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

    来到你们的身旁,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

    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黑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是谁?谁在那里?谁在那里?”林轩提气大喝。

    既然有人声,必定有人,而且是个说俄语的真实人物。林轩的俄语虽然不够流畅,但与人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听得出,用俄语朗诵这首诗的人声音里充满了浓厚的感情,绝对是胸有丘壑、放眼世界之辈,就如当年的十二月党人一样。

    普希金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致是这样:普希金与十二月党人的关系密切,他虽然没有参加他们的秘密组织,但在政治和思想上与他们是完全一致的。1825年起义发生时,普希金正被幽禁在流放地。起义失败后,有五位领袖被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在审讯过程中,几乎从每个起义者的家里,都搜出了普希金的政治诗,实际上他也是一个缺席的受审者。诗人从流放地回来后,十分关心这些苦役犯的命运。1827年初,十二月党人尼??穆拉维约夫的妻子去西伯利亚探望丈夫,普希金就托她带去了这首献诗,并且最终于1856年在伦敦的《北极星》杂志上首次公开发表。

第二百七十一章 亚洲不规则大发现

    十二月党人,即decembrist,是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起义失败后,沙皇政府成立了“秘密审讯委员会”,对参加起义的人进行审判。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以极刑,数千名起义参加者被处以重刑,有121人被流放到人烟稀少、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当时,许多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自愿抛弃优越富足的贵族生活,离开大都市,选择跟随自己的丈夫的长期流放的生活。

    普希金的这首诗与十二月党人息息相关,所以任何人诵读这首诗,必定会想到十二月党人。

    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国人起义与残酷的内部镇压,那些都是热血志士们在历史舞台上最决绝的演唱,无论成败,都可歌可泣,值得钦佩。

    林轩不知道这诡异的隧道中究竟藏着多少秘密,但他既然听到了人声,就毫不犹豫地追着声音而去。

    他第二次到达隧道出口,面对的还是那遥远的蜂巢结构,无法抵达。

    “是谁?是谁刚刚在诵读普希金的诗?请出来一见。”他用俄语大声呼喊。

    无人回应,外面的世界混沌一片,仿佛一张静止的图片。他有点恍惚,竟然分不清刚刚的声音是男是女。

    他探身向悬崖下面看,终于发现了下面十几米处,有着一条狭窄的阶梯。

    “要不要下去?”他有点犹豫。

    一旦跃下,很可能就无法再回到这里来。

    思虑再三,他反身攀着悬崖边缘,屏住呼吸,轻轻落下,飘然落在阶梯上。

    那阶梯只有两步宽,看样子是从悬崖上硬生生凿出来的,如同华山绝顶的人工栈道一般。

    林轩定了定神,沿着阶梯向右面去。此刻,他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依据,只是觉得右侧阶梯是下行的,只要沿那方向去,就能到达悬崖下面的平地。

    想不到的是,那阶梯极长,以他的速度,奔行了接近一个小时,竟然还没有走到尽头。粗略估算,阶梯的延展角度为三十度,与普通的大厦步行梯近似。当横向距离接近两公里时,垂直落差至少有八百米,已经相当可观,约等于珠峰高度的十分之一。

    林轩止步,不确定自己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他不敢过度消耗体力,只好停下来,坐在台阶上休息一下。

    “我在哪里?是在镜中,还是通过了镜面,到达了另外一个世界,即被镜面阻止的隧道的另一端?”

    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在镜中的话,无论怎样走,都不会突破玻璃夹层的限制;在境外的话,则还是在真实的地球环境里,与萨曼莎只隔着一层神奇的镜子而已。

    “哗啦,哗啦”,他清晰地听到了水声,但他向悬崖下面看,却只见茫茫虚空,并没有任何海洋湖泊的存在。

    林轩吸了一口气,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水在低处,既然有水声,则急速下去,一定能到达水边。”

    一想到珠峰下面极幽深处竟然有大水拍岸之声,他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脑子里不可避免地想到“地下海洋”的传说。

    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地心游记》一书中,曾对地心世界进行了大胆猜测,提出地下隐藏着“海洋”的设想。

    那本书的大略内容是这样,1863年5月24日,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发现一张羊皮纸,从这张羊皮纸上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启示,著名的探险家阿尔纳曾到地心旅行。于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决定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在1863年5月27日带了侄子阿克赛尔以及足够的粮食、仪器和武器等,由汉堡出发,到了冰岛又请一位向导汉斯随行。三人按照羊皮纸的指行,由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又从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伦波利岛上的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面。全书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上的艰险经历和地底下的种种奇观,被全球地理学家奉为“地心模型”的经典。

    儒勒??凡尔纳一生写过五六十本小说,其代表作为《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

    尽管凡尔纳将自己仅仅定义为一名作家,可一直以来,全球地理学家协会认为凡尔纳是海底航行和地心旅行的发明者,并为他创造了“幻想地理学家”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他在很多书中构想的奇特地域环境,都被近年来的探险家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也包括“地心海洋”这件事,即著名的“亚洲不规则大发现”。

    林轩一旦做了决定,马上行动起来,沿着阶梯一路奔行下去,不再有任何顾忌。

    他的脚下在动,脑子也在飞速运转,把“亚洲不规则大发现”的内容重温了一遍。

    那一理论起源于美国科学家对地球内部的一次三批次、八波段深度扫描,扫描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在东亚的地底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其水量相当于北冰洋。在物理学上,如果用锤子敲一下桌子,就会产生一个震动波,从敲的地方向四周传播,并迅速衰减。同样,通过研究地震波的衰减数据,地震学家可以知道地下岩石的坚硬程度,并推测出温度、含水量等一系列数据。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地震学家维瑟逊和他的学生一起分析了近60万份地震波图,进而建立了地幔中地震波衰减的三维模型。他们发现,在东亚下面的地幔里有一大块区域会让地震波大幅衰减,但波速的变化却很小。按照物理学常识,那地方只有存在大量水才可以产生如此的效果。

    维瑟逊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球地理学精英大会上亲口说过:“水可以减慢地震波的速度,也可以大幅减弱地震波的强度,种种迹象可以显示亚洲地下的岩层中包裹着一个与北冰洋等大的地下海洋。”

    在他的理论中阐述,这是人类首次在地幔里发现如此巨大的水体,维瑟逊的很多预测计算认为,理论上说,当海底的冰冷岩层沉入数千英里地下的地幔当中时,地下深处的高温会将岩石当中的水蒸发出来。当岩石中的水随着海底岩层一起下沉时,它是非常冷的,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开始上升,岩层开始变得不稳定,就失去了内含的水分。然后水就开始上升进入叠加区域,那里变成了水饱和区。但是,那个位置看上去仍然像是固体岩石,而不是像地面海洋一样巨浪滔天。

    维瑟逊将这个新发现的地下结构称之为“亚洲不规则大发现”,亚洲历来地震频发,该结构应该要负主要责任。地球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