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五军嫂成长记-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接受他就去帮忙。

第三百零三章 丰硕

    当然,这样的结果风言风语少不了议论,不过两人想着文娟当初的话,一开始就把规矩定好,比以后张不开嘴受罪更好。

    收费这一点儿,两家都有些钻钱眼的媳妇,倒是举双手赞成,直接嘴利索的把那些酸溜溜说难听话的人兑了回去。当然,她们的动力并不是像是杨文江沈保国想要赶紧挣钱,还了文娟的那一大笔欠款,而是想到了家里挣钱宽松富裕的日子。想到了文娟的滋润,文娟手头的大方

    这些可能面对的风言风语,文娟提前给两人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两人虽然有些难为情,却是坚持下来了,这一点儿,包括两家媳妇要求帮她们娘家出动机子,只要不按照他们的标准来,他们也没同意,规矩立起来了,再探远近亲疏。第二日,他们不管两个村子里的议论纷纷,犹豫或者说道其他,两家机子一起上阵,先去前杨村把沈兰杨大河杨红旗杨红星家里的地都犁了出来,凭证完整,打垄点玉米,撒豆子播种完成。这是要把杨红旗和杨红星从劳作中解救出来,也是再做个宣传,等他们忙起来,刚好可以替换班!

    再看到这两家的地也都迅速的种完之后,看到机器实打实的效率,两家村子里手头有些闲余,并且想快速把秋种完成歇一歇的人家,就开始找上来门,这是回去都算了下,无论是沈保国还是杨文江订的价格都很切合实际,用人家的机子,自然要付点儿油费辛苦费,他们权衡了一下,也很能接受,用机器,人少累点儿,省下的要钱营养钱也就够付犁地耙田的钱了,人还少了累,少了病,觉得可行,这就打开了局面。

    沈家村那边,最先上沈保国家门的就是沈茂林和沈二牛,沈大伯一家,他们手中不太差那十来二十块钱,能用小钱解决的事情,人少累点儿,他们腾出来时间,可以忙活别的事情。特别是沈茂林和沈二牛,心中更是怀揣大事,不能耽搁,也是给沈保国以身做宣传。

    村里人大多都不傻,一来二去,都明白过来那个理,有一个接受的就有两个三个四个也都求上门来,排着队等着沈保国和杨文江给他们犁地耙田,有的慢一步的,不由都开始埋怨自己,怎么没早点儿算明白。

    这个时候杨红旗杨红星两个兄弟就派上用场了,杨红旗去帮沈保国,杨红星去帮杨文江,两人替换班轮流给答应下来的人家按着先后顺序,犁地耙田,机器用得越来越熟练,昼夜不停的忙活,加班加点,也没耽搁了哪家。这周围十里八村的,哪个没有沾亲带故的,两家的名声也不有传了出去,连附近外村的人,也都过来相请,排队等着便利

    连轴转了半个月,终于把该忙完的忙完了,四家男人坐在一起算着账目,除了还有一些零碎。一亩地犁地三块钱,耙田两块,他们两个人轮班,从最开始的按着打招呼的先后顺序,到后来多了上门的人家多了,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地挨着的就一块地一块地的挨着来,更节省时间,他们昼夜不停,轮班来,依着他们的效率,也不过晚了两三个小时,不是那些挑头计较的,都能理解。赶着天气给脸,赶紧的就把地整好了,他们只负责犁地耙田,记下账目,一天好了最高峰能犁百十亩地,其他时间也不少,半个月下来,他们也弄了有小两千亩地。

    基本上,犁地撒种就要耙田,一亩地就有五块钱,总账算下来,毛利居然将近有小一万块钱。他们这一个月忙得脚打后脑勺,概念里也不过是一亩地五块钱,谁想到,积少成多,居然能有这么多得收入,可是狠狠的让四个大男人心里狠狠的跳的扑通扑通,不淡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算着那小学题目,再三肯定,不是自己眼花了,是真的如此!

    “我的乖乖!”杨红星是他们几个之中最小的,看到这个总账的数字,不由乍舌瞪大了眼睛,“这一个月起早贪黑的,真是值大发了!”哪怕是有的时候实在困的,拖拉机都差点儿跑到路沟里,屁股都闷出来了痱子,颠簸八瓣,腰也快折了但是一切的劳累,看到这个结果,那真的都值了,简直比抢银行还容易。

    “卫国媳妇真是给咱们指了一条好路子!”按照他们这边的情况,能买的起机子的还是少数,一年两季,还真的少不了他们的赚头。尝到了甜头,四人不由定下来冬种要更加好好干,这样的收入,哪怕累极了,也比地里刨食拼死累活地里三五年攒下来的收入高。

    他们手头钱少怕周转过来,他们是按照文娟叮嘱的,最开始定好规矩,地头交易,一手犁地耙田,一手交钱,所以钱就在手头,都在他们身上专门找了个大包包着,天天随身带着,睡觉压在枕头下,没敢让家里人摸到手。四人分着把那细碎的毛角一块两块的数起来,归类整齐,妥妥的能和他们算出来的总账目对上好。

    兴奋过头后反而更能冷静下来,四人开始刨除油费,机器的保养费,后续的维护费用最后居然还能剩下来一个巴掌还多一根指头。

    按照当初说好的规矩,机器借的款大家一起还钱,扣除机器的使用费用,纯利润平分,一家到手都有一千多块钱,这样的收入,对于平日里,一年到头能攒下来两百都是富户,那简直是翻倍的收入,而且,这只是一季,还有一个冬种呢,而且农闲的时候,文娟给他们指点的第二条路,肯定还能挣的利润,那还是个长久的利润呢,也就是他们多跑跑,就能挣钱,四个男人对未来满满期待。

    说不定,到年底,他们就能把借卫国一家的钱换上,明年多勤奋勤奋,还能再添两部机子,在周围周围大干一场呢。

第三百零四章 干劲

    哪个男人没有野心,当有了门路有了,老实人也雄心万丈。四个男人经过这一次的合作,更是知道彼此的个性,合作起来稳妥又有赚头,也就继续合拍下去。

    这边几个男人忙得热火朝天,眼看着一天比一天的神采飞扬,那边,拿了点儿好处,早早的借了人家的耕牛,把自家的地种完的杨文兰,获得了丈夫试试看的支持,给文娟打了个电话,让她帮忙弄一批不要价位太高,但是新鲜好卖的货源给她寄过来。

    她在丈夫的陪同下,骑着文娟那辆聘礼自行车去镇上,坐车去了县城。那辆自行车发到京都不方便,用得到的地方也不多,文娟就和沈卫国商定后,先借给了自家大姐用。

    县城他们来的不多,张大海倒是来过几趟,汽车站附近已经很热闹了,他们打听了县里最热闹的还是百货大楼附近,仔细的查看研讨了地方。

    回了家,杨文兰等着文娟把东西寄送过来,又向文娟讨教了些思路指点,怎么更好的售卖,别人的成功经验之后,她就一咬牙,一恒心,抱着怎么着也要给孩子挣一顿买肉的钱回来,直接提着包袱让丈夫送她去了公社,坐上去新苏县城的公交,踏进了县城路边摊卖货的开始。

    等到后来,杨文兰成了新苏县乃至申市都数一数二的成功女企业家的时候,她还记得第一次出摊的经历,记忆尤甚,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一次的狠心,才成就了日后的她。

    上回看地方的时候,好歹还有丈夫陪着,真正第一次出摊,真得只有杨文兰一个人,把东西摆出来,她还担心着,会不会有人过来撵她。她想开口叫卖,本来以为是简单的事情,却是几次张口,都似乎叫不出来,心里为难死了。

    怕人多把她的东西拿走,她没敢摆出来太多的东西,路上的行人匆匆看她这边一眼,也不过一眼就过去了。眼看着时间往下走,想着丈夫的支持,想着家里的四个孩子,杨文兰一闭眼,就像她一恒心踏上从公社到县里的车一样喊出口:“看一看,瞧一瞧,香港广东的新鲜货,最好最炫最流行,牛仔裤,电子表!”

    改革开放的风已经吹进了新苏小县城,消息灵通的青年,已经听说了一角半点儿的港台南边的繁华,又那亲戚有关系的,一个电子表蛤蟆镜拿出来,就能羡慕死人,那有型的牛仔裤,更不是自家做的肥大裤子能够比拟的,顿时间,走过路过的人不在只是看一眼就走,摊子前开始聚集人,当他们真得注意到,这些和他们曾经听说或者看过羡慕不已的东西,是同样类似的,有的甚至更精致

    最先动心的永远都是追求时髦的年轻人,问了价钱,是自己工资口袋里的钱能负担的起的,那就立马下手买了。杨文兰的第一单生意成了,真金白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