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朝好丈夫-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什么?不就是你刚才提的,赶紧趁着现在的踏青季,到城外去看看各府里的娘子们?有合适的,大人就上门去说亲?”

    ……

    明州城的清明季,这几日的杏花虽好,雨水却并不多。

    季青辰坐在刀鱼船舱里,听着隔壁并行的河船里传来女子的哭泣声。

    这时候,她并不知道那就是得了“恶疾” 的顺昌县主,不能进京城祭祖的赵德媛。

    她只是听着那女子哭得哀泣,心里便有些奇怪。

    “哥哥们是赵家人,我便不是赵家人?哥哥们是父亲的骨肉,我便不是父亲亲生的女儿了?早知我在父亲眼里不及哥哥一根头发,当初何必把我生下来?”

    听着她埋怨父母,她的心一动,便听住了。

    身边的脚步声悄,唐坊分栈点副管事劳四娘何等的有眼色,只是在她耳边说了一句,道:“大娘子,听着口音是泉州人氏……”

    她无声点了点头。

    此时离她下了唐坊海船,被唐坊分栈点的管事接到河船上进城,不过一两个时辰。

    在东渡门明州市舶司里需要办入境手续,自然有正管事季大力去安排。季辰虎和船上三百户的坊民,也是他去安置打理。

    而她却与船上的几位纲首,还有陈文昌叔侄一样,被各自迎接的管事们接着进城。

    胡纲首府里,胡夫人的寿宴就是今晚了。

    唐坊在城里置了宅,陈家在明州城也早在几十年前就买了一座极有名的江南园林。

    陈文昌刚才送她上船时,已经约好,等胡府的宴事一罢,还要下贴子请她去陈家的晓园里赏春。

    绕城的河道里,可供四条船并行。

    出城踏青的河船络绎不断,时常能看到雕金画绿,装饰一新的府宅私船开出城来游玩。

    也能看到挂着祭幌,从邻近府县回来祭祖的船只。

    而与她的船并行的河船是一只不大不小的单桅河船,四间舱房两头小中间大,一看就知道是便宜租来的旧河船。

    平常都是做货运生意,四五月里客多时才偶尔载客。

    所以,四间房只有一个窗户,还是外面关上的密封板窗。

    因为雨前的空气太闷湿,板窗早被船主卸了下来,露出稻草杆子编织的窗帘。

    女子的哭泣声便是从帘后传来。

    她听着,那女子确实是泉州城的口音,刚才怨了一阵后,那女子似乎伤心太过,又伏在了桌上呜咽。

    绕城的河道只有这一条,现在又是船运繁多的时候,她也不好叫船夫把船推开了些。

    她的刀鱼船也是唐坊出面租来的,却是极洁净的游湖新船。

    推拉的格窗上雕着五福图,半开着纳入河风,吹动着里面一层斑点湘妃帘,一层白绢绣花帘,透出斑驳的光影。

    舱房上铺着崭新的嫩绿地衣,一角还摆放着雕木立式香炉,用熏香吹去点点湿意。

    她便可有可无地听着了。

    “大娘子吃茶。”

    劳四娘殷勤把她习惯吃的武夷山茶放在了她手边的小几上,又揭开了茶食细点的盒子。

    她含笑点头,捻了一颗荔枝干果放在了嘴里。

    那边的船上果然传来了劝说声,却是小男孩的声音,也带着哭腔,道:

    “三姐,切不可这样说。父亲是没有办法。是信郡王府里差了人来,说咱们家要是和楼大人结亲,明年的大宗礼就不要在咱们家里办了。要转到二叔家里去。他们这是不让父亲做咱们这一支里的宗主了。”

    季青辰在心里微噫了一声。

    劳四娘也凑到了她耳朵边,道:“大娘子,听起来是宗室子弟。”

    也不需要她开口,劳四娘便伸手,悄悄揭了一角帘角,细细看了两眼对面船上的情形。

    她是庄头婆娘劳氏家的堂姐妹,也是那一批北方匠户里头一个被季青辰差回大宋的人。

    除了宋话说得好,她也是极有眼色极会交际的人物。

    所以她一看对面船上的情形,就知道是和京城里一样最常见的破落宗室,所以船上虽

    然有小娘子,有小公子,却没有得力的仆从。

    除了撑船的两个河娘,就是后船上的一个老家人,并一个老婆子在照顾。

    “像是破落宗室里的子弟,应该是清明奉了召进京城祭拜祖先。但现在不去京城却

    到了这里来,只怕是有事不敢去临安。连明州城也不敢呆,要避到城外船上来。”

    她转回头,悄悄禀告着。

    竟然被她料中了大半。

    季青辰也点了点头。

    因为不清楚泉州城里的宗亲到底有多少支,她并不能马上判断出外面船上的女子是哪

    一位。

    但她却知道,她应该是一位县主。

    因为大前年太后的七十寿日,宗亲里每一支的长房长女,都被推恩加封一级。

    外面这船上的女子如此落泊困窘,家里父亲却是本支里的长子。所以,她应该是无品的女儿得以有幸加封为县主。(未完待续。。)

120 事出有因

    宗亲里的支系,往大里说只有三支。

    开国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魏王赵廷美,及他们这一辈还有两个已经绝嗣了的兄弟。

    往小里说, 他们每一支都有自己的长房长兄,每一辈都有好几个兄弟。

    每个兄弟又有自己的子孙。

    这一代接一代,一房连一房,都有各支祭祖时的本家宗主。

    比如楼云所订的顺昌县主,季青辰当然也打听过。

    顺昌县主家的父亲开国男赵秉林,不仅是他们五兄弟里的长兄,也是他们那支宋高宗堂弟开国公赵延的第四世长房,祭礼里分祚肉的人物。

    “三姐,你莫哭——”

    那小男孩一边安慰姐姐,一边自己还哭泣着,道:

    “爹爹不让你进京城,让你躲着装病,也是保你的县主封号。咱们家本就是多亏了父亲是长兄,才推恩到姐姐身上,得了这个顺昌县主的封号。现在要是宗正司里下了文,不叫父亲做宗主了,姐姐你的封号也要让出去。没了品级,楼大人就算给你准备的一门好婚事,夫家也不会对你好——”

    “我还能指望什么好亲事?”

    在季青辰对那女子居然是顺昌县主的意外挑眉中,赵德媛呜咽出声,

    “楼大人当初愿意和我们家结亲。我本就想过成不了的。第一回,什么事都没说定,刚写了草贴子,哥哥竟然瞒着家里上门要他准备二十抬的彩礼。我那时听到这事。就恨不得一条索子上了吊。也是我清清白白一条命的意思——”

    赵德媛的声音又是羞愧又是愤恨。

    因为是仓促避到了城外小船上,心里本就惶惶,再加上得力的家人也不在。船上的两姐弟都没有注意到门户不严,只是相对而哭,

    “结果楼大人并没有见怪。他准备了四十抬,暗中送来了,却只说是给母亲的生辰贺礼。感着他这份情,叫全家受了恩,又还了哥哥的赌债。我竟是死都不好死了——如今他的彩礼家里已经用得一文不留,两个哥哥还要托着他网开一面,父亲居然怕了事出头去退亲……”

    水波拍着船舷。混和着两姐弟的哭泣。

    季青辰听到这里,觉得不好意思再听下去。

    ——因为楼云得罪了宗室,所以要被顺昌县主退亲,这算是什么事儿?

    难道是楼大人在京城里为了和宗室拉近关系。所以急着要成亲?

    “这位大人在朝中的局势如此不好?他倒还有功夫来为难我们这些小民……”

    她笑着看向劳四娘。在几边站了起来。

    她当然也知道,她人还没进京城,想在内河工程上排挤她的商人们就不知出来了多少。

    少不了有楼云的功劳。

    “是。大娘子。这位楼大人如今暂时掌了大理寺,主审铜镜案。各港口的蕃商,还有各榷场里的商人都在等着看是个什么结果。暗地里支持他的人,可不少……”

    劳四娘连忙在几上端了她的茶,引她走到了舱房另一面。

    在立式三足鼎雕花木香炉边摆着一张湘妃榻,榻脚边摆着两盆驱虫子的草兰。

    她坐在了上面。消去了心中淡淡对楼云幸灾乐祸的念头,笑着接了茶。

    她开口道:

    “四娘。上年我到明州城时,叮嘱过你的事情,如今怎么样了?”

    “坊主。”

    劳四娘本就是一肚子话要禀告,连忙上前回事。

    她先是恭喜了季青辰得了九品文林郎的官职,所以栈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