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活动。该法会起始于公元1409年,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庙僧众在大昭寺举行法会15天,这就是后世形成的“传大召”法会。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其推算方法与汉族人民的农历春节有差异,例如2010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春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春节是1月26日,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2015年藏历新年和春节则是同一天。

    有关文献史料证明,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就已经拥有历法。从上古藏族物候历中来看,吐蕃统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的历法有阴历成分也有阳历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与《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林轩的诊所中常备公历、农历、藏历这三种日历牌,对于汉族、藏族的各种节日都清晰地标注出来,绝不会错。

    在他的记忆中,现在距离下一届“传大召”法会至少还有五个月之久。

    “那么,你是菩萨托梦的‘东方智子’吗?”那老僧问。

    林轩还没来得及回答,忽然听到右面传来沉重的铁链拖地之声,锵锵啷啷,刺耳之极。

    他循着声音望去,看见一高一矮两名僧人并肩而来。两人的步伐大小、迈步频率完全保持一致,就如同被连杆套住的两个同步齿轮一样精确。

    再走近些,林轩看清了,一条黑灰斑驳的铁链穿过了两人的锁骨,又从肩窝向后透出,穿过两人的肩胛骨,然后锁在一起。铁链极长,多余的部分至少有四五米,全都拖在地上。

    两人脸上毫无表情,五官木然,对于那铁链穿身带来的痛苦想必已经完全麻木了。

    “你能猜到我们这一次的辩题是什么了吗?呵呵呵呵,你肯定猜不到,因为我们探究的是大雪山南坡朝阳、北坡背光的地理环境问题。两地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截然不同,但实测的温度却完全一样,这是为什么?难得不是被阳光晒到就温度高、晒不到就温度低吗?”那两人发出了声音,但嘴唇都没有动作,不知是由哪一个人发出的。

    他们说的亦是尼泊尔语,声音艰涩,嘲哳难听。

    “南坡距离太远近,北坡距离太阳远;南坡几乎每天承受十四小时的阳光照射,北坡一年四季晒不到一丝一毫阳光。这么明显的区别,却没有造成温度差异。你说,这该如何解释?”两人又说。

    老僧回答:“这辩题并不有趣。”

    两人同时说:“真正有哲理的辩题就是无趣的,所谓真理研究到极致,也是无趣的,不是吗?真理简化到极致,就是公式;公式简化到极致,就是定理;定理简化到极致,就是符号。所以,上古典籍上,多用符号来代表道理。古人的智慧比我们高很多,所以他们能用符号表达一切,而我们却不能。”

    此刻,两人已经到了林轩面前,但根本对他视而不见,而是笔直地走向洞口,面对那老僧。

    林轩从两人背后望去,见那铁链透骨之处,不停地有鲜红的血水流出来,沿着那拇指粗细的铁链滴落。原来,铁链上的斑驳之色是血水长时间浸染造成,可见这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人时时刻刻要承受莫大的痛苦。

    老僧与两人的对话,的确让林轩想到了“传大召”法会。

    据他所知,法会的主体活动是祈祷诵经,每天举行六次。早祷、午祷和晚祷称“湿经”,诵经时有小喇嘛怀抱茶壶或粥桶定时出场,替僧众倒茶或添肉粥;上午、下午、晚间三次集会称“干经”,没有茶水和食品供应,主要进行佛教哲理辩论。被称为“翁则钦波”的领经师是这些集会的总指挥,成千上万的僧人在他的率领下低吟高诵,声音如大海波涛一般汹涌澎湃,爆发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神秘力量。法会进行时,大昭寺二楼的平台上挤满了来自西藏各地以及四川、青海、甘肃藏区甚至邻国的施主,他们不时向喇嘛群中抛掷用哈达包裹的钱币,另一些身份尊贵的施主则手举藏香直接进入诵经场地,亲手把布施呈递给法会主持。

    以上这些,只是法会的表象,如同现代运动会的盛大开幕式一样,而其主体内容则是公开辩经、考核“格西”。

    林轩两次参加过“传大召”法会,对藏传佛教诸僧们的“辩经”有着深刻的印象。

    辩经是由“问难”开始的,而眼前这两人与洞中老僧的对话,亦是“问难”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人留下的符号,意义包罗万象,既非我们想的这样简单,也**籍中分析的那样繁复。”老僧说。

    “哈哈哈哈——”两人同时干笑起来,铁链也跟着他们的身体动作而锵啷乱响。

    “你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一个人说。

    “就如同上次辩经,我问你‘万字有几个写法’,你告诉我‘无穷无尽”,我又问你‘可否写一个无穷无尽的万字给我看’,你却又说‘心中有字笔下无字’。你的道理,总是模棱两可,毫无智慧性可言,就像大雪山上跌落的冰棱一样,漫山遍野全是,更无独特之处。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能镇守这‘天珠弹丸之地’?”另一个人跟着说。

    两人的声音相近,林轩只能从对话的内容大致判断说话者的更替。

    第一个人又说:“大雪山教派共九十九支,你占了这里,却不能发挥最大智慧去战胜大雪山的公敌,岂不是徒具虚名?”

    第二个人也说:“这‘天珠弹丸之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是九十九支最高明的智者才能镇守,你应该同意对不对?”

    老僧问:“九十九支最高明智者是谁?不可能是你们两兄弟吧?”

    两人一起说:“当然不是,而是‘天鹏王’。”

    蓦地,两人的身体向后倒飞出去,在半空中翻滚,随即那铁链扭结在一起,给他们造成了更大的痛苦。当两人落地时,一起发出凄厉的惨叫声,令林轩不寒而栗。

    “到这里来挑战,是要付出代价的。”那老僧冷冷地说。

    两人一时间无法将铁链恢复原样,上下叠压在一起,狼狈之极也痛苦之极。

    林轩犹豫了一下,*过去,抱着压在上面的矮个子,凭空转了三圈,把扭成麻花的铁链松开,变成最初的样子。

    在他看来,这种辩经已经成为“武辩”,比“传大召”法会上的“文辩”凶残了许多。

    “传大召”法会的公开辩论是在大昭寺南侧曲松热广场进行,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每年由三大寺提名16人入围,在法会上通过公开辩论排定名次。辩论由甘丹寺法台主持,各大寺庙方丈参加。在场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轮流向参考人问难,与他辩论经学。参与辩经的僧侣声音抑扬顿挫,很有音乐感,辅之以击掌、喊叫及不停地比画,手上颈上的长串念珠随着双方的手势飞舞,非常精彩。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鹏王

    在辩经的过程中,老成的僧人喜欢“文辩”,而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僧人则喜欢“武辩”。可是不管怎么样,在各寺院掌权人的监督下,任何一次“传大召”法会都会在友好气氛下进行,不至于酿成大的矛盾。

    在这里,武力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就像洞中老僧击退那两人一样。

    “你是谁?滚开!”两人一起痛骂。

    林轩默默地退到一边,并不生气。

    这两人被铁链穿住,伤口不得愈合,日夜流血,肯定是痛苦万分。林轩从不肯跟残疾人斗气,宁愿忍气吞声。

    “你们说错了,以‘天鹏王’的野心,只会让这世界变得越来越糟。”老僧说。

    “不,九十九支里的智者现在都信任‘天鹏王’,不信,我现在就招呼他们过来?”那两人说。

    老僧冷笑:“我当然不信。”

    两人突然同时撮唇,发出尖利的哨声。随即,极遥远处有人用哨声回应,此起彼伏,至少有几十人。

    两人桀桀怪笑:“你不信,我们就证明给你看。”

    老僧摇头:“天鹏王的所作所为,几近于深坠魔道,你们拥戴他,眼睛真的瞎了吗?”

    两人又一次怪笑,但却没有回应老僧的话。

    林轩后退至洞口,老僧忽然低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现在不管你来自哪里,但你是中国人的面孔,我就说你是东方智子,是被我召唤来镇守地球轴心的。听懂了吗?他们等一会儿必定会用各种亚洲语言试探你,你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