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喜你,林轩,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抵得过51地区一个中型核心实验室的集体智慧。我们通过汗牛充栋的纸面资料推理出来的结果,等同于你刚刚这几句话的分量。”田梦由衷地赞叹。

    林轩一笑,但那笑容来得快也去得快,之后脸上便没有任何喜色。

    在他的推论中,他和堂娜的逃生山洞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两部分山体横向贴近、分离而产生。

    造成这种动态分合的主因,就是两部分山体分属于不同大陆板块。板块起伏,则山洞开阖,形成了稍纵即逝的逃生机会。

    山洞是事件的表象,大陆板块漂移是事件的内因。当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足够庞大、渊博、精深、灵动的时候,才能将一系列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归拢到一起来,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

    板块漂移是以“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是全球公认的地球构造体系。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地表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地球六大板块的划分、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人是魏格纳,他是位天文学博士,而非地质学家。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叙述——“大陆漂移的想法是著者于1910年最初得到的。有一次,我在阅读世界地图时,曾被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所吸引,。1911 年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从一个论文集中看到了这样的话:根据古生物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过陆地相连结。这段文字记载促使我在大地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的范围内研究,并得出重要而肯定的结论。”

    1912年魏格纳首次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美洲、欧洲、非洲、格陵兰的拼合大陆漂移假说发端于大陆几何形状的可匹配性。而后,魏格纳从地质学、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大量卓越的论证,从而使其确定为地质学中的一个科学假说。

    20世纪60年代,古地磁的研究成果强有力地支持了漂移假说,全世界地质学者都承认这一学说,并据此建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这些理论性的专著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收藏于全球各国的图书馆、资料室中,但大部分人却只看到片面的东西,热爱理论的只看科学理论,喜爱探险的只爱地理结构,无法将理论与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

    林轩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跳出普通人的惯性思维,以星河璀璨、灵光闪耀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擅于抓住灵魂深处的亮点。

    他甚至想到:“如果能揭开板块倾轧的关键点,就能真正了解地球轴心是怎样运转的。人类一直想要进入地球内部去,两大板块中间的悬空区正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当然,这是后话,具体细节还要经过海量的计算与论证。

    “如果山洞、大万字是分属于两大板块的,则神山的一切神秘之处就能迎刃而解了。”林轩喃喃地说。

    这种大发现对于大雪山、藏区、朝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林轩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两大板块交汇之地总是存在着很多超出物理学、生物学范畴的极端现象。在这里进行研究探索,只要犯下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能导致整队人踏上绝路。

    “希望你是对的,希望……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田梦也喃喃地低语。

    几乎在同时,两人抬头仰望。

    在近处望那大万字,给人以迎头而来的压迫感,仿佛那交叉的一横一竖变成了一件致命的武器,不由分说劈面杀来,骇得人只能抬起双臂护住头顶。

    “藏文经书上没说错,大万字的存在,果然等同于天界之上的金刚猛扑,罗汉烈杀。”林轩低声说。

    “金刚”一词来源于梵文,汉语音译为伐折罗、伐阇罗,藏语音译为多杰。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是因陀罗的武器名称,名叫金刚,即是闪电,在北欧变成了妙尔尼尔。相传因陀罗与阿修罗战斗时,猛力击打阿修罗头部,碎裂的闪电成为钻石,因此钻石也被称为金刚。

    在宗教仪式中,使用一种小型的杵形武器,来象征因陀罗的雷电。它的大小类似于日本柔道棒,也被当成是一种护身符。印度教、藏传佛教与耆那教,皆以金钢杵来作为宗教器具,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巨大力量。

    “你感受到了?”田梦诧异地问。

    林轩缓缓地点头。

    以他的个人修养,完全能够达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那种超镇定、超淡然的空明境界,所以即使感受到了来自“大万字”的澎湃神力,他也只是轻轻地皱了皱眉,而不至于抬手护头。

    藏传佛教看重的是“力量”,无论精神上的、身体上的、自然中的,只要是感悟到了“力”,在佛法修行上就已经登堂入室,得窥门径。

    “真好,真好!”田梦击掌赞叹,“能够领悟到‘金刚猛扑、罗汉烈杀’的人,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大万字存在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说,你远胜于我。”

第四百六十四章 背后危机

    “相术师们常说,时也,命也,运也。有时候,看透却无法有所行动,也是一种可怕的悲哀。”林轩淡淡地说。

    时、命、运是人生际遇中起承转折的关键要素,一个人就算再聪明,缺乏以上三个要素,也只是劳心劳力、毕生无成的失败结果。

    “但是,最起码你看透了大万字的意义,不是吗?那么多千里迢迢赶来朝圣的人能领悟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个?”田梦替林轩辩解。

    “五十步笑百步,有意义吗?”林轩反问。

    田梦无语,她是聪明人,当然知道那成语中逃亡五十步、一百步都是逃兵,从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都落了下乘。

    看到、悟到、做到才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完整步骤,没有最后一条,也是无济于事。

    早在两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那么,现代有太多异术师连这一条基本的修行准则都没有悟透,既然不能独善其身,又有何能力兼济天下?

    在大乘佛法经论中,金刚系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被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称金刚,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大乘佛教用“金刚”来形容如来藏空性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不取六尘万法,无可摧毁。因此性无可毁坏,性如金刚,即使集于百万亿佛之力亦无法毁坏它,所以称“金刚心”坚固无比,能破斥常见外道以见闻觉知心为真我,及破斥断见外道以一切法皆是空无了不可得、无因无果、死后堕于灰灭空无者的邪说谬论。所以,经常以金刚来作为般若空慧的象征,代表它能够击破一切邪见与结缚。如《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卷一记载:“佛问。何谓金刚。答言无能截断者。以故名曰金刚。佛不可议。诸法亦不可议。以是为金刚。”

    “金刚”一词被西藏密宗广泛运用。譬如:“金刚乘”,就是“密宗”,是形容无坚不摧的“密乘”;“金刚禅”,就是指“密宗禅法”,是形容战胜外道禅法的“密法”。

    在西藏密宗的护法神,经常手持金刚杵,象征能够摧伏外道、击败邪魔的力量。这些护法神被称为执金刚神、金刚力士或密迹金刚,简称为金刚。

    自从大万字现身于冈仁波齐峰,历代藏地高僧大德便将“金刚猛扑”作为瞻仰大万字的第一领悟之法传承下来。

    该领悟之法大意为:不怒不悟,不悟不惧,不惧不动,不动不得。

    意思是说,如果站在大万字面前没有感受到那种金刚猛扑的狂怒,就等于是没悟透佛法,心中如果有惧意就会移动躲闪,不惧、不躲闪就等于是没得到大万字的真正启迪。

    这一刻,林轩真正感到了那大万字带来的雷霆万钧的暴怒神力,仿佛要用“一横”刃削平人间一切参差不齐之山川树木,再用一“竖”刃整齐分割世界,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合情合理。

    这一“横”一“竖”的两刀,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