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长姐难为-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柱激动地边磕头边说:“谢谢东家救了我娘的命!你就是我王大柱兄弟三人的恩人,以后但又吩咐,我王大柱豁出命去也给东家干好。”

    李紫玉知道钱开承一定是过来把王大娘的糖尿病治好了,就笑着把三兄弟搀了起来,说:“大柱哥,言重了。我不需要你豁出命去,我就需要你好好种地就成。再说,治你娘病的人可不是我,你谢的人应该是钱大夫。”

    王大柱还要再说什么时,井松柏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再说了。

    这时,牛大头开口道:“好啦,今天东家过来是要种地的,咱们开始种地吧。不过东家,这玉米咋个种法?你给我们说说,这东西往年咱们也没种过。。。。。。”

    李紫玉看着大家说道:“今天我带来的人都会种这玉米,估计大家一会儿也都会种了。其实很简单,只要底肥给力今年肯定会有个好收成。”

    李紫玉说完,赵清就冲着牛大头点点头说:“牛庄主,老朽也是新学会的,咱们两下里就互相学着点儿,你看好不好?有不对的地方,咱们互相纠正?”

    “行,那就听老叔的。”

    两下里商量妥当,马上开始就全部动了起来。

    庄子里牛大头终于还是在种地前买来五架犁杖,因为之前说漏了嘴,这五架犁杖只好自掏腰包把犁杖钱付了。

    他也是听媳妇说的有道理,这个新东家可不是省油的灯。自己不能贸贸然的往枪口上撞,毕竟自己这些年也捞了不少了。一看形势不妙该收手时就得收手,他可不想让东家有借口把自己的庄头给撤了。

    他并不知道种玉米用不着犁杖,所以,早早地就把五架犁杖给扛到地头上了。还特地在李紫玉面前显摆了一下,表示自己的清白。

    等老村长带着人示范完种玉米的步骤以后,牛大头悔得肠子都青了。哎呀,谁知道种玉米这么简单那?早知道不花这冤枉钱了。

    李紫玉可不管他纠结什么,她和弟弟们也都加入了种玉米的队伍,别的弄不好,埋坑肯定会。

    种到最后,小山、小文点种都点的似模似样了,丝毫不在意浑身的泥土,满脸的开心和兴奋。

    三个小的没让他们下地,他们就在田埂上跑来跑去,简直都玩疯了。

    小欧从来没下过地,也不知种玉米该怎么种。她满眼新鲜的看着地里的人们井然有序的忙活着,挖坑的、点种的、浇水的、埋坑的,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副认真到近乎虔诚的表请。

    小欧感觉自己真是很没用,只有自己在一边看热闹。后来就学着李紫玉的样子埋坑,没想到还真是成功了。

    这让她有了一种成就感,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不顾泥水溅的满身都是,快乐的融入到了劳动的人群中。

    到申时末的时候,一百亩地还剩下约有六十亩。

    谢谢yh_yh1166打赏的起点币!

    谢谢各位亲们的打赏、推荐、收藏和订阅!谢谢各位亲们的不离不弃、一路相随!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庄子种玉米(二)

    这和李紫玉想象的差得太远,她以为今天下午就是全种不完,也能种多一半。

    可她忽略了水的问题。

    这片地墒情不是很好,她不想玉米种下后因为干旱影响产量,就在种植时每个坑里都浇了不少水。

    而水的运输一开始是用人工从西边的小河里挑的,后来效率太慢,就采用了牛车运输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是,这无形中就影响了种地的进度,导致了这么多人连一半都没种上。

    李紫玉就和老村长商量了一下,决定今晚不回去了,大家在这里住一晚。

    老村长他们自然没有意见,有吃有住有工钱,多住一晚又何妨?

    可是,村里人和自家人加在一起将近三十人,她家在庄子里的宅子屋子是够住了,可是被褥肯定不够。

    自家几姐弟有上次牛婶、井婶她们做的十套被褥,倒是没问题。但老村长他们二十人的被褥就没着落了。

    而庄子里总共十五户人家,日子过得都不是很富裕,肯定没有多少闲置的被褥。

    李紫玉急忙让邵立根赶着马车,去城里买被褥。

    邵立根在城里很熟,在清河大街和金碧路的交界处,找到了一家名为“祥瑞”的布庄。

    祥瑞布庄的规模不小,中高档布匹品种丰富多样。布庄掌柜的是一个三十多岁敦实矮胖的人,笑呵呵的像个弥勒佛。

    李紫玉也没讲价,买了二十套被褥、枕头、枕套。外加二十床被单。买完后赶紧又去了南门东面的菜市场,买了五十斤猪肉、三付红白下水。在附近又买了二十几棵白菜,和各种调料。

    等回到庄子里。已经接近酉时中了。

    村子里跟着来这里种地的人们已经都回来了,正三五成群的在宅子外面溜达着,查看着周围的环境。有的在小河边洗手洗脚,有的在河边树林子里闲唠嗑。

    庄子里的孩童们围着他们这些远来的客人们,互相追逐打闹。通过半天在一起下地干活的接触,庄子里的人和村里人已经没有了初见面的生疏,变得亲近了许多。

    郑刚强老汉也在地里忙活了半天。刚刚回到院子里。

    他自从搬到这里当了门房,不仅每月有二百文的工钱,还有了棉衣穿。一日三餐也都有了着落。

    他感觉每天就好像生活在梦里,就连往日里眼皮都不夹他的一眼的牛庄主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新东家对他的恩赐,才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地里回来,他就想给新东家磕个头。道声谢。可是。新东家忙碌的一刻也没停歇,他也不好给她添乱。只好窝在门房自己的屋内,等有机会再去拜见东家。

    李紫玉回来后,把被褥暂时卸在了两个厢房,肉菜卸在了厨房。

    宅子里有现成的米面,锅灶厨房也都打理的干干净净,柴房里堆满了整齐的劈柴。

    小欧和李紫玉,还有后来从地里直接过来的牛婶、井婶。大家一起忙忙活活的把晚饭做熟了。

    小山他们从地里回来,就新奇的查看自家这新买的庄子。他们里里外外的看了个遍。又跑出去在西边的小河边玩耍了个够,直到饭菜都熟了招呼吃饭才回了院子。

    李紫玉让回来的小山、小文去招呼牛大头和井松柏过来陪客,小山、小文答应着赶紧跑出去找人了。

    通过半天在庄子里走动,他们已经弄清了各家的住处,一共十五户人家,一排房子,谁家住哪里一目了然。

    牛婶、井婶从各自家里搬来了桌子板凳,分别放在了东、西厢房。

    此时天色已晚,李紫玉把正房、东、西厢房都点上了蜡烛,饭菜也摆上了饭桌。

    晚饭主饭是蒸的米饭,主菜炖了一个红烧猪肉、炒了两个肉菜,还放了一个萝卜丝汤。另外把猪下水都放在一起卤了,拼成了一个大杂烩凉盘。

    老村长带着村里人在河边洗了手脚,带着心里的感慨回了院子。

    这一回来张口镇种地,看见了庄子里的佃户们对李紫玉的敬重和畏惧,让他们见识到了李紫玉的另一面。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丫头片子,就能让两个看似并不简单的庄主服服帖帖,这李家的丫头可真是让人不服气都不行啊。

    李紫玉见老村长他们进来,就招呼着大家入座,有些抱歉的说:“爷爷,伯伯,叔叔们,干了半天活儿都累了吧?都是我估计不足,还得让你们住一宿,来来,爷爷,都赶紧坐下,顺便歇歇。”

    这时,牛大头和井松柏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笑呵呵的接过李紫玉的话头:“呵呵呵。。。。。。赵叔,各位大兄弟们,抱歉来晚了。大家都不要客气,赶紧都坐下。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可能大家也都知道我的贱名了,鄙人叫牛大头,承蒙东家看得起,现在是我们这个庄子的庄主。如果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井松柏也望着大家一笑说:“兄弟井松柏,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老村长也客气的回道:“我们初来乍到,不懂这里的规矩,如有冒犯的地方,还请两位贤侄海涵。”

    牛大头哈哈笑道:“好说,好说,咱们闲话少叙,赶紧进屋吃饭。客人们指定都饿了,来来,快进屋。”

    于是,双方寒暄着、推让着先后进了东、西厢房,分宾主坐下。

    老村长带着十人坐在了东屋的桌子上,由牛大头作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