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之间,就见水中又多现出一张面孔来,朝他微微而笑:“汝骨骼精奇,非凡俗可拘也,胡不随吾修仙道去?”

    魏文成吓得大叫一声,不自禁地朝前一扑,一猛子就扎河里去了。可是才刚入水,突然间便有一股大力传来,竟然将他瞬间托举出水面,并且悠悠荡荡,安安全全,送回了岸上。这一来他是彻底傻了眼了——难道还真有仙法吗?这特么的就不科学呀!

    可是再想想,穿越这事儿本来就没啥科学性可言啊……

    这才大着胆子转回身来,只见刚才与自己并映在水中的是个道士,头梳高髻,身披鹤氅,面若淡金,五柳长髯,手中还端着一柄木制的如意。这道士表情倒是挺和蔼,笑容中貌似并不掺杂什么特殊的**——与同泰寺里老和尚是绝然不同啊——看他转身,便即一挥手中如意,魏文成就觉得身上一热,原本湿透的衣衫竟然瞬间就给烘干了。

    这、这玩意儿比洗衣机还好使哪!

    道士催问一句:“汝可愿随贫道去修仙道么?”

    魏文成哆哆嗦嗦地问道:“请教……道长如何称呼?这世间果有神仙否?”

    道士笑一笑,抬起如意来朝自己一指:“贫道茅山戴孟,乃贞白先生弟子——神仙自有,但精进修行,必能飞升。”

    贞白先生指的是陶宏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乃是茅山上清派的开派祖师爷。此人与梁武帝萧衍交往莫逆,传“梁”这个国号就是他给萧衍占算而得的,故此人称“山中宰相”。至于贞白,那是萧衍赐给他的谥号——也就是,这时候陶宏景已经死了,或者根据他弟子们的宣称,陶师已然羽化登仙去也。

    当然啦,这会儿的魏文成还并不知道这点,别他对道教和历史都是门外汉,就算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也未必一听就知道“贞白先生”是谁。

    魏文成皱眉琢磨,原本以为只有北方才够乱,南方虽然朝代屡屡更替,基本上还算太平,谁想穿越过来不久,就撞上了侯景之乱……目下自己不过才十三四岁一童子而已,无依无靠,估摸着不是饿毙荒郊,就是被人夜半“传法”。想要白手起家,在乱世中打出一片下来,那几乎是痴人梦,自己根本就没有那份才能和决心啊。想不到这世界上还有神仙鬼怪,那还不如跟着这戴道士入山修行呢,不管成不成的,起码是个饭辙。

    这位戴道士丰神俊朗,一张面孔瞧上去并不让人起厌,倘若献菊是命,献给他也总比献给同泰寺里老和尚或者刚才撞见的那一群无赖要强点儿吧……

    正在考虑,就见戴孟从怀中摸出一张面饼,递了过来:“汝饥否?”

    魏文成当即跪下磕头:“师尊在上,请受弟子一拜。”然后伸手就去接饼……

    茅山就在建康西南方的句容县境内,距离并不算远,但问题陶弘景弟子上千,不可能全都挤在茅山上,所以戴孟就把自家的修行地搬去了太湖边上的西山,他那地方叫“林屋山洞”,又名“龙神幽虚洞”,乃道家十大洞之一也。

    戴孟此次下山,本是前去茅山会见同门的,结果有师兄掐指一算,建康合当大乱,但有一根修仙的好苗子应劫而出。戴孟听闻此言,二话不,撩着袍子就冲下山去,结果不但被他抢先找到了那根好苗子——当然就是魏文成啦——还用一块面饼就给骗到手了,不禁心中大畅。他怕被师兄们横刀夺爱,所以也不回茅山了,特意领着魏文成绕道前往西山去。

    当晚行至一荒僻无人之处,师徒二人升起一堆篝火来,打算露宿。魏文成正在那儿大嚼戴孟才施法术从附近河里给他捞上来的几条鱼呢,忽听一声佛唱:“阿弥陀佛,未知贫僧可能借火一向么?”

    魏文成本能地吓一大跳,心不会是同泰寺里的和尚追来了吧?赶紧抬起头来一瞧,就见那是个中年僧人,身高马大,还留着络腮胡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秃驴一定很能打。

    戴孟站起身来,一扬如意,虽然教法不同,终究都是修行之人,理应互相照应,和尚你来烤火吧,随口便问:“贫道茅山戴孟,法师如何称呼?”

    和尚走到火堆旁,合什为礼:“衲子法名昙林。”

    戴孟当即警觉起来了:“莫非是定林寺的昙林大师么?大师不在熊耳传经,为什么千里迢迢会到江东来?”

    昙林和尚笑一笑,突然间瞥一眼魏文成:“正为此子而来也。”

    魏文成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就朝后缩。戴孟把身体略略一侧,遮挡住魏文成,嘴里:“大师来迟矣,此子已拜贫道为师,从此入我上清之门矣。”

    昙林和尚并不理会,只是一偏头,注目魏文成,上下打量,过了一会儿才:“施主确与我佛有缘,不如随贫道前往熊耳山定林寺去罢。衲子虽然未受祖师衣钵,汝若能精进时,即可绍介入少林寺慧可师兄门下,他日传承达摩祖师心法,或亦有望也。”

    魏文成心穿越过来那么多,总算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了……达摩祖师?好象他确实是南北朝时候的人吧。忍不住就问:“祖师何在?”

    昙林回答:“已坐化矣。”

    魏文成心敢情也挂了啊……要是达摩还在,不定我凑过去弄个少林寺方丈、禅宗祖师爷当当,既然已经死了么……

    就听戴孟怒斥道:“此子既入我上清,大师何由来抢?!”

    昙林微微一皱眉头:“并非衲子横抢汝道门弟子也……”一指魏文成:“此分明我释宗子弟,是道士先抢去耳。”

    戴孟听了,嘴角不自禁地就是一抽。要知道魏文成本是从同泰寺里跑出来的沙弥,虽然没有经过正式剃度,也没有度牒,理论上只是个临时工,但既入寺门,头可是先给剃光了呀。所以昙林那意思:这分明就是个和尚嘛,不是我抢你家道士,是你抢我家的和尚,你倒真敢倒打一耙么?

    戴孟不禁羞怒道:“此子今已从道,与释宗再无瓜葛。大师且去!”

    昙林双眉一挑:“汝师陶贞白先生亦曾受我释宗之戒,汝又安敢无礼?”

    梁武帝萧衍崇佛,那在历史上也是相当有名的,他老先生甚至数次三番把自己都给舍同泰寺里去了,还得文武百官带着大笔财物去给他赎身……当时南北方都举国礼佛,道教几乎存身不住,陶弘景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前往鄮县礼拜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从此对外宣称我是释道双修。这一路上,戴孟也给魏文成讲述了不少关于陶祖师的光辉事迹,但对于这段黑历史,自然是讳莫如深的啦。

    可谁想昙林和尚一点儿都不客气,当场揭穿,这一来戴孟就更怒了,当即一扬手中如意。魏文成就觉得一股冷风骤然卷起,随即貌似一道白线从如意上渗透出来,如同箭矢一般直刺向昙林胸口。

    昙林和尚毫不在意,右掌仍然竖立胸前,左手朝前一探,轻轻一抓,那条白线便当即湮灭。戴孟胸口如受重击,不自禁地就横如意自卫,同时“噔噔噔”连退三步,一张淡金色的面孔瞬间变得煞白。

    昙林不去理他,仍然注目魏文成,温言劝诱道:“如来于菩提树下开悟,传下释法,灭一切俗世虚妄,强过旁门百倍。汝今与我佛有缘,不入释门,却去修习左道,岂非大谬?”随即伸出手去:“来,来,且随衲子去罢。”

第五章、丹房秘窟

    魏文成最终还是没有跟昙林和尚走。

    固然,很明显的昙林和尚本领或者说法力比戴孟道士要强得多,而且貌似师门也更烜赫一些魏文成对达摩老祖那可是如雷贯耳啊,而至于什么陶弘景,他从前光听说过是古今刀剑录的作者,连这人是道士都不清楚然而魏文成是从同泰寺里逃出来的,对和尚本就没有什么好感,再加上

    出家为僧是不是就得吃素啊?这我可不能忍!

    其实魏文成想岔了,和尚吃素,还是萧衍那货给新定的规矩,目前这股歪风尚未能吹到江北。当时的佛教僧徒讲究吃“三净肉”,是指没瞧见、没听说,也不怀疑是为了自己而宰杀的动物的肉,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直接或者间接杀生,动物死了也就留下一坨肉而已,吃它并不违反戒律。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魏文成前世接触过的神话传说当中,诸佛菩萨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味儿,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显得是那么的死板,相对而言道家神仙却要逍遥自在得多啦比方说没事儿就过海顺便闹闹龙宫的“八仙”。

    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跟戴孟走,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