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曼莎说。

    林轩第二遍看那些德语文字,他不止一次从历史文件中看过元首的亲笔字迹,现在有九成九以上的把握认定这些是元首写的。

    那些德语可以翻译如下:“救我,我在山底极深之处,被困。如果谁能救我,我将分封他一半欧洲土地,其上的税赋、人民、收成全都给他。我来自柏林,有着无比巨大的权柄,可以打败任何强敌。只要有人救我,他的一生,就会荣华富贵加身,永不褪色。”

    “好像是元首——如果是元首,我们的任务是不是还将继续下去呢?”萨曼莎喃喃自语。

    除了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之外,纳粹元首的确也算得上是能够支配半个欧洲的人。

    “风筝在这里,放风筝的人在哪里呢?”林轩低声问。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看起来,风筝的主人是找错人了。”骆原回应,急于脱身,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抛开。

    “拆开风筝看看,你有意见吗?”林轩问萨曼莎。

    “为什么?”萨曼莎回答,“我们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不如罢手,等到下山后再详细研究?”骆原问。

    林轩抚摸着风筝的龙骨,低声回答:“我怀疑,这风筝来自于七八十年前的匠人手中,而不是哗众取宠的现代商品。可是,新问题又来了,没有人放风筝,风筝是不会自己动起来的。我看到这一只风筝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万千,最起码它能证明,我们的搜寻方向是对的,从未放弃理想……”

    “好了,打开吧,我真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动人心弦的东西呢!”萨曼莎说。

    林轩把风筝摆正当,手指沿着龙骨逆向向上,很快就将风筝的外层剥离开来。

    每一根扎风筝的竹篾上,都用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中文写着同一句话:“永生者最后的诀别,时光匆匆老去得很快。”

第一百七十二章 罗刹海市

    真正令林轩感到惊异的是捆绑风筝龙骨的那些透明丝线,根本不是平时所见的尼龙线、棉线或者是塑胶拉丝线。

    “那是什么?”萨曼莎反应极快,看出了林轩的异样,“有点像是天蚕丝,又像是某种海洋生物的筋络,是不是。”

    林轩点点头,他抚摸着丝线,随即发现,那些近似于竹篾的龙骨也根本不是竹竿劈成的竹篾,而是另外一种动物的骨骼制成。同样,起初看着像毛边纸的东西,则是极薄的一层动物表皮;金属片则是动物的眼珠剖开后晾晒、修割而成的。

    “不知道是什么人才有这种变废为宝的精妙技艺?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但风筝上写的却是德语,写求救信的与制造风筝的绝对不是同一个人。”林轩自言自语了一阵,忽然抬头问萨曼莎,“在你的资料库中,元首并不懂藏语,对不对?”

    萨曼莎略微沉吟了几秒钟,郑重地点头。

    林轩点点头:“那就对了,假如元首能够流利地使用藏语的话,甚至他就算只懂一部分藏语词汇的话,都会写一封‘藏语求救信’,而不是在珠峰上使用德语写信求救,毕竟登陆此地的探险者之中,连十分之一懂德语的都没有,更何况是这种夹杂着老式词汇的德语句子。”

    全球各国的语言都是不断进化的,就拿中文来说,从1900年至今,书面文字的习惯便由“右左上下”的规矩变为“左右平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更是将繁体字修改为简体字,改动极大,并且对于中华民族的知识体系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言习惯上,也由之乎者也的老式语言更改为更通俗、更流畅的现代白话。

    欧美各国的拼音类语言变化更大,很多老式词汇被抛弃,许多新词被创造出来,各种简写、略写的变数层出不穷。

    所以,由写信者的用词,就能看出这篇文稿的书写年代。

    “你的意思,已经认定求救信是元首写的了?”萨曼莎问。

    “没错。”林轩与骆原几乎是同时回答。

    “你们应该知道,一旦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是承认元首曾经到过珠峰,并且失陷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一处。同理,二战时苏联克格勃在柏林发现的元首尸体,就只是替身或者虚构出来的。”萨曼莎慎重地说。

    林轩把风筝骨架递给骆原,骆原仔细观察后,又转交给萨曼莎,最后再回到林轩手中。

    “我想把这个骨架也解开,因为我由风筝联想到了一些事,那是一个传说。传说中,有一位美若天仙、智慧超群的女性高手,游弋于喜马拉雅山脉,随时随地护佑藏民,无数次将面临雪崩、地震、飓风、冰暴的藏民救出来。”林轩说。

    “我知道那个人,藏民们给她起了个相当复杂的藏语名字,翻译成汉语为‘海珠亦真’。据说,海珠亦真曾经用风筝通知藏民们注意防范将要来临的危险,而她的风筝就是取用了海洋生物的筋络、鱼骨制成。难道这一次,她用自己的智慧救了元首一命?”萨曼莎疑惑地接下去。

    林轩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将风筝龙骨翻来覆去看。

    “从风筝本身看,它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至少在五十年到八十年之间。它在很久之前被制造出来,再经元首写字后释放出来,这五十年,它到底是藏在哪里,是在妖山怪水之间飘荡,还是悬挂在某处山谷里,好不容易才挣脱?”萨曼莎的情绪变化太大,有时候激昂亢奋,有时候又优柔寡断,陷入思想的桎梏之中。

    一个突然出现的风筝,瞬间将萨曼莎的思想扰乱,使她不能正常思考。

    试想一下,风筝出现与否,并不影响队伍的前进方向。元首的求救信来自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突破一切障碍,进入地球轴心。

    林轩微笑着摇头,否定了萨曼莎的一切:“萨曼莎,风筝只是风筝,不要把它看成是有生命力的人。它是不具备任何思想的,只是被人驱使。忘掉二战至今的五十年时间吧,在珠峰,时间不是唯一的坐标。”

    萨曼莎有些焦躁地走来走去,不时地向帐篷外面看。

    “大家读过中国古代奇书《聊斋志异》里的《罗刹海市》那篇小说吗?”林轩沉思了一阵,再次开口。

    骆原点头:“当然读过。”

    萨曼莎也说:“读过,那本奇书相当有趣,其中许多篇章提及俄罗斯时,都以‘罗刹国’相称,可见古代中国人将我们俄罗斯人视作妖魔鬼怪,真是惭愧。”

    林轩一笑,自己只是想到了“海市”,却不料“罗刹”二字,正好是戳中了俄罗斯人的痛点。

    “不好意思,我只是要借用那故事提醒大家,没有讽刺俄罗斯朋友的特别用意。”他笑着解释。

    萨曼莎颔首,随即伸手示意:“请讲。”

    林轩马上说下去:“我记得那篇小说中提到‘海市’时是这样说的——村人曰:吾侪小人受大夫赐,明日赴海市,当求珍玩,用报大夫……海中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中多神人游戏。云霞障天,波涛间作。贵人自重,不敢犯险阻,皆以金帛付我辈,代购异珍。今其期不远矣……每见海上朱鸟往来,七日即市。未几,果有踵门寄赀者,遂与装赀入船。船容数十人,平底高栏。十人摇橹,激水如箭。凡三日,遥见水云幌漾之中,楼阁层迭;贸迁之舟,纷集如蚁。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高接云汉。维舟而入,见市上所陈,奇珍异宝,光明射眼,多人世所无。”

    他的记忆力也真是了得,复述那篇小说中的重要章节,流畅完整,毫无遗漏之处。

    现代气象中的“海市蜃楼”与蒲松龄小说中的“罗刹海市”是有交集的,只不过,如今的世人只能远远观望,用长焦照相机或者是望远镜来观察海市蜃楼的幻景。古代人则恰恰相反,能够登舟摇橹,直趋海市深处,并且与海市中人贸易来往。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骆原说。

    林轩微笑,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他一直觉得,蒲松龄从别人的描述中写成了《罗刹海市》那篇小说,其出发点一定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此事。

    “我猜,纳粹元首已经抵达海市,那只求救的风筝也是从海市里面发出的,而传说中的海珠亦真,则是完完全全的海市中人——海市,即是珠穆朗玛峰,只不过数万年来的造山运动,将大好海市变成了巍巍雪山。”林轩语气坚定地说。

第一百七十三章 自毁系统

    骆原倒吸了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