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洒金笺-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正好出了孝,回头我非好好打扮打扮你。”长公主还是再瞪了她一眼,双手扶起了唐玉如。

    “长公主,卿儿能带姐姐到水流霞玩吗?”雅卿上前请求,原本一般的规矩也就是这样,先给长辈行礼,第一次见,收个表礼,然后就小辈跟小辈一块,大人自己坐着说话,这样互不干扰。

    “去吧!”长公主笑着挥手,这回唐玉如就没有跟在家里一样直接拉人就走,她知道要行礼告退。

    唐家的规矩这时也就看在了长公主的眼里,唐夫人果然对女儿的教养是成功的,没有被长公主的名头吓倒,他们母女在自己面前还是处之泰然的,这让长公主觉得,雅卿在看人上,倒真是有眼光的。

    “本宫是高老太师的亲传弟子,师兄去前把两个孩子托付于本宫,而本宫的身子也不好,总觉得对不起他们。”长公主看着雅卿消失的背影,对着唐夫人一叹,一面表达了自己对雅卿的感情,也算是一种解释,为什么,高峻与雅卿会在自己身边。

    当然这也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心里有些介怀,怕人问及,于是才会先解释。那句话咋说的,解释就是掩饰,就算聪慧如斯的长公主,也不能免俗。

    “长公主这是哪里话,老太师与高大人都是品性高洁之人,心里只有感念长公主之恩德的。”唐夫人忙说道,“民妇看高姑娘,就被教养得极好。若是不知道的,只怕真的就要以为高姑娘是您嫡亲的女儿的。”

    “卿儿倒是真让人怜爱,本宫现在也是时时离不得她的。”这话长公主爱听。

    雅卿现在就是像她,无论是衣着的品味,还是处事的习惯,处处都带着她的品格。听了唐夫人的话,自是开心。

    不过说了客套话,也该说说正题了,高唐两家的渊源总要从当事人的嘴里说说看。看看这家人值不值得人信任。

    “卿儿回来说,唐家受过高家之恩惠,可否讲与本宫听听?恩师从来就为善不为人知,做弟子的却仍想多知道一些师长的高义。”长公主点头,笑了一下,缓缓说道。

    “老太师可以说是救了民妇一条命的。”唐夫人轻轻叹息了一声。唐夫人倒也不很介怀,这在他们夫妇看来,原本也不是什么可隐瞒的。(未完待续。)

    ps:  今天当当做活动,然后终于可以把一直存在购物车里的书,一次买下了。不过问题是,我怎么带回家呢?还有,我没抢到券,然后有几本三百多的书,我就没法买。哭死!顺便说,其实也没便宜多少,之前那书打折最狠时,只比现在贵二十块。

第136章 高唐之渊源

    第二更

    唐夫人说起来,也是命运多舛。从小家境普通,若不是与高家同乡,他们一家只怕过得更差。高家那个乡里都是读书人,两百年高家的传承下来,同乡这里就没有不读书、不认字的人家。也正是这样,这里也算是同县之中,最安稳、富庶之地。

    原本一切也都好好的,问题就出在她的亲事之上。她十五岁定亲,两家都是读书人,对方虽不算是才子,却也是肯读书,肯上进之子。双方父母都挺满意。原本在一切都准备好了,她那倒霉的未婚夫竟出意外身亡了。

    原本她才是受害者,但高家不是迂腐之辈,教出的乡邻自然也不是。定了亲,对方死了,唐夫人的娘家也就不纠结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忙送了奠仪,等着男方七七之后,就准备退了聘礼,好给女儿再觅良缘。

    结果唐夫人之前的夫家,竟说什么让唐夫人抱鸡成亲,为他们家儿子守节,还说这是应有之礼。

    唐夫人娘家自然不干的,唐夫人都没见过那位未婚夫,只不过两家大人都是读书人,觉得门当户对的都是很讲礼的人家,才会结为秦晋,没曾想会惹出此等事端。当时闹得最凶时,那时的唐夫人都想好了,若真的非要逼她上轿,她就三尺白绫把自己吊死在夫家的门楣之上。

    两家正闹得不可开交时,老太师带着子女回乡安葬老夫人。唐夫人的爹跪求老太师来做主。老太师问明了原委,温和的请了唐夫人夫家的家主过来。

    老太师是读书人。也教了一辈子的书,在这十里八乡里,老太师是有至高无尚的地位。他请。对方真不敢不来。也知道老太师若偏向了女家,他们也无法,都是带着唐夫人的庚帖去的。其实那也是知道,大势已去。

    老太师他没有以势压人,只是一条一条的解释周礼大义,告诉那位,在礼记之中。没有一条是要女子未婚守节的。

    而且周礼也认为,女子应该为国家而开枝散叶的。现在把一个年轻的女孩关在暗室之中,是对国家。对家族的一种极端的浪费。

    老太师一句暗示性的话都没有说,都是温和的在跟对方说着道理。那家也是读书人,不过是迂腐加之被人说动,说什么一个贞洁牌坊。可以为家族带来多少利益的话。现在老太师温声的劝说。又看到乡邻那怒目相待,也知道,再争执也是没有意义的,留下庚帖,带着当初的聘礼就离开了。

    老太师却还是劝唐夫人的父母,还是带着唐夫人离开此地为好。纵是现在人家还了庚帖,但姑娘再觅良缘也只怕颇有阻碍。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另一地做地方官的学生,让唐夫人一家投奔而去。

    而唐夫人也就是在那里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唐家的家主唐成。成婚之后唐成觉得老太师也算是对他们夫妇有大恩之人,趁着到京城行商的机会。投了拜帖,求见老太师。

    老太师知道他是当年那位女孩的丈夫很是高兴,问了他很多事,知道他行商,也没有轻视于他。给了他很多书,告诉他,为商者并不卑贱,卑贱的只是个人的人品。

    那时唐家还没有开始贩马,唐家最早其实就是做首饰的。正好高洋回家,把唐成介绍给了一位驯马师。从此,唐家开始了养马、贩马生涯。这也就是为何唐夫人说,老太师与她是有救命之恩的原由。若无老太师的相助,她在二十多年以前,说已经死了。

    “恩师就是这样,无论对谁都宽仁以待。不过师兄总是这么自说自画,让做首饰的人去贩马?”长公主哑然失笑。

    做首饰和贩马能是一回事,做首鉓,有原材料,有好师傅就成了。但是贩马,就真是用命在拼了。好在唐家是做出来了,不然,真是恩人变仇人了。

    “其实那时唐家生意颇为惨淡,纵是当时地方父母是老太师之弟子,也不好偏颇太过。老爷当时进京行商,其实也是想向太师求助。看看是举家进京,还是转行算了。高大人的建议,让唐家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所以老太师与民妇是救命之恩。而高大人对整个唐家就是再造之恩了。”

    唐夫人有点不好意思,但意思却也明白,他们那回除了来感谢,更重要的是,也是来求助的。老太师桃李天下,总能帮他们一把。老太师也这么想,但没想到是高洋提出了让他们去关外贩马,并还提供了驯马师。

    当时高洋就说得很清楚,关外凶险,但朝庭急需战马,若是成功,那么他们不仅能赚到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朝庭立下不世之功的。

    老太师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太凶险了,准备给学生写信,看看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做的。但是唐成也是个敢想肯干的主,一下子就下定决心,拼一把。

    不得不说,唐成夫妇是那能吃苦,也有大坚忍之心的人,苦苦支撑了好几年,才慢慢的有了成果。当然,这也脱不开高洋的暗助。不然,头几年,光赔钱,都能让他们打退堂骨。

    终于,他们成功了,结果一回京,高家却覆灭了。老太师怎么说也是年老体弱,去了,他们也能理解,高洋凭什么?竟然还是被迫自裁。

    唐成夫妇感激老太师,可是他们心里却更认同高洋,没有高洋,就没有现在的他们。高洋从来就没有问他们拿过一分钱,要过一尺布。

    甚至于,没人知道高洋为他们做了什么。高洋一再的嘱咐他们,不要告诉别人这事。他是御史大夫,原本不该插手军务。况且他在任上也得罪了很多久,省得连累了他们。

    若有人以他之名,让他们信任,也不要相信。因为他是连妻儿都没告诉过的。他只让他们做好自己,不要贴上任何人的标签。

    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得回了高家的老宅,他们重开了首饰铺子,他们要查出高洋到底做了什么,要被逼死。

    没想到,他们查出大部真相,却无缘见高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