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和李玄霸两兄弟如今都是辽东军重步兵旅的团长,要不是陈克复觉得李世民一来太年轻,二来又是自己的小舅子,而且也还没有立过功,他都会直接让他做重步兵旅的旅长,不过如今这样也好,先让他做团长。以后立了功,再提拔众人也能服气,毕竟现在重步兵旅并没有让人任旅长,而是让李奔雷兼管。

帮李世民佩好军衔,陈克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子,好好干,可不是给我丢人了,要不然,到时就算你是我小舅子,我也会再亲手摘了你的衔。”

李世民微微把肩膀一缩,不服气的道:“姐夫你放心,我一定给你带出一支如破军营重装骑兵那样的精兵的,你就等着瞧吧。”

陈克复笑了笑:“好,如果你真有那个本事,到时我一定亲自给你换上白银一星准将军衔。”

给将军、上校授完衔后,陈克复也有些累了。接下来获得中校衔的军官们非常多,一百二十个营长,还有那六十个的副团级军官。就连陈克复新建的司令部四个司的主要军官们也是中校衔。对于这些人,陈克复直接让李奔雷和李节及四个师长还有八个准将们负责授衔。

那些兴冲冲一批批走上台的副团长、团参谋长、营长们一看大将军不再亲自授衔,心里都有些失落。毕竟这么重要的场合,如果能得到大将军的亲自授衔,那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校场中第一师的队伍之中,一团一营三连二排的排长崔二柱,看着台上那一个个如走马灯一样上上下下的一批批军官,眼中全是羡慕,对着一旁的副排长张有财道:“等老子当上了营长,肯定也能这么风光。俺还以为今天所有人的军衔都是大将军亲授呢,怎么现在去换成其它将军们授衔了?那一会俺们上去,是不是大将军就不会帮我们授衔了?”

副排长张有财思索了一下道:“这中校衔的军官就已经有几百个了,那下面还有少校、上尉、中尉呢,这人数估计得有好几千,等到你我的少尉、准尉的时候,估计可能不会上台了。要不,站也站不下啊。”

事实上和崔二柱他们说的也差不多,中校级的军官已经是过百了,少校级的军官更是好几百人,这还是有两师人马不在的结果。等授完所有校级军官的军衔后,那十来位将军们也一下子累的够呛,从最初的兴奋,到最后都有些无奈了。

等到校级军衔授完,陈克复只好停止了让将军们给尉级军官们授衔的想法,干脆叫上校给上尉授衔,中校级中尉授衔,少校给少尉、准尉授衔。

尉级的军官太多,军衔不可能全都弄的镶金嵌银的,所有尉级军官的军衔肩章直接用黄铜打造。

花了半天功夫授完衔后,陈克复又让所有的尉级军官帮着士官们授衔,士官再帮列兵、上等兵授衔,人数大多,也不再一队队的授衔,直接改成在大校场,由各级军官们直接给列阵在校场中的士兵们授衔。

尉官军衔用黄铜,而士官刚是铁肩章上嵌黄铜来做士官的标志,至于士兵的肩章,则是直接用铁片打制的,数量庞大,用铁既经济又实惠。

花了大半天,总算是全军上下都佩上了军衔,除上将的黄金肩章外,将军用白银,校官用铜底银星银杠,尉官则全用黄铜,士官是铁底铜星铜折,士兵肩章则全部为铁。一眼看去,全军上下每人的肩膀上都顶着两个标标,金、银、黄、黑一眼分明。

第120章 战旗所至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后最先做的便是在朝中安插自己从信任的大臣。

而做完这一步,基本上为了能彰显帝王权威,他们大多会进行一些和过去不同的改革。当然,说是改革,其实也不过是更改年号。随便修改几条律法,更改一些官职名称,以此来标新立异,显示新皇的存在。

所以在古代,改军制,易官名,这是皇帝老子才能做的事情。比如杨广一当皇帝没几年,基本上将他老子当年的东西改的差不多了。年号改成了大业,开皇律改成了大业律。军制、官名全改了,甚至把他老子时的天下州县二级制,又改成了郡县二级制。甚至连首都也改了,最特别的是他将所有的度量衡都改掉了。

可以说,这小子是所有继位皇帝中做的最彻底的一人。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样做确实是有很大的政治作用。而现在陈克复基本上也开始在往这方面走,改军制,易官名,扩军,设军衔,每一件事都没有请求过皇帝杨广,完全就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反正他估计,杨广这辈子来辽东的可能性是不大了。

而既然他留在辽东,就得全面的加强自己的威望,增加他在辽东隋人之中的权力威望。整编军队,能让他更好的掌控整个军队,而且更关键的是能让他在短期内扩张实力。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古今中外颠不破的真理。对他来说,他既不是太子,也不是皇亲国戚,做不到如杨坚那样的篡位谋国。他要想得天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靠自己一刀一枪的去硬打下来。

眼下他最想做的就是,将东北军慢慢的变成一支忠于他的部队,而不再是忠心大隋,忠于杨广。过去这样的事情他不曾想过,也不敢想。但是如今,他坐拥辽东数个大城,有兵马近八万。

最让他心中坚定的是,他有着近千万石的粮食,有道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兵,有城、有粮,他何必还要委屈着自己,在那眼看着就要倾覆的大隋做一个亡国忠臣。有了这些,作为一个男人,如果还不能去赌一把,去争夺天下,那他也白来这一回了。

纵观天下,虽然如今天下各地烽火不断,但是除了农民还是农民,真正贵族豪强造反的不过是杨玄感这个二货。傻乎乎的去做天下先,眼看着用不了多久,他也将是第一个要倒下的贵族了。

至于其它的农民军,陈克复现在还真看不上哪个。不管是河北窦建德,还是河南翟让,又或者是山东王薄、江南杜伏威,河北卢明月等等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眼下虽然隋朝看似不行了,但是这样一个曾统一了中原,还屡屡打败外族的强大统一帝国,就算真的要倒,这最后的时刻也是要拉上一大批的垫背的。

更何况农民军更像是土匪,没有建政权的远大目标,只知道劫掠,根本不得人心。而那些世家大族们,一个个却又是老狐狸,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不到最后关头,这些人是不会冒头的。

可以说现在他陈克复得天时,因为他在别人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谋划。得地利,虽然眼下他偏处辽东,但是辽东虽偏,却也让他暂时的远离了中原的纷纷乱乱,得以安心发展壮大实力。

现在他差的就是人心,但是他陈克复一直在这辽东为国征战,虽然没对百姓做出过什么实惠的事情,但却也是为国而战,只要打败高句丽,一样能得到巨大声望。

一想到,等那些农民军彻底将大隋给干倒之时,他再赶在那些世家大阀之前,领着辽东的精兵强将扫荡中原,嘴角就不由得微微翘起。

“恭请大将军为三军授旗!”一声长喝传来,将陈克复的思绪拉了回来。

只见仪仗兵士已经扛着数面大大的军旗走上了阅兵台,一面面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当先一面大旗却正是绣有破军二字的原破军战旗,黑色的大旗,金色的大字,向所有人展示着这面旗帜过去所代表着的荣誉与自豪。

几位仪仗兵护卫着大大的破军旗来到陈克复的面前,陈克复对着这面旗帜弯腰行了一礼,校场内的所有将士都对着这面战旗行了一礼。

从仪仗兵的手中接过战旗,陈克复双手执着对着校场挥舞了数下,然后走到大阅兵台的一侧,那里有一个插旗帜的架子。

陈克复将旗帜插在那里,对着所有的将士们道:“当这面战旗升起的时候,破军营建立,扛着这面战旗,三千破军将士,首战即面对一万余人的新城守军。但是我们没有怕,跟随着这面战旗,我们英勇的破军战士们一往无前。追随着这面战旗,我们拿下了新城,我们击败了乙支文德,我们攻克了辽东要塞!现在,我宣布,这绣有破军二字的黑色战旗,将是我东北军的军旗!破军黑色战旗所至,我东北军一往无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破军所至,一往无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遍遍的呐喊在军中响起,建军至今,未曾一败,这是所有这面战旗之下的将士们最为骄傲自豪的事情。

从仪仗兵中接过一面黑色的绣有肋插双翅的天狼旗,陈克复大喝一声:“东北军第一师天狼师师长毛翊上前接旗!”

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