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种解释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很可能被认为是胡说八道,而原先生作为“四大游侠”之一,完全有能力也有兴趣做到这些。所以,四个镜头的作用是真实可信的。

    “第一个镜头连接的是哈勃望远镜吗?”林轩问。

    原先生点头:“没错。”

    那是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著地球的望远镜,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它于1990年发射之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天文物理方面的难题,其超深空视场是天文学家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深入、最敏锐的光学影像。

    “还有空间红外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寻者、康普顿太空望远镜、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等第一手的宇宙观察资料。”原先生继续说下去,“我已经动用了所有的力量,试图找回失去的那个人,而且我隐居到珠峰之下,就是为了不受任何打扰,在天然极寒的最佳思考环境中完成这项工作。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但却发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蜂巢宇宙。”

    普通人听到这么多晦涩的概念就已经头昏脑涨了,但那些进入了林轩耳朵里,自然而然地连缀成有巨大的价值的情报。他非但不畏惧这些专业性词汇,而且希望越多越好。在他看来,只有堆积如山、汗牛充栋的资料才能让一件事从量变到质变,令最终事实浮出水面。

    “古代中国禅宗已经发现‘一花一佛国、一沙一世界’的宇宙真理,并编纂成这种对仗文字流传于世。可惜,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太快,每一代都充斥着炼丹、风水、堪舆等等招摇撞骗之徒,重复上演着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结果,真理被谎言和邪说埋没,成了文学家们消遣的小玩意儿——一花一佛国,一沙一世界,这是多么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文字啊,前辈们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永远不要舍近求远,去遥远的虚空之处寻找,因为那种行为等同于大海捞针。相反,要从小中见大,从小我中求伟大,从一朵花、一粒沙中找到真正的宇宙。对比以上道理,美国太空总署乃至全球任何一个太空研究强国目前走的路都是错误的,宇宙之内,空空如也,人类要寻找的东西就是地球上。”原先生又说。

    林轩一言不发地听着,把原先生的话全都装进脑子里。

    “你听得懂吗?”原先生问。

    林轩点头:“你的意思是,人类到外太空里去探索能够移民的星球、寻找活的生命、与外星人沟通都只是缘木求鱼,永远不会有结果的?”

    原先生脸上掠过一阵惊喜:“没错。”

    林轩接着问:“那么,按你的意思,外太空空无一物,没有人类需要的东西,对吗?”

    原先生点头:“没错,就像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找一个美国人,最好是到哪里去找?”

    林轩回答:“当然是去美国找,因为那里全都是美国人。”

    “如果你是要找一个地球人或者是一大批与地球人相似的人呢?”原先生追问。

    林轩自然而然地回答:“当然是在地球找,因为只要出现在这里的,全都是地球人。”

    这样的回答看似顺理成章,但却包含着很高深的智慧。

    宇宙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学家们都以为飞出地球、飞向太空才是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反向思考就能明白过来,人类脚下踩着的地球还没有探索清楚,何须着急向宇宙发展?

    这个星球地大物博,人类仅仅占据了表面的一层,却不思进取,以为已经完全掌控了它,肆意开采挖掘、污染糟践,无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着实是鼠目寸光之至。

    “人类能够认识的,只有身边的宇宙,就算强行发展超过光速的外太空航行器飞出太阳系和银河系,也一定毫无发现,就像是去大海里捞一个不知长度、不知形状的针一样,耗费百年千年的光阴,依旧是沙上建塔、水中起屋,毫无意义。”原先生终于讲出了答案。

    林轩连跳了两次,跃上了一个稍微宽敞的高台,转身看着原先生。

    刚刚他们讨论的问题非常深奥,值得天文学家、哲学家们写一篇洋洋万言的长文。只不过,文章是文章,现实是现实,林轩眼下就是要确认“蜂巢宇宙”的事。

    “原先生,关于‘蜂巢宇宙’,你还知道什么?”林轩问。

    同时,他观察到岩浆的流速越来越急,可见这个空间是逐渐收窄的,到了最后,也许会缩成一条管道。

    “管道?”林轩猛然警醒,“热流由管道注入某个巨大的机器,机器产生动力,驱使地球轴心转动——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地球的转动要依靠岩浆的高热来驱动,那是天然的燃料,比任何一种油料、酒精更能提供持续恒久的热能。各国都有活火山、地下岩浆井、地火沼泽之类的奇怪地理构造,那些都是为地球轴心提供热能支持的。”

    数年前,美国曾拍过一部名为《地心毁灭》的电影,那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群科学家深入地心驱动地球自转的故事。在影片中,一群全球最杰出的科学家驾驶一艘前所未有的地心航舰,深入地心内部的高温岩浆之中释放核弹,核爆炸的威力使岩浆发生震荡,地球核心再度转动,避免了地心毁灭导致世界末日的大悲剧。

    以前有无数例子说明,美国的科幻电影具有无比正确的前瞻性,电影中展现的很多当时匪夷所思的细节,时至今日已经成了人类的真实生活。

    如果《地心毁灭》这部电影的主题能够站得住脚,则其中心论点与林轩所想的不谋而合,都是证明了“地球轴心存在、地球依赖轴心动力的驱动、谁掌控了地球轴心就掌控了地球和人类的命运”。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未知生焉知死

    火山喷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那只是地球内部岩浆总量的极小部分,更多的岩浆已经被地球轴心消化掉。

    林轩忽然又想到:“人类以为地球上种种自然灾害都是针对自己而来的,实际上,那只是地球的自我循环过程,无论地表有没有人类、动物、植物,这些循环都会自动进行,亿万年来一直如此。那么,可以说,人类只是寄生于地球,而非地球的主宰者。如此想来,美国的航空航天部门踌躇满志地要立足美洲、飞向宇宙有多可笑?中国古人已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才是真正的地球先民的智慧,只不过被人类忽视了而已……”

    “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原见于《论语??先进第十一》: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类似的反对迷信鬼神的话还见于《论语》中的其它地方,比如《论语??述而》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敬神如神在”等箴言名句。《论语》中很多句子与世界各国的启蒙思想家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孔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存在的年代却比欧美思想家早出2400年之久。

    现代人并不理解古代人的智慧,但却拥有无比强大的盲目勇气,大刀阔斧地前进,成了思想的懦夫、行动的巨人,与古代人面对大自然时的谦卑、恭谨恰恰相反。

    古人的“未知生、焉知死”名句到了现代就变成了“不知生、不知死”,更有甚者,已经被独裁者演化为“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林轩想到这些,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组织存在的要旨,是想打击各国的恐怖主义活动,使人类生活于安定和平之中,以减少地球上普遍存在的暴戾和仇恨。不过,某些小国总统却是不断地横征暴敛,加重了平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敌视,最终逼迫平民离心离德,成了恐怖行动的看客,为飞机撞楼、市区爆炸而叫好。

    简单说,组织要团结人民,小国统治者却是肆虐践踏人民,不知死活,只顾当下。

    那么,组织只能采取变通的手法,帮助平民推翻这些小国的暴君,让小国走上民主之路。两次海湾战争中,组织一直派驻了大量高手以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