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牌农女-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羽帝立刻下了圣旨,勒令凤康撤回废除奴籍的新政。

    早在圣旨来到之前,凤康就收到京城那边的密报,获悉了上面的内容。拿到圣旨连看都没看一眼,就当着传旨钦差的面投进火盆。

    叶知秋感觉羽帝这次态度有些强硬,不免好奇,“以前也有人因你推行新政弹劾你,都让老四给拦下了,怎么这一次他非但不拦着,还跟着朝臣们一道起哄,下了圣旨来干涉?

    京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那倒不曾。”凤康嘲讽地牵起唇角,“只是年底清扫的时候,宫人们无意间在大殿的匾额后头发现了一道圣旨,是父皇留下来的。

    上头说,万一他突然驾崩,来不及立下储君,就让王阁老推举老四当皇帝。”

    叶知秋恍然大悟,“所以老四觉得那皇位本就应该是他的,再也不用因为欠你一份人情感到心虚。理直气壮之后,就等不及要给你个下马威了?”

    “他也就这么点器量了。”凤康不屑地哼了一声。

    叶知秋笑了一阵子,又忍不住感叹,“原来父皇早就属意老四,之所以立你为太子,就是想让你用龙椅换取藩王的位子。

    既成全了你,又把立藩所要面临的烂摊子转给了别人,当真好算计。

    不过说来说去,父皇终究是最疼你的!”

    关于这一点,凤康早就明白了。

    他曾经问过王阁老,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答应了立藩的决定,给他和凤羿当见证人。

    王阁老说,凤帝在留给他的信上嘱咐他,无论雪亲王夫妇两个想做什么,都要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想到那个不负责任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的人,凤康心里阵阵泛酸,“也不知道父皇是不是还活着……”

    叶知秋上前握住他的手,“不是有句话说祸害遗千年吗?我相信父皇一定在某个地方活得好好的!”

    ——(未完待续。。)

第550章 大结局(上)

    弘治三年春,羽帝立其嫡长子凤喻泰为太子,昭告天下,普天同庆。

    原以为这样就可以杜绝皇子之争,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愿。其余的皇子非但没有断掉念头,反而联起手来对付太子。嫔妃和部分朝臣也牵涉其中,前朝后宫充斥着没有硝烟的战争。

    短短两年的时间,后宫嫔妃三死两疯,皇四子在狩猎之时被人射下马背,摔断双腿,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投毒、暗算、栽赃、陷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太子更是犹如惊弓之鸟,日夜寝食难安。

    看着自己钟爱的嫡长子小小年纪就生出了两鬓的白发,他终于明白凤帝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了,是为了避免所有人集中火力攻击一人。

    然而诏书已下,围绕着太子,朝中形成了新的势力群体,彼此牵制,相互掣肘,此时收回成命就会打破平衡,引起动乱。他唯一能做的,便尽力保护太子,使其少受些伤害。

    谁知他对太子的偏袒,不仅让太子日渐骄纵,也让其他皇子对太子的嫉恨一天一天地加深。

    就在他忙着协调朝臣、嫔妃和皇子们关系的时候,清阳府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变得声势浩大。

    遍地都是农场、牧场、作坊、商铺、寺庙,还开发了专供人嬉戏游览的大型景区。不仅可以散心观景,还可以体验农耕采摘的乐趣,品尝当地出产的特色美食,让大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富家子弟趋之若鹜。

    一条贯穿清阳、旬阳、詹宁三府的运河。正在如火如荼地挖掘当中。

    一支上千人的游商队伍在清阳府和周边列国之间来回往复,低买高卖,做着一本万利的营生。

    据说凤康正在秘密筹建兵工厂和造船厂,为第一次航海贸易作准备。

    如今天下人提起华楚国,首先想到的不是历经数朝数代风雨洗礼的古都翼京,而是新近崛起的新都清阳府,就连旬阳府和詹宁府都比京城的名气要大。

    每天都有百姓举家出逃,躲避着朝廷的官兵,迂回曲折地赶往清阳府;隔三差五就有朝臣以及家眷从京城悄然消失,数月之后重现踪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清阳府的新贵;被他扣留在京城的那帮子兄弟整日吵闹,逼他一视同仁,放他们去封地就藩。

    大片的土地因为无人耕种而荒芜,许多作坊因无人经营而废置。朝廷征不够粮税。只能花大价钱从清阳、旬阳、詹宁三府购买粮草、锻造金属、布匹等物。用以供给军需、发放俸禄。

    他也尝试着跟清阳府一样,在街上安设沼气路灯,延迟宵禁。一连数月开放夜市,甚至将征税的额度一降再降,收效却是微乎其微,还是没能阻断人们对清阳府的向往。

    百姓该跑还是跑,宁愿被送去七镇府那种苦寒之地做伐木工,也不愿守着家园好好种地;官员该消失还是消失,宁愿放弃朝廷赋予他们的正儿八经的官职,去清阳府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

    每当看到折子上写着又有多少百姓弃家而逃,又有几名官员投奔了清阳府,他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无比憋屈,就忍不住埋怨至今行踪不明的凤帝。

    明明早就选定他来继承皇位,为什么还要弄什么考验投票,将凤老九推举出来?若不是凤老九先做了储君,他就不用为了换取皇位答应立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一切了。

    同样是儿子,何以厚此薄彼到这等境地?

    他不是没有想过以强硬的手段撤藩,可他不能也不敢。

    一来清阳府的十万大军已经扩张到三十万,又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供给支应,绝非朝廷的大军轻易动得的。

    二来虽然他不想承认,可清阳府给百姓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给朝廷带来损失。灭了清阳府容易,可依赖清阳府生存的千千万万百姓又该如何安置?

    三来若无清阳府每年上交的一半赋税,只怕国库早就空了。到时莫说养兵,就是他这皇帝吃饭都成问题。

    他觉得进退两难,憋屈到冒火的时候,三位藩王之一的凤况也并不好过,怀揣着满腹的烦忧来到了清阳府。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只觉跟记忆中的样子相去甚远,说不出的新奇和陌生。原以为是人们以讹传讹,将清阳府神话了,亲眼得见,才知道当真是人间天堂。

    宽阔平整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马蹄肆意又闲适地敲打着青砖铺就的路面,空气之中弥漫着花木的清香。无论是街边吆喝叫骂的小贩,还是田中除草耕作的农夫,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舒心的笑容。

    “九哥真的将清阳府治理得很好!”

    见到凤康,他由衷地赞叹。

    凤康谦虚道:“还行吧,你的旬阳府也不差。”

    凤况苦笑了一下,心说旬阳府比清阳府差远了。

    因最亲近的两个人都说他不适合当皇帝,就藩之初,他满腔热血,发誓要在旬阳府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给凤康和芸妃看看,他是有治国之才的。

    是以他没有像十五那样,什么都照搬清阳府,亦步亦趋地跟在凤康后头。自己尝试着推行了一套新政,将当地的富户聚集起来,说服他们将手中的良田以低价卖出一部分,分给百姓耕种。

    开始颇见成效,两三年后,又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回归了旧途。

    如今旬阳府靠着清阳府的带动和支援,仍旧比别的州府富庶一大截,却渐渐变成三藩之末,连詹宁府都望尘莫及了。又因新政引起富户的不满,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他这次来就是找凤康帮他拿主意的。

    凤康将他的神色瞧在眼里,却没有追问。转而打听起芸妃的情况来,“芸母妃可好?”

    离开京城之后,芸妃在这边住了两个来月,便去了旬阳府,之后再没来过清阳府。唯儿一到四岁生辰,也只是派人送了礼物过来。

    他知道芸妃有心结,一直认为离开皇宫是有违妇道的,是以能不在人前露面就尽量不露面。

    “身子还好,就是不爱出门。”凤况叹了口气,“整日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哄孙子。”

    杨芷兰是跟宣宝锦一同嫁进门的。始终得不到他的欢心。到旬阳府没多久,就抑郁成疾芳魂归西了。

    他续娶了当地一位娴静温婉的大家闺秀谢氏为妻,已有了一儿一女。

    这个谢氏虽然乖顺,可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小家碧玉的味道。他虽然不是很喜欢。可也谈不上厌恶。只是可每次见她跟叶知秋和十五的王妃坐在一起。总有种相形见绌的自卑感,是以从来不带了她出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