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鬼哪里跑-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了饭菜,口味却着实不好,朱雀儿便嘟起了小嘴。

    一行人正要离去,隔壁包间里,却响起了一阵交谈声。声音虽小,但因楼中寂静,倒是让小道士听了个清楚。

    一人说道:“从德兄,看这情形,这战事是真要起了。你三叔人在馆阁,你向来消息最是灵通,此事你怎么看?”

    一人苦笑:“谁说不是?哎,现在我大宋的北伐之意,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年初,官家便大告天下,宣布改元,改币。由嘉泰改元开禧,再发行开禧通宝。”

    “历朝以来,年号向不轻改,必有大事,方才改元。你看这开禧二字,开字,源出于宋太祖开宝年号。禧字,源出于宋真宗天禧年号。开宝和天禧,都是我大宋创下的盛世。开禧之意,寓意不忘祖先,继承祖业!官家这是雄心勃勃,志在四方啊!”

    先前的人说道:“去年在韩侂胄建议下,官家追封岳鹏举为鄂王,极是尊崇。消息一传出,天下主战之士无不欢呼雀跃。那时我便说,今上有意北伐,从德兄还不相信。现在怎样?”

    从德兄苦笑:“玉清兄,宋金两国承平已久。现在四海升平,天下百姓好不容易得了个安稳,才刚恢复过来。谁会料到,官家忽然之间,竟真起了这等雄心。”

    玉清兄叹道:“我大宋曾占有天下最富饶的土地,声威赫赫,四海臣服。而现在偏居东南,只得了半壁江山。那靖康之耻,我大宋上下,谁个敢忘?”

    从德兄说道:“是啊。前年三叔回家归省时说起,宋金两国交往时,我大宋倍受屈辱,今上深以为耻,心中愤愤。可官家向来善于纳谏,若是轻启战端,朝中反对之声必是浩大,官家再是不满,原本也无可奈何。却不料,韩太傅掌控朝堂后,主战之心日益明显。官家本有三分打算,被韩太傅这一挑拨,就真成了七分!”

    “去年起,朝中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再被起用。陈贾任兵部侍郎,吴曦任四川宣抚副使。再加上追封岳鹏举为鄂王,一时朝野之中,主战之声大起。”

    “改元后,官家的心思便见明朗,于是朝堂上,主和人士尽皆黯然,个个噤声。更有许多墙头草,见风使舵,力主出兵。于是北伐之声,就此声势浩荡!”

630 大宋若败,必在此人

    从德兄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年初,一个进士廷对,上言乘机以定中原。官家听后大喜,不久,加封韩侂胄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下令各军密作行军的准备,便出朝廷封桩库金万两作军需。”

    “我大宋上下,本人浮于事。可官家决心一定,再有权倾朝野的韩太傅推动,这些人办起某些事,却是雷厉风行的很。”

    “正月,朝廷在嘉兴府置澉浦水军,编额一千五百人,隶殿前司。”

    “四月,我宋兵入金秦州地界,又入巩州来远镇。金枢密院致书朝堂,要求依约撤兵,不得入境。至此以后,官兵攻扰金国边地事件,不绝发生。”

    “五月,金国在我大宋故都,设河南宣抚司,以平章政事仆散揆为使,整备军兵,以备战。仆散揆到任后,即致书责备我宋廷败盟。朝堂矢口否认,并派人游说。”

    “九月,宋兵三百人袭击金比阳县寺庄,再焚黄涧。十月再袭比阳。到了此时,哎,金国上下怕没人对宋金和平,再敢存有幻想。”

    听他一说,玉清兄怒道:“此事朝廷做得大不妥当!”

    “我大宋向来是仁义之邦,他金国不过是蛮夷之辈。现在两国盟约尚在,这样弃盟行事,岂不是失了大义名分?我大宋收复故土,本是正义之师。这样一来,倒成了不义之师。哼,如此战事未起,军心、民心已失三分!”

    从德兄劝道:“自古以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的事多了去。若是交战之前,先派使协商一下,知会一声,这个,未免有此迂腐。”

    玉清兄犹自怒道:“好,这个不提。”

    “我区区一介书生,不通兵法,但至少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且,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既然决意要战,现在就该全力备战,且竭力迷惑金国才是。在自己准备未足时,今天出一百兵,明天出三百兵,这样除了打草惊蛇,让金国有了防备外,能有半点用吗?”

    从德兄苦笑:“这道理谁都明白,朝堂中自然没人愿意看到这样。但是下面带兵的可管不了这么多。这个时候出击,不过是体察上意,讨上面人的欢心,这样好捞些好处。”

    玉清兄恨恨说道:“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蛋!我大宋的事,就坏在这群武夫手上。”

    从德兄也叹道:“是啊。八月,在我大宋的游说之下,仆散揆上禀金国朝廷。金国于是罢免河南宣抚司,同时宣布解除西线临洮、德顺、秦、巩诸路新置弓箭手。可不过九月,边将便连连出击。这一来,可结结实实打了金国不少人的脸。要知道,现在的金国早就不是从前的金国,想和平的人,多的很。可这么一来,金国谁敢说,这是边将自作主张,我大宋绝无开战之意。”

    玉清兄急急问道:“那这事最新进展如何?”

    从德兄答道:“现在不过是十一月,哪有消息传来。”

    玉清兄说道:“也是。”

    “从德兄,你向来关心国家大事,依你之见,现在我大宋准备的如何?”

    从德兄摇头:“我不曾入仕,哪能知道?不过上次我三叔来信,信中的意思,好像很不乐观。”

    玉清兄大惊:“怎会如此?我大宋数十年磨一剑,难道这剑还磨不快?”

    从德兄叹道:“玉清兄,我知你向来豪气,去年还普说过投笔从戎这话。可国家大事,光凭一腔热血,能顶得了什么用?”

    “数十年磨一剑,呵呵,这剑,要经常用才快。这不用了,搁在那数十年,谁会认认真真地去磨?”

    玉清兄惊道:“从德兄,听你的意思,你对此次北伐,大不看好?”

    从德兄犹豫了一下,再说话时,压低了声音。

    小道士听不清,大急,急急将耳朵贴在墙上,也是不分明。正着急时,许若雪拿了个茶杯倒扣在墙上,小道士挨到杯底一听,这回听清楚了。

    正听到从德兄说道:“信烧了,我三叔再三叮嘱,万不可告知他人。你我是至交,我便说与你听。你的嘴巴可得严实,不然,保不准便会惹出弥天大祸!”

    玉清兄说道:“自然,我向来口风极紧,这个从德兄你是知道的。”

    从德兄这才说道:“玉清兄向来心中有豪气,那此人,玉清兄定然知道。辛弃疾辛幼安。”

    玉清兄的声音不由地高了几分:“可是率五十骑兵,冲五万兵马的金营,生擒叛徒,并策反万余叛军,最后成功抵达临安,将叛徒斩首于市的辛幼安!”

    “可是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幼安!”

    从德兄说道:“正是!”

    “陆放翁、辛幼安是我大宋知名的文人,也是久负盛名的主战派。辛幼安一生为抗金呼吁,奔走不断。韩太傅要笼络主战官员,自然不会忘了他。于是前年,闲置二十多年的辛幼安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去年,辛幼安晋见官家,直言金国必乱必亡。官家大喜,任命其为知镇江府,再赐金带。”

    “到镇江后,辛幼安却惊见,北伐在即,而身为前线的镇江府,却兵无战心,库无军备。辛幼安极是失望,一边努力备战,一边上书朝廷,坦言北伐一事,准备远未妥当,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却因这封上书,他惹怒了韩太傅。于是在镇江不过一年,诸事刚刚有成效时,辛幼安便被谏官攻击,诬为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降职。辛幼安忧愤之下,怒而离职!”

    玉清兄惊道:“这么说,便连辛幼安对北伐之事,也不看好?”

    从德兄叹道:“是啊!再有一事,我三叔提及,北伐一事,将帅乏人。韩太傅在朝中素来喜欢用私人。这次,他推荐老师陈自强担任左丞相,引用旧日的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辅佐指挥军事。而这两人,我三叔直言,只知敛财,绝无一分才学。”

    “韩太傅其实也有些担心,于是想重新任用一些在籍的官员。但因党禁一事,好些人深恨他,竟不顾国家大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