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仙正道-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跟他讲过,家里没那么多钱,买个名额给他。其实武道也不错,至少可以强身健体,到了高深处也不弱于那些修道人的神通。

    当然,关键还是武道不看资质,谁都能练,虽然也花钱,可我供养他几年没什么问题。”

    “吐气成剑、罡气外显、铜头铁骨、刚柔如意、虎豹雷音哪个不比那些花架子强百倍?修道有什么好的?还不如练武呢!起码能防身不是?那些年被武者打死的道人还少吗?”

    周桂虽然不练武,到底交游广阔,这些事情也听闻得不少,武道高手搬运气血,也有种种不可思议的能为,不输给道门真传,一样能分山煮海,显现大能。

    “武道高深了,再转入道门,一日千里,就是玉清道不也有先修武再入道的嘛!这小子怎么就是不开窍呢?”

明朝科举制度(参考)

    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

    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员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京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

    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

    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

    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

    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

    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

    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主要来源于朱熹注解)演变而成。

第三章枯井

    周迅跑出屋子,在大宅子里转悠,时不时摘点花、叶,随手拿着把玩。

    平常他总是在宅子里到处翻找,仆人们也都见怪不怪,只是笑着给他让道。

    九岁的小子已经进学,学了不少书,童生其实不过是说着好听,不过是得了推荐参加童生试的资格而已。

    大夏的童生,数目何止百万,是个读书人都是童生。

    童生试有三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过关才是生员,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秀才。

    考过了童生试,就是生员,又叫秀才,这个时候就要进入学院去读书,有县学、府学、州学三种学院。

    在学院里经过月考、岁考,等等许多考试,并且人品没有污点的,才会得到参加乡试的机会。

    在学院内部,其实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的考核筛选,平时的考勤、表现都算在最后的综合成绩之中,能够最终取得参加乡试推荐机会的,都是学院里的拔尖读书种子。

    周迅现在,连县试都没参加,也谈不上考虑这些。

    他探头探脑地走进后院,然后回身一看,没人注意到他。

    “后院里没人,正好这次进去看看。平常老爹都不肯让我进宗祠,。这次我偏要去看看。”

    千层底的棉布鞋,踩在石子路上也没有多少声音,一路小跑着,周迅溜进了后院。

    后院是不住人的,这里平时会有人打扫、看护,摆放着祖宗神主位,整整齐齐的,不多,就七八个,周家这几代人丁不旺,都是一脉单传,所以供奉的神主牌位也很少。

    事实上,有来历的家族,都是从创业先祖开始供奉。周家之所以制供奉上溯三代人,没有直接供奉的先祖,就是因为前朝战乱时,家族四散,现在的玉处庄周家一脉,从此就是单独分出来了。

    周迅轻车熟路地在宗祠里走着,这里也不大,也就一个僻静的院子,平时逢年过节祭祀先人时,周迅都有跟着进来看过。

    先是给祖宗牌位拱手作揖,周迅大抵还是不敢在这儿放肆的,他的爷爷奶奶、祖爷爷祖奶奶,乃至先祖都在这里,木制的牌位上书写着名讳,大都是名姓之类,很寒酸。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夏开国至今不过六十年,地方上还是偶有动荡,更别提先祖那会儿了,哪有余钱理会这个,也只是简单的木牌应付了事。

    周迅在宗祠里转了一会儿,没什么新奇的。

    “和上次来时简直一模一样”

    地面上也很干净,每天都有专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