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6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这份白皮书中,没有多少具体内容,比如通过何种方式建立防御系统,海基、陆基、空基与天基防御系统所占的比重等等,但是在面对战略威胁的时候,中国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不是拦截来袭导弹,而是通过毁灭的战略报复,使潜在敌国在考虑进行战略打击时不得不有所顾虑。

    要知道,到二零三零年,中国基本上达到了“华盛顿条约”中核武器限制条款的上限。

    在拥有上千枚核弹头的情况下,中国的战略报复能力不比美国差,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核弹头能够突破潜在敌国的战略防线,就能给潜在敌国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自然没有必要大力构筑战略防御系统。

    对日本来说,建立起战略防御系统只是第一步。

    核武器不是大国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日本的核武器计划中,前期研究以理论为主,即尽可能的打好基础,以便尽可能的缩短实施时间。直到“中华项目”启动之后,日本才改变了核武器的发展方向,把重点放在了“第六代核武器”上。

    日本的这个选择,也与政治有关。

    虽然谁都知道,反物质想的“核原料”,可以用来制造出威力远远超过氢弹的毁灭武器,但是在国际上,反物质被公认为深空宇航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宇航大国在扩展宇航事业时必须迈过的槛。

    日本正是宇航大国。

    如此一来,日本就可以用宇航的名义,进行反物质研究,甚至以此制造反物质。

    显然,为了避开政治上的麻烦,特别是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日本在核武器领域走了一条弯路。

    只是同样得承认,如果日本制造出了足够多的反物质,肯定会首先用在军事上。

    到此,牧浩洋不得不承认,黄峙博的判断有足够的依据。如果不能在日本制造出“反物质炸弹”之前解决中日争端,那么日本将成为中国的首要威胁,而且今后再也没有可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那么,战争会在二零三五年爆发吗?

    虽然主动权掌握在日,只要日本制造毁灭武器,中国就别无选择,但是在具体作层面上,中国自身的问题有决定的作用。这既包括政治上的问题,也包括军事力量上的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有能力在二零三五年击败日本吗?。。F!~!

    ..

第三十四章 中流砥柱

    第三十四章中流砥柱

    在总参谋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期间,“昆仑山”级航母是牧浩洋最主要的杰作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昆仑山”级也是牧浩洋与腾耀辉斗争的结果。

    最初的时候,“昆仑山”级被设计成“长江”级的升级替代品,主要针对“长江”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适当提高作战能力,能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降低对后方支援的要求。

    “长江”级服役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虽然在服役期间,“长江”级完全对得起低廉的造价,特别是在不到五万吨的排水量之上获得的强大战斗力,但是对海军来说,中型航母存在的诸对弊端,使其基本上不具备远洋独立作战能力。

    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这些问题就反映了出来。

    受此影响,海军调整了C2,也就是“昆仑山”级的战术指标,明确要求把排水量放宽到八万吨以上。

    正是如此,“昆仑山”级成为了大型航母。

    在这个阶段,牧浩洋并不反对海军的要求,而是积极支持海军的提议,在“昆仑山”级的招标审议阶段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没有他的支持,黄峙博肯定不会批准海军的“疯狂计划”。

    要知道,在设计阶段,“昆仑山”级的造价就是“长江”级的两倍。

    相对造价成倍增长,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并没成倍增长。说得直接一点,“昆仑山”级的综合作战能力绝对达不到两艘“长江”级之和,而且在作战灵活上,更是无法与两艘中型航母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只进行造价评估,而实际建造时,造价肯定会有所提高。

    可以说,“昆仑山”级只有综合成本上的优势。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设计的三十五年服役期中,一艘“昆仑山”级的综合开支肯定比两艘“长江”级少得多。别的不说,一艘“昆仑山”级的舰队与航空兵为四千五百人,比两艘“长江”级少了近一千人,三十五年的人员开支就能减少上百亿元,此外维护成本还能节约数百亿元。

    在牧浩洋的积极推动下,“昆仑山”级由图纸变成了实物。

    只是,在建造数量上,牧浩洋与腾耀辉存在巨大分歧。

    前面已经提到,海军最初计划分两批建造八艘“昆仑山”级,将取代“黄帝”号与两艘“长江”级。

    显然,这样的“高标准”,不但得不到牧浩洋支持,连黄峙博那关也过不了。

    原因很简单,按照腾耀辉提jiā的计划,第二批“昆仑山”级都将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服役,而“长江”级到此时才服役了不到十五年,没到设计寿命的一半。因为“长江”级是核动力航母,所以不可能出售给其他国家。如果在二零三五年淘汰掉,等于平白无故的损失了几百亿元。

    保留两艘“长江”级的话,就没有必要建造八艘“昆仑山”级。

    从工业生产角度出发,如果分两批建造八艘“昆仑山”级,则每一批的建造数量都将达到四艘。结果就是,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必须修建第二座船台,需要投入数百亿元的巨额资金。作为企业,两家造船厂不可能为了各建造四艘航母进行如此大的投资,因此要么让海军建造更多的航母,要么让海军分担扩建费用。从成本角度出发,这两种解决方法都会增大海军的负担。

    结果就是,牧浩洋坚持先分两批建造四艘。

    至于是否建造第三批,与牧浩洋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了。

    可以说,牧浩洋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非常有远见。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他的提议得到采纳,即便腾耀辉继续坚持主见,也不可能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原因很简单,等到第二批“昆仑山”级建成,C3项目所需的技术积累基本上完成,海军没有理由建造更多的“昆仑山”级。如果建造C3级,因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特别是采用了新式船体,所以前期最多建造两艘,甚至有可能只建一艘,在取得成功之后再大规模建造。如此一来,即便到二零三五年之后,海军也不会按照腾耀辉的规划大规模建造航母。

    当然,这不是说牧浩洋反对建造航母。

    只是在他看来,短期内,特别是在解决周边问题之前,中国海军不具备与美国海军进行全球对抗的基础,也就没有必要大规模建造航母,更没有必要在一型航母上uā费太大的力气与资源。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在C3级完成之前,中国海军应该保持步快跑的发展方式。

    通过建造多种航母,熟悉航母的建造方式,增强建造工艺,才能打下坚实基础,在技术成熟之后大规模建造。

    这是海军发展的必要步骤。

    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尽可能的利用新技术,更上技术**的步伐。

    在“昆仑山”级航母上,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体现得非常明确。

    比如在“昆仑山”号与“天山”号上,采用了最新研制的防空与末段拦截系统,综合防空能力比“长江”级提高了三倍,末段反导拦截能力更是提高了十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综合防御能力最强的航母之一。此外还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电磁弹器,能在一分钟内弹五架战斗机。在“秦岭”号与“太行山”号上,通过调整飞行甲板布局,比如把位于右舷的两座升降机的位置向后挪动,使航空出动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另外还首次配备了最新研制的被动探测雷达。

    如果大批量建造的话,很多新技术就无法应用到航母上。

    从综合作战能力上看,“昆仑山”级超过了前六艘“福特”级,跟后六艘“福特”级旗鼓相当。

    在搭载九十六架舰载机的情况下,“昆仑山”号能在一个bō次中出动四十八架,并且在舰队上空保留十二架战斗机。如果降低防空战斗机数量,并且采用汐作业法”,能在一个bō次中出动六十架战斗机。如果不考虑出动效率,“昆仑山”级最多能够搭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