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天门口-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大爹小的时候曾从街上听得黄巢所写的菊花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并欢喜地称其为无上浪漫的妙品。为此,父亲将他在书房里关了三个月,命他反复阅读史书上黄巢率军队杀入长安时,其部属“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的记载。待到官军反攻之时,长安百姓全部携起手来,帮助官军打击黄巢。“巢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因为有过血腥的历史,后人再也不将长安作为国都。经过此番训诫,熟记史书史料和史实的雪大爹比父亲更坚决,他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学识与财富,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屡屡使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杭大爹做天门口一镇之长的梦想化为泡影。

圣天门口一零(3 )

若论雪杭两家文武相争的起源,长毛军时代还不是源头。

雪杭两家始祖同时从江西彭泽迁来此地,一家是读书人,一家是硝狗皮的,相处起来也还过得去。雪大爹的父亲小时候考上了县里的文童,而杭大爹的父亲同时考上了县里的武童。雪家是书香门第,受人尊敬久了,此时上门祝贺的人出出进进有如流水。杭家头一回出人头地,对此事看得极重,但在众人眼里,杭家的孩子即使考上武童,也还是硝狗皮的。

读书人儿女情长,习武者英雄气短。

眼看着街上的人们从自家门前经过,连句客气话都不说,只往雪家走去,杭家人心气难平。他们干脆走进雪家,在酒宴上让一向以孔圣人在天门口的化身自居的雪家人大大地出了一回洋相。那一天,雪家的当家人趁着酒兴,要与来贺喜的人即席对对联。

有文才的人抢在前面,后面是粗通文墨的和一点文墨也不沾的。

已经对过对联的人都将目光投向杭家人。有性急的人已忍不住开始打野,要一文一武的雪杭两家当家人赌酒。杭家当家人欣然接受,大家以为他不过是好酒,寻求一醉而已。没料到他脱口就说:李白李太白李太太白李太太太白。上联既出,席间先是一片静默,继而一派哗然,还有人冲着雪家女人哈哈大笑,随后又归于静默。此时此刻,雪家当家人的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红,反复变化了好几回,额头上的汗水不知流出了多少。

雪家人读唐诗,一向厚李白而薄杜甫,这上联不仅冒犯了李白,而且还含有不尊重雪家女性之意。读书人遇上这类事情,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以正气凛然的下联作为回敬。偏偏这是一副绝对!雪家当家人越是明白其中诗文意义语词音韵,各类元素决定其难有天衣无缝的下联,脸上越是发烧,流出来的却是冷汗。如果他能坦诚面对,承认这是绝对,是冥冥之中在提醒,学海无涯,文无第一,此事也许当即就化解了。然而,那一刻,面对众多宾客,杭家当家人的逼人气势,激怒了雪家当家人,况且这分明是故意上门寻衅。那些好打野的人早已数过一百了,杭家当家人将先前说好的一斤烧酒,拎起来晃个不停,还说不喝酒也行,可以依照上联十四个字的音律,学十四声狗叫。雪家当家人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说了一声:满嘴大粪,不可为伍!杭家当家人将酒壶里的烧酒一口气倒进嘴里,然后说,既然替雪家人喝了这酒,就得替雪家人续了这下联:扒灰扒嫩灰扒嫩嫩灰扒嫩嫩嫩灰。说完竟自扬长而去。其时,雪家的儿媳妇单名嫩,雪家人亲昵地称她嫩嫩。这场羞辱让雪家当家人至死不再与人谈及李白的诗文。时光流逝,这事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在雪家人心里,它却成了一条长满毒刺的松毛虫,一代接一代地在雪家人心里爬来爬去,令他们又痒又痛,难受得说不出话来。

从雪大爹的父亲,到雪大爹本人,虽然总在告诫家人,这只是一种粗鄙的文字游戏,算不得才华,更与学识相去甚远,然而它却对应了那些爱挖古的人说的:明知花枝招展的婊子不是好东西,男人见了还是会动心。这样的对联显然不是杭家人能想出来的,能想出如此对联的肯定是有学问的人。偏偏从古到今,总有一些读书之人,放着文明的方向不走,编出一些粗俗的文字来取悦民间。

最后的这些话,是董重里对表弟发表的议论。董重里还说,真正动摇雪家根基的是阿彩的到来。

与阿彩相关的一系列事情,让一向在天门口被尊为圣人的雪家名声江河日下。董重里说,表弟让他来天门口实在是很英明的决定,天门口这地方太好了,动静相宜,文武兼备,可以做一切梦想之事。

圣天门口一一(1 )

从北方刮过来的风推着铺天盖地的黄沙雾顺着西河如期而至,一股血腥也在天空中隐约盘旋。两个赶着牛沿途贩卖的北方人,用走到哪里也改不了的侉子腔大肆渲染:洛阳、郑州一带在打大仗,双方死伤无数。望着春季里西河慢悠悠的浅水,他们炫耀地说,中原一带到处都是血水流成的河,先是红色的,然后就会变黑。到处在打仗,只有北方人敢出来做生意。牵在他们手里的几头瘦牛价格比往年贵了一半,一头牛的价格已经超过二十块银元。生性喜欢四处奔走的北方人在天门口临时落脚的那几天,几乎逢人就说,恨不得用这些牛换一处房产,再将家里人接过来在此繁衍生息。

天门口的风水的确很好:从远处大山上延伸下来的一道山脉,临近镇子时轻轻隆起一对山头,相距不到一里远,像慈佛又像善人,伸展双臂深情地朝着镇子拥抱而来。起源于两座小山之间的一条小溪长年不断地穿街而过,镇外是一片整整齐齐的田畈,田畈外则是清水长流的西河。北方人从北跑到南,从东跑到西,跑遍了大别山也只见到这一块福地,好像埋块石头在地里就能变成金银,插根扁担在水边就会长出竹林,上半年买一头牛,下半年就可以将河滩犁成十年不用施肥的良田。北方人说的没错,一座小东山,一座小西山,多少擅长风水的先生,精通八卦的后学,莫不为之倾倒。就连蓝眼睛的法国传教士也跟着凑热闹,声称他的教堂是一炷敬给这块福地长明不熄的香烛。

天门口人早就不在乎外来者的任何恭维话,对北方人说的话也不例外,他们觉得这是北方人哄人买牛的花言巧语。虽然想买牛的人不少,却没有人肯出这少见的大价钱。

北方人住在麦香家的小饭店里,花了几天冤枉钱,终于不耐烦了,不再听信总在凑钱、总也凑不齐钱的几家人的话,背起包袱,赶上牛沿西河左岸往县城方向走去。几天后,杭家老二又将北方人的牛赶了回来。在杭家老二手里,每头牛只值五块银元。早在北方人说他们是赶着五十头牛离家之际,挖古的人就断言:北方人是不是活到头了?说归说,做归做,虽然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没有人多嘴多舌。来天门口时间不长的董重里已经相信,靠着大河大山的天门口人并非贪图杭家人杀人越货给镇上带来的种种好处;实在是因为杭家人已成了天门口某种荣耀,他们出门在外,只要说自己是天门口人,马上就能赢得敬畏。

那天晚上听完说书,人们正要散去,董重里客客气气地叫住了杭大爹:“我表弟要从麻城过来,您老能不能派个人去帮我接一接?”“你表弟不是在武汉吗?”杭大爹盯着董重里反问一句。

“还不是为了女人,有个女同学在麻城,想逃婚又没胆量,表弟就跑去帮她。我这表弟心气极高,以为自己能力大,哪里都敢去。却不了解乡下的规矩,一到麻城就被当地人困住了!”“那就让九枫跑一趟吧!”杭大爹爽快地答应下来。董重里不好挑剔杭九枫的年少,当着杭大爹的面,他将相关事务一一吩咐给杭九枫。杭九枫粗枝大叶的样子让董重里很不放心。杭大爹拍着他的肩膀,不无得意地说,莫看杭九枫年轻,各方面才能已经超过他的二父三父和细父。第一场春水下来,只打湿了西河两边的沙滩。盘桓了近十天的黄沙雾完全散尽了。杭九枫往北走了几百里,在约定的地点见到了董重里的表弟傅朗西。不紧不慢地走了几天,他们宿在罗田县境内的三里畈镇,从那里到天门口少说也有二百三十里山路,急走也要两天。因为夜里一连两次有旅客走错了门,傅朗西便心血来潮,非要一口气赶到天门口。杭九枫说,要想在山路上走得快,就要吃油子,吃了油子,脚才不会发软。傅朗西倒不小气,站在朦朦胧胧的街边,让他吃了十根刚从油锅里捞起来的油子。傅朗西也喜欢吃油子,还喜欢吃细米粑。他对杭九枫说,油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