣有错,愿和弟弟一同接受父皇的处罚。”

    马秀英看到三个儿子像受惊的鹌鹑浑身颤抖,心疼得不得了,早把教育儿子的想法抛到脑后,劝说道:“皇上,您已教训过他们,他们也知道错了,就让他们起来吧。过年过节的,别为这些事不开心。”

    朱元璋见三人红着眼圈、惶恐失措的样子,心下亦是不忍,缓和了语气叫三人起身。

    马秀英把三个孩子抱住,轻言细语地安慰道:“别怕,别怕,父皇是为你们好。”

    得了安慰的朱和朱愈发觉得委屈,眼泪唰唰地往下流,只是惧于朱元璋在旁,不敢放声痛哭。

    马秀英心都绞碎了,跟着儿子小声泣饮。霎时殿里愁云惨淡,过年的喜悦气氛荡然无存。

    朱元璋舍得儿子哭可舍不得马秀英哭,咳嗽了一声,“朕也没说什么,你们这是作甚?”

    马秀英似嗔似怨地瞪了他一眼,“皇上就不能说话温和点,孩子们还小。”

    朱元璋仰天长叹,“朕帮你教育儿子还落不到好,真是慈母多败儿啊!”

    马秀英被说得不好意思,擦掉眼泪,拍拍儿子们的后背,“去了军营好好听将士的话,不要让母后担心。”

    朱和朱听到“军营”两字,身体又是一颤,流泪不止。

    朱元璋气得一拍扶手,“男子汉流血不流泪,你们做这女儿姿态丢不丢人?”

    “皇上,”马秀英挡在儿子身前,冲朱元璋喊道:“他们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我们身边,这次要去军营锻炼,孩子们肯定会舍不得,难道您就舍得?”

    朱元璋气得抓狂,明明是马秀英要把儿子送去军营,这会倒变成他的不是,女人真是不讲理。

    逊影见殿里气氛尴尬,连忙呈上几盆清水和帛巾,趁着朱元璋不注意对马秀英挤眉弄眼。

    马秀英回过神来,注意到朱元璋气急败坏的模样,顿感愧疚,低眉敛眼地说道:“皇上息怒,妾身和孩子们分别在即,难免有些心慌意乱,失了仪态。”

    朱元璋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格,见马秀英主动道歉,平息了怒气,说道:“下次再这样,朕可不管他们了。”

    “您是他们的父亲,你不管他们谁还有资格管呢。”马秀英打蛇随棍上,“妾身就是太溺爱他们,才滋长了他们的恶习,还是要您教育,他们才会成材。”

    朱元璋仰起鼻孔,哼了哼,“你有自知之明就好。”

    马秀英想笑又不敢笑,朱元璋这样子完全就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三个孩子看得目瞪口呆,皆都忘记了哭泣,父皇这是在跟母后撒娇吗?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元宵节出宫游玩

    殿里突然安静下来,朱元璋看到三个儿子怔怔地望着自己,顿时满脸的不自在,左顾右盼,一板一眼地说道:“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你们几个就留下来和朕一起用膳。明日儿、儿即要去军营,全当朕给你们践行。去了军营要刻苦锻炼,不许丢朕的脸面。”

    三个孩子哪有心情吃饭。马秀英想着朱、朱就要去军营吃苦,同样食不下咽。朱元璋其实也不舍得儿子吃苦,奈何他是天子,话已出口,岂能朝令夕改,遂闷头狂吃。

    一顿饭吃得索然无趣,三个孩子用完膳就欲告辞。

    马秀英不松手,未语泪先凝,“多陪陪母后。”

    当母亲的心情总是这样矛盾,马秀英既希望儿子成材,又舍不得儿子吃苦,前一刻还信誓旦旦要让儿子去军营锻炼,这一刻却隐隐后悔不该下这样的决定。

    三个孩子依言坐下,却无人说话,气氛愈发压抑。

    突然窗外亮了一下,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夜空升起朵朵烟花,五颜六色、绚丽多姿,煞是好看。

    朱元璋有心打破僵局,笑道:“定是百姓在放烟花。”

    烟花在宋代就已盛行,但是元朝的时候元人怕汉人掌握火药等技术,不准民间私自制造跟火药有关的一切东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才推翻了许多不平等的条例,虽然同样禁止民间私造火器,鞭炮、烟花却不在管制条例内,故而许多鞭炮店重新开张。

    尤其是百姓被皇宫大年三十放的那一场烟花惊艳,纷纷购买烟花在元宵节燃放,京城的夜空被各种造型的烟花装点得热闹非凡。

    孩子们总是容易被热闹新奇的事物吸引,之前那场烟花,众人至今历历在目,听闻民间也在放烟花,三个孩子眼睛顿时一亮,目不转睛地望着夜空,脸上浮现出憧憬的神情。

    马秀英轻声请求,“皇上,让他们去民间看看烟花吧。”如果不是身份限制,她真希望儿子们也能亲手放一放烟花。以前过年过节,哪个小朋友不玩烟花啊,马秀英就记得自己以前最喜欢玩地老鼠和甩鞭呢。

    朱元璋犹豫道:“宫外龙蛇混杂,不太安全。”

    马秀英央求道:“百姓时常携带家人出门游乐,可是皇上从未陪孩子们这样游玩过。我们换上便服,悄悄从角门出去,谁人认识?若是您不放心,再带几个侍卫随行。我们亦不走远,就在皇宫附近转转可好?”

    朱元璋脸色微赫,从投靠郭子兴那一天起他就四处征战,孩子们还在襁褓里就跟他辗转迁移,直至他打下一片江山又被朝事所累,认真说来,他几乎就没好好陪孩子们游玩过。面对马秀英这个请求,他找不到推辞的理由,遂点头应准。

    三个孩子顿时喜笑颜开,特别是朱和朱一扫先前的沮丧,迫不及待地叫嚷出宫,简直比刚放出笼的鸟雀还蹦得欢。

    马秀英警告道:“出宫后一切都要听我们的安排,不准单独跑远,不准碰危险的东西……”

    “知道了!知道了!”朱、朱打断马秀英的叮咛,满口答应,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

    马秀英真拿这两个顽子没辙,只好对朱标说道:“一会把弟弟看牢,别让他们捣乱。”

    “儿臣省的。”朱标点头应是,眼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兴奋和喜悦。

    五人换上便服,乔装成普通百姓,悄悄出宫。几个侍卫远远地缀在后面随行。

    皇宫附近的街道还是比较清净,百姓对皇宫天生有一种敬畏心,一般不会轻易接近皇宫。但一走到朱雀大街上,三个孩子就被热闹的街景晃花了眼。

    街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这边有人在表演杂技,那边有人在舞龙舞狮,前面有小贩卖力吆喝,后面有路人提着千姿百态的灯笼踏歌而行……

    三个孩子只在跟朱元璋祭拜太庙时出过皇宫,但那时仪仗开路,侍卫护道,他们坐在车里根本就见不到如此热闹自在的场面,这可比皇宫里的庆典有意思多了。朱和朱脸上挂着稀奇的表情,东瞧瞧,西看看,什么都看不够,就连最稳重的朱标也忍不住侧目张望。

    朱元璋和马秀英相视一笑,牵着孩子们的手,随着人潮缓缓前行。

    马秀英还不忘拍朱元璋的马屁,“都是皇上治理有方,民间才有太平盛世。以前兵荒马乱,妾身只看到百姓含苦带愁,如今他们才是真正欢喜开心。”

    “出来就不要叫我皇上了,我们就是寻常的夫妻。”朱元璋哈哈大笑,百姓安居乐业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褒奖。

    沿途看到一户人家把两根连根带叶的甘蔗立在大门旁,朱就问原因。

    朱元璋解释这是预示着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

    “那是什么?”朱指着前面一个小孩的后背问道。

    那小孩的后背上系了一根红线,穿着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十分逗趣。

    马秀英笑言道:“那是枣牌牌,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我们没有?”

    “因为你们有更好的吉祥物,朕的玉佩沾染龙气,更能辟邪。”过年的时候朱元璋赏赐给每个孩子一个玉佩,故此说道。

    朱听到自己的玉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