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十国-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达道:“柴荣,难道不知赵匡胤昨日已命丧淮河?孤王劝汝一言,早早退兵,好自为之。否则,本王杀格片甲不留,于汝何益?”

柴荣闻听放声大笑:“朕昨日得报,正阳关已被赵匡胤所占。不是殿下杀得是哪家赵匡胤?”

李景达闻听此言,心生疑虑,命人回去探查。只见后周大将高怀德持枪出马,南唐这边也有大将边镐迎战,二人战至二十回合未分胜负。韩令坤、郭从义各领左右马步军一千人杀出,唐将许文缜也晒一支人马助战。

两队人马厮杀正酣,一个南唐马探飞奔来至阵前,对齐王李景达报道:“启禀都督大事不好,赵匡胤从正阳关而出,奔我南岸大营杀去!”李景达闻听此言,心中一惊,不知如何是好,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五回:齐云舟二番渡淮水  十四城周唐划长江

齐王李景达得知赵匡胤从正阳关杀出,心中是惊骇不已,暗想昨日信中朱元已将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二人诛杀,今日又杀出一个赵匡胤,真实难辨,不如暂且退兵。李景达传令鸣金收兵,唐兵纷纷退走。李重进对柴荣道:“陛下,唐兵退却,末将愿领三千精兵追击。”

柴荣道:“李景达率兵退走并非溃败,其中虚实难测,不可追击。”

过了少时,探马来报,李景达已率兵登船。柴荣道:“若是登船撤走,军士必无战心。”遂命李重进率三千轻骑追击。南唐士兵撤走之时,见周兵未来追杀,不慌不忙列队登船。忽闻马蹄震地,鞭挞惊耳,后周大将李重进率领骑兵飞奔杀来,多数唐兵尚未登船,顷刻惊恐大乱,仓惶迎敌。正是:

飞骑卷土震淮河,怒携浩淼化长歌。

踏碎岸边无名骨,洒尽水中血滂沱。

一痛厮杀,南唐将士哀鸣苦喊,死伤难计。柴荣率后队人马跟到,又是一场好杀。五万唐兵或死乱军刀下,或溺淮河水中。唐将许文缜见势不妙,高声叫道:“齐王快走,末将断后!”李景达仅率十几只战船,军士不足千余人狼狈逃回淮河南岸大营。许文缜杀得一条血路正欲逃走,大将高怀德催马赶到,伸手揪住许文缜腰间丝绦,一声大吼将其扯下战马,十几个军卒一拥而上,将许文缜按住生擒。

李景达与边镐刚上南岸,见紫金山大营紧闭不开。边镐喊道:“齐王率军回营,快开营门!”话音未落,一支弓弩从箭楼之上射下,从边镐耳畔擦过,边镐大骂道:“狗奴才!哪里射?”从弓兵身后闪出一将,高声喝道:“陈觉小儿已被杀败,大将赵匡义在此!”

“啊!气煞我也,今日拼了性命也要夺回大营。”李景达暴躁怒吼,却招来紫金山上战鼓擂声,后周大将赵匡胤率一千骑兵从半山腰上,倾泻而下。边镐劝道:“败局已定,殿下且走,臣自挡之!”李景达领了几百败兵逃走,边镐率其他兵卒迎至山坡与赵匡胤大战。唐军被周兵一冲击溃,南唐士卒纷纷投降。大将边镐杀出重围,寻一小道逃走,偏巧参军赵普早有预料在道间布下绊马索,绊倒战马,生擒了边镐。

李景达、陈觉败退江宁府,边镐、许文缜被周军生擒。镇守寿州的大将刘仁赡得知此事,是暴病不起。寿州城被困已近两年,城中粮草竭尽,人心惶惶,李璟再三派兵来援,却屡战屡败。此番李景达全军覆没,寿州副将孙羽见待援无望,而刘仁赡也是病入膏肓,便擅作主张,借刘仁赡之名举城降周。柴荣得知此事,亲往寿州收复,并散发军粮接济城内军民。孙羽作得一碗肉粥献与刘仁赡,仁赡问道:“平日只有糠汤,今日哪来的肉粥,莫非援军已到?”

孙羽答:“末将已归顺周主柴荣,此粥乃是周军接济。”刘仁赡顿时大怒,打翻碗筷,骂道:“我食唐禄,怎可再吃周食?贼子负我!”刘仁赡气血攻心,呕吐鲜血,昏厥而亡。

柴荣率军收了寿州,占据淮河南岸,指日可到长江。众将官大摆筵宴,相互称贺,偏巧有人来报军师李毂病危,柴荣遂率领众将返回北岸大营探望。君臣相见,自是依稀泪下,李毂道:“陛下已袭取淮河两岸,南唐败军已定,但幽云十六州尚未平定,实乃老臣后顾之忧。”

柴荣道:“爱卿鞠躬尽瘁,朕于心不忍,明日即送爱情回京师治病。”

李毂道:“世人皆有大限之日,为臣死不足惜,只盼陛下早日一统四海,完成大业。”说罢此言,李毂病情愈重,咳血不止,未过几时,便一命归天。李毂病故,柴荣甚是悲伤心酸,赵匡胤劝道:“今淮南平定,陛下当速发精兵,一统江北。人死不能复生,还当节哀才是。”

柴荣道:“李毂出征未捷却马革裹尸,朕心难安。传令收兵据守淮河北岸,朕要亲送李毂灵柩往京师,待下葬之后再征南唐。”

匡胤道:“陛下仁爱,但此时南征,时机千载难得,军师灵柩遣一大将护送便可。”

柴荣道:“君臣骨肉相连,朕不可忘却手足之情。”后周大军遂即收拢兵马屯兵,淮河北岸,水军都督王环督领北岸各寨,柴荣率亲军一路北上,送李毂灵柩返回京师。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十月,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点兵三十万人再度南征,水陆并进,与南唐濠州府隔河相望。濠州刺史名叫郭廷,乃是一介文弱书生不懂兵法,麾下到有一员大将名叫林仁肇献计言道:“今见周兵大船居多,非濠州战船可挡,末将以为可在船上加造高塔,命旗手居高临下号令战船。”郭庭便依照林仁肇之计,在濠州战船之上加造木塔。

这日北风骤起,柴荣以为渡淮河时机已到,即命水军都督王环统领战船出战。南唐战船仅有十余艘战船之上建好木塔,林仁肇遂将大小船只分作十队,旗手登上木塔以旗帜为号。林仁肇对郭庭言道:“大人督领十队战船,末将亲举牙旗在木塔上指挥。遇黄旗则进,红旗则退。”郭庭以仁肇之计吩咐众将,遂登船出战。

河流之上,后周战船顺北风南下,林仁肇高举一面大红牙旗,分向东西挥舞,南唐战船便分作两队驶向东西。又见周船顺风来至横流之上,林仁肇将一面杏黄牙旗高举,两面船队望见旗号更替,便借横流中击截断周兵船队,将后周战船杀得大败。

柴荣在河岸观战,见王环败退而回。问道:“唐兵船少且小却操练有序,诸位爱卿可有何破敌良策?”

赵匡义道:“南唐战船虽是小船,却有塔楼居高,河面战局尽收眼底。陛下若能将船舱加高一层,则船高遮住南唐耳目,定可破敌。”柴荣采纳其计,传旨各寨水军日夜伐木,加修船仓,大船加高两层,小船加高一层。

时隔一月,后周战船修复已毕,世宗柴荣亲登战船向南岸眺望,心中大喜道:“船高河宽,其势雄伟,就为高船取名‘齐云舟’。”左右将官皆是称赞战船高大。

三日后,柴荣亲登齐云舟,命水军都督王环领中军,曹彬、潘美率一队小战船为左,李重进、赵匡胤率一队小战船为右,水军副都督向训领一队齐云舟为先锋,横成一队并列南下。郭廷、林仁肇率战船出寨,木塔之上只见挂先锋旗号的高大战船二十余只,却望不见跟随其后的船队阵势。南唐水军畏惧齐云舟,纷纷败退。

后周战船靠南岸,周兵纵火焚烧濠州大营,郭廷、林仁肇率败兵退回濠州城内,闭城坚守。柴荣传下诏令,命赵匡胤、赵匡义、高怀德、李重进分兵四路,围攻濠州。周兵云梯登城,撞车冲门,箭弩飞射,杀得城上唐兵好生悲惨。一连围攻数日,濠州城内粮草已尽,郭廷对林仁肇言道:“外无援军,内无粮草,老夫不忍城内百姓受苦,决议献城降周。”

林仁肇丧气言道:“大人乃文官,怜悯百姓疾苦,尚可降周;仁肇乃武将,只可战死,不可投降。大人待末将战死之后,再降不迟。”

郭廷道:“将军此言差矣,仁肇有韩信、乐毅之才,日后定是大唐社稷之臣。老夫已定下一计,可送将军回江宁。”郭廷命人取来笔墨,写下降表一封。表曰:

“今见周师威武雄壮,乃唐王水军不能敌也,破城已是旦夕之事。臣不能守一州以抗王师,然愿请命于唐而后降。”

写罢此表,郭廷对林仁肇道:“柴荣为人心胸宽阔,看到此表定不会为难老夫。林将军可扮作信使,自然可以脱身。”遂命人将降表坤在箭上射入周营。

后周大将高怀德在营中得到此箭,将降表送入中军大帐。柴荣观看一番,自然喜上眉梢。高怀德道:“郭廷老儿死到临头才想献城归降,未必是真心归附。”

柴荣道:“郭廷不献谄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