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如是说。

    欧阳朔重新坐下,看向杜如晦,“克明,你怎么看?”

    “蜀地到吐蕃,道路艰难,需翻山越岭。将大军运往前线,已经是非常困难之事,更遑论提供两百余万大军所耗之粮草物资,更是难如登天。”

    杜如晦这是变相地不同意此计划。

    确实,如果要提供两百万大军之消耗,仅凭蜀地行省是支撑不起来的。蜀地往吐蕃运输物资是一难,其他行省向蜀地运输物资又是一难。

    就算是从临近的荆楚行省将粮食运往吐蕃,路上的消耗也将非常之惊人。

    “得不偿失。”杜如晦说道。

    贾诩却有不同看法,“我们难,阿育王朝一样难。这种时候,比拼的就是双方的意志跟决心,谁更狠,谁就能赢。”

    杜如晦还是有些不同意,转而说道:“能不能从河套行省出兵?有南疆都护府做后盾,从河套出兵的话,后勤保障能更顺畅一些。”

    贾诩摇头,“从河套出兵,只能攻打孔雀王朝。”

    “那也没什么不好啊。”

    两人这是杠上了,欧阳朔全程一言不发,任凭两人辩论。

    贾诩道:“阿育王朝始终是帝国最大隐患。如果攻打孔雀王朝,就算得胜,占领之后,还是要面临全盛时期的阿育王朝的威胁,说不定笈多王朝也会参与进来。一个不好,没有守住,就是白白为阿育王朝做嫁衣。”

    “再者攻打孔雀王朝,也无法解决吐蕃问题。打蛇就要打七寸,既然认定阿育王朝是最大威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消耗掉。”

    杜如晦反驳说道:“我们耗费巨资,不惜跟阿育王朝打消耗战,不是同样也在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做嫁衣吗?”

    贾诩就是一笑,“眼下的天竺区格局,是一强两弱。在阿育王朝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之后,想必孔雀王跟笈多王都坐立难安。”

    “如果阿育王朝陷入吐蕃之战,依我看,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不仅不会相助,反而还会趁火打劫,在天竺本土对阿育王朝实施围剿。”

    “因此,不管哪一方最终获胜,削弱的都是天竺区的整体实力,为帝国将来攻打天竺,奠定坚实基础。”

    杜如晦哑然,他没想到,贾诩思虑竟如此周全。

    显然,“绞肉机计划”不是贾诩的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推演,才拿出来的成熟方案,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诡异的是,两人在辩论中,丝毫没提,将两百万大军送到前线消耗,是否妥当与公平的问题。显然在这一点上,两人取得了默契,并不点破。

    贾诩补充说道:“而且运送粮草物资,也不是真有看起来这般困难。除了从蜀地行省运输,西海行省、云南行省以及南疆的河套行省,都跟吐蕃接壤,完全可以从四路挺进,源源不断地向吐蕃运输物资。”

    “在这一点上,我们其实比阿育王朝更具优势。而且第一季粮食已经收割完毕,正是难得的丰收季,正好可支撑起这一场消耗战。”

    “此天佑帝国,必一战而定之。”贾诩总结说道。

    杜如晦再无话可说,转身向欧阳朔行了一礼,“陛下,臣再无异议。”

    欧阳朔默默点了点头,最后看向张良,后者起身,同样行了一礼,道:“陛下,千秋功业,在此一举。有的险,是必须要冒的。”

    “既如此,那就照此办理吧!”

    这一刻,欧阳朔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理智的让人心寒。

    此话一出,将影响两百余万大军的命运,影响周围十余个行省的劳役调配,影响帝国大半年的粮草物资储备。

    重若千钧,欧阳朔却已学会轻拿轻放。

    “诺!”

    张良、杜如晦以及贾诩三位大臣齐齐行了一礼,告辞离开。

    …………

    七月下旬,在阿育王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夏掀起了一场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后勤大作战。

    在枢密院的统一调配下,在南疆都护府以及诸行省衙门的配合下,数以千万计的粮草物资,如潮水一般,涌向西海、蜀地、云南以及河套四行省。

    按朝廷统一要求,关西行省跟河东行省,对接西海行省,也是最北的一条运粮路线;荆楚行省跟湘南行省,对接蜀地行省。

    川北行省跟川南行省,对接云南行省。

    河内行省对接河套行省,也是最南面的一条运粮路线。

    也就是说,为了筹划吐蕃之战,大夏足足动员了十一个行省的资源,这不仅在大夏绝无仅有,就是放眼全球,也是绝无仅有。

    为了这一战,大夏真是拼了!

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都输不起

    (ps:补一更。)

    七月二十五日,大夏发布一项将领任免。

    西北战区统帅、上将军李靖,卸下兼任的飞熊军统领一职,由河东军统领左宗棠接任。大唐降将侯君集,接任河东军统领一职。

    即将开打的吐蕃之战,由西北战区统一指挥调度,为了减轻李靖负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场大战之中,朝廷适时解除了李靖的飞熊军统领一职。

    战区统帅不再兼任集团军统领,本就是大势所趋。

    左宗棠熟悉西疆,本身又是第一流的名将,兼且擅长火器作战,凡是种种,使其在角逐飞熊军统领一职时,脱颖而出。

    大夏军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野战军统领序列出现空缺,大抵从边防军统领中升任。新投将领除非才能不凡,无可取代,否则只能先担任边防军统领,就像此番接任河东军统领的侯君集。

    侯君集乃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

    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

    功勋卓著的侯君集,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由此可见,侯君集带兵打仗的能力是有的,就是个人秉性有缺,兼且私德有亏,不算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领。

    欧阳朔只希望,有历史教训在前,侯君集能收敛一点。

    …………

    一直到了八月中旬,大夏的异常终于被阿育王朝察觉。

    作为一个npc王朝,吞并吐蕃是阿育王朝第一次涉足国外战场,也是在那时,才借助吐蕃本土百姓,组建对华夏的情报机构,开始对大夏的渗透。

    可以想见,这样的情报机构是何等的稚嫩。

    尤其是在山海卫的围剿下,在华夏基本上是寸步难行,大夏如此大阵仗的粮草运输,阿育王朝的密探时隔近一个月,才打探到消息,实在是失败至极。

    到了此时,大夏第一批粮草物资已经运送就位。如此也就意味着,大夏已经具备了开战的条件,后续粮草物资大可在战争期间持续运输。

    天竺区,阿育王朝,德里城。

    阿育王是古代天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天竺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天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如果非要有一个不太准确的对比的话,阿育王在天竺的地位,基本类似于华夏区的秦皇汉武。

    十八岁时,阿育王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

    约公元前二七三年,宾头娑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

    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九十九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二六九年,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

    阿育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

    现身荒野的阿育王,刚过四十,兼具壮年时期的好战嗜杀以及晚年的睿智,实在是一位不可轻视的帝王。

    也就难怪,像孔雀王跟笈多王这样的天竺娇子,都要对其礼让三分。

    这样的阿育王,字典里自然是没有“不战而退”一词的。

    因此在得知大夏正在积极备战的消息,阿育王没有一丝犹豫,直接下达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