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他就看到那巨头张开巨口,说了一句话。

    从巨口中喷出来的气流在孔穴中掀起了可怕暴风,就连地仙于吉也根本无法抵御,直接给吹飞了……于吉一直飞出了孔穴,甚至又被气流卷起数十丈高,然后才翻滚着落下,狠狠地砸在了洞口附近。若是凡人,不说被摔成肉泥,大概还在空中的时候就四分五裂,甚至化为齑粉了,但于吉终究是地仙,距离天仙也仅一步之遥,虽然不能飞行,却能循着气流翻腾上下——那就是《庄子》中曾经提到过的“列子御风而行”之术——而他的**也坚固、顽强到凡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

    即便如此,于老仙儿还是摔了个七荤八素,差点儿就爬不起来。惊魂过后,于吉开始回想,那巨人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他是对自己说的吗?

    在于吉认为,那巨人即便不是盘古,也必然是一位天仙,而仙人用一口气就将自己卷出地穴,或许是种警告,警告凡间的蝼蚁不可轻易踏足天上,以免玷污仙界——想来?且等你真的修成了仙再说吧!所以他就此屁滚尿流地离开,再也不敢窥探进而攀爬“天渊”了。

    但他同时牢牢记住了仙人所说的那句话。仙人明显是把那句话喊叫出来的——那从口型就可以分辨得出来,绝非温声细语——而且这句话似乎并非通过声波传入于吉的耳道,而是挟裹着旋风直接镂刻进了他的脑海之中。

    那句话合辙押韵,似乎是一句谶语:“长人执弓,射卯金刀,毙之太峣。”

    于吉在凡间辗转了近千年,看过周的衰败、诸侯兼并,看过秦的旋兴旋灭、汉的****,也看过王莽篡位、光武中兴,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他比任何一个人——除了张禄——都要认识深刻。所以对于东汉王朝即将走向自己的末日,天下必然大乱,新的朝代将取而代之,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他研究那则谶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是张姓将会替代刘姓之意吧?于吉认为仙人向自己吼出这句话并非无意义,或许就是想借自己的口把谶言传播到凡间去,进而加速社会演化的进程。他旋即卜了一课,结果混沌不明,但很明显,传播此谶对于他来说,应该并不是一件会遭受天谴的坏事情。

    返回中原之后,于吉就四处寻访可能应谶之人,最后被他找到了张角。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张角有超过五成的可能性当应此谶,于是就将自己过去写成过的一部《太平清领书》添加上部分反抗****的内容,传授给了张角。

    其实《太平清领书》的原本早已出世,于吉曾经传给自己的弟子、琅邪人宫崇,可是谁料想宫崇修炼不得法,迟迟不能有所突破,恼怒之下,竟然贪恋俗世富贵,携书诣阙,献给了汉顺帝。但是宫崇不敢透露相关师父于吉的信息,只说乃其师“干吉”(去了个勾儿)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而已。

    汉顺帝重赏了宫崇,但并没有太把这部书当一回事儿,仅仅藏入内库罢了。后来此书部分章节流传于外,为丰人张陵所得,并以之传子张衡,张衡再传子张鲁,就此诞生了五斗米道一脉。

    所以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原本就是同一来源,但两者所得《太平清领书》内容又有所差别。五斗米道重役鬼之法(其实是于吉擅长的幻术),太平道则更偏向于群体催眠(其实还是幻术)和社会改革。

    据于吉所说,关于那则谶谣,他只对两个人提起过,一是张角,以坚其反汉、代汉之心,二是好友张巨君。至于如今谶言广为传布,很多张姓妖人都起了合谶之心,就不是他的本意了——估计是张角告诉了兄弟张宝、张梁,再从那二张嘴里传布了开去。

    听完于吉的讲述,张禄不禁挠着下巴,良久沉吟不语。于吉笑一笑,对他说:“吾今尽告卿,无所隐也。然此为仙人意,就中曲折,恐非你我所能臆测矣。”他从得着谶言到如今也已经十好几年了,一直在试图捋清其中脉络,探查仙人的真意,却始终未能有太多突破。想来想去,除了仙人预知刘姓将亡、张氏代兴,想要通过他的口传布谶言,从而加速这一进程外,不大可能会有别的用意吧。

    张禄不动声色地微微点头,其实心中暗笑:你想不明白,未必我也想不明白啊老头儿!你的思路已成定式啦,当初听到谶言的第一反应就是“仙人要借我的口向凡间传话”,就此先入为主,还怎么可能琢磨出别的可能性来?

    但他张禄和于吉不同,一是事先已经从仙人处得到了部分线索,二是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脑洞可以开得很大,完全不受时代局限性的制约,三是,他根本就不存在对权威——哪怕是仙人——的丝毫敬畏感。

    于吉修行千年,傲视天下,但他从根子上终究还是个古人,对于权威存在着先天的敬畏——他是不敬畏凡间帝王将相了,却绝对敬畏仙人,这毛病总得等他也成了仙才能逐渐改掉。所以有巨头出现,他就认定必是仙人;巨头说话,他就认定是仙人垂顾,给自己交付下了任务;一得谶言,就认定仙人所说,必然正确无误——顶多是我解读和理解有偏差呗。

    张禄那种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则早就打破了传统的对权威的敬畏心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权威的思想反而根植更深。倘若仙人永远只存在于师父裴玄仁的描述之中,他或许还会对高踞天上、虚无缥缈的仙人感到莫测吧,而唯莫测之事、之人,才会使人心生畏惧。好比说老百姓肯定比官员更怕皇帝,低级官员比高级官员更怕皇帝,除了利益因素使然,也在于——高官见过皇帝啊,知道皇帝也是人哪,也得吃饭喝水,也有喜怒哀乐,除了虚无缥缈的天命加在身上以外,他跟我还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尤其张禄连天公都见过了,那不过就是一千年前养龙失败、落荒而逃的一个破落户嘛,就算一朝开悟、登天为仙了,也不见得就天然比自己高到哪儿去吧。他都瞧不破我穿越者的身份嘞!而且根据张坚所说,我也很有登仙的潜质哪。

    所以张禄本能地觉得,于吉的猜测有问题……

    首先,他见到的那个巨头,真的是仙人吗?根据张坚所说——倘若他虽然没对张禄说出全部的真相,但也并没有刻意撒谎、歪曲事实——则天上并不清楚这则谶谣的来源。而且即便有仙人算出了张姓代刘,就他们那种操性,对人间之事基本不闻不问,不感兴趣,怎么可能特意把谶谣通过于吉的口散布开来?

    通过和张坚的多次对谈,其实张禄内心深处,颇有些瞧不起仙人们——尤其是还没有见过的那些。

    张坚得道较晚,或许对凡间还有些许的眷恋吧,看刘根的态度,却分明只关心天上世界。其它仙人,尤其是得道最早的什么西王母、东王公,那就更不用说了。

    人的根本**,其实仍然不脱动物性,也就生存和繁衍二事而已,舍此无它。仙人貌似也没有脱出这个窠臼,既得与天地同寿,没有生老病死的威胁,没有七情六欲的牵绊,也不需要繁衍(顶多期望仙法可得传承),那基本上就是混在天界,而毫无进取之心。古仙究竟到哪儿去了?天界之上,是不是还有更高的境界?他们不是不关心,但寿数既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所以貌似也并没有为此付出多大努力。

    在张禄想来,人还知道考考古,研究一下老祖宗究竟是谁呢,你们仙人竟还不如凡人。东王公、西王母成仙都在万年以上,竟然到现在还研究不清楚古仙何往,天之上更为何处。就连仙法的传承都是有一搭、无一搭地随心为之——以你们的本领,就算不能让凡间人人有仙修,随便开个补习班,万中择一,现在天上也好几千万的仙了吧?还怕什么邪法威胁正法,传承越来越稀薄吗?

    若非天外之祟侵扰,估计那些仙人都各居其家,老死不相往来,根本不会形成一个天上社会,更别提选举个天公出来主事儿了。

    所以说,仙人传谶谣给于吉,这事儿怎么听怎么不靠谱。

    再说了,这谶谣传布开来,明显是乱世的,而不是安世的,说能够加速改朝换代的进程,也只是于吉的一厢情愿而已——仙人哪管凡间是不是改朝换代,延缓或加速进程,跟他们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那个巨头,很可能不是仙人,而是乱世之“魔”。当然啦,这是一般修仙小说的设定,就张禄目前所知,似乎并不适用于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