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也知道了。

对于少主能有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也是十分的欣慰。如今的大隋,在毛伯看来,和当年后主时的朝政也没什么两样,都是亡国之像。如果少主有如此鸿志,他当然愿意为他再奉献一切。

陈克复看到这个老人,心中也突然有些哽咽,忠贞、正直,这是一个拥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老人,更是他的亲人。三两步走到他的跟前,陈克复双膝跪下,行了一个大礼,如同儿子给父亲见礼。

毛伯有些惶恐的让到一边,急忙伸手去扶,“少爷,这可使不得,尊卑有别,于礼不合。”

“毛伯,我自小就是由你带大的,你就如同是我的父亲,给了我养育之恩。礼法大不过人情,再大的礼,也大不过你我之间的亲情。毛伯,你是我的亲人,我们之间何况拘泥于那些礼法呢。既然到了辽东,以后我会和毛翊一样的孝敬您的。”

“长大了,真是长大了。”毛伯眼眶有些湿润,心里满是欣慰,以前的陈克复是无论如何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虽然对待他也很亲近,可是却从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心里激动的感叹,老天开眼了,陈氏复兴有望啊。

通事舍人黄兴被晾在了一边,但是却并无半分恼意,一来他和陈克复也算是有几分熟络了。二来,今日来到辽东城后,他终于知道了现在辽东的情况。根本不同于朝中大臣们猜测的那样,陈克复不但没有在辽东被围困,反而早就拿下了辽东城,而且最近更是连破了辽东近百山城。

歼灭辽军近十万,整个辽河一线基本上都落入了陈破军的手中。这样的结果,让他刚知道时,一直愣了好半天,愣是不敢相信。不过在看到了陈城中那一个个巨大的俘虏营,以及一个个新近建起的巨大的仓库后,他终于相信了。

陈破军本来就觉得皇帝喜欢,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封为开国侯爷,更是实职的正三品大将军。而且他手中的圣旨,可是还要加封他为国公,并能拥兵十万。如此年轻,不过二十余岁,就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国公,这样的人前途根本无法限量。而且天知道,在陈克复拿下了辽东,破敌百城,歼敌十余,俘虏高句丽民数十万的泼天战绩之下。这个年轻的国公又将得到什么赏赐,如此年轻已经是国公了,难道天子要封他为王?想到这里,他不禁摇了摇头,但是看向陈破军的目光更加热烈,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七品通事舍人,如果能搭上陈破军,想必以后也能更加有前途吧。

“少爷,一见面就激动了。却忘记了黄大人还在一旁呢,黄大人带来了皇帝陛下的旨意,你快接旨吧,可不能耽误了。”毛伯对着黄兴有些歉意地道。通事舍人虽品级低,可毕竟是行走于皇帝跟前的人,不能怠慢得罪。

黄兴看向陈克复的目光满是热烈,没有了半分天子跟前行走的高傲,反是低着头,讨好地道:“恭喜大帅,立下此不世之功,等捷报传于陛下,还不知道陛下要如何高兴呢。大帅,我们先传旨吧?”

看他如此低姿态,陈克复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圣旨就选在城北大校场,得到黄兴事先透露是封赏他的旨意后,陈克复就有心把接旨弄的隆重无比。

城北大校场上,除了还有近四万人马没有在辽东城中,其余的四万将士,及三十多万民壮工匠们,全都接到了命令,通通在北校场集合。

近四十万人,根本不可能在校场站的下。只能四万多将士排成整齐的方阵列在前面,后面的民夫工匠们则从城北校场一直往后排。大多数的人马,早已经排到了城中心去了,不要说他们一会听不到圣旨,就是连北校场的人影都早看不见了。不过上头有令,他们只能这样排着,反正前面说什么,都会有专门的传令骑兵一拨拨往后传过来。

摆香案,迎圣旨!

黄兴也是头一次见这么大场面,站在北校场的阅兵台上,一眼看去,全都得是隋军将士乌黑的铠甲,泛着幽幽的寒光。一面面旗帜如林,阵阵风吹过,猎猎作响。

陈克复为首,军中所有团以上的校尉军官们全都跪倒听旨。就连阿保窟等人,虽然是外族,不过如今他们也差不多是陈克复的部下,一个个面对着大隋天子的圣旨,也都跪在一旁。

“左屯卫大将军陈克复听封!”

“臣陈克复听封!”

“大隋皇帝令!大业九年,王师讨伐高句丽,八月班师凯旋,钦命大将军陈克复率兵马留守辽东。大将军陈克复尽心职守,功劳有加。现特命,著升陈克复为从一品上柱国、正二品左光禄大夫、晋爵辽国公,实食封一千户。授辽东行军元帅,命其就地募兵十万,组建辽东行军元帅府。辽东行军元帅府所有将领军职,皆由陈克复简拨忠贞、勇猛之士先行担任,再上报朝廷!钦此!”

今日场面隆重,黄兴也十分郑重,一通圣旨那是念的字正方圆,抑扬顿挫,声音洪亮!

“辽国公请接旨谢恩!”黄兴一张脸全是笑意,轻声对跪在那里,好半天没动作的陈克复提醒道。

陈克复被他一提醒才回过神来,这道旨意可以说真是大出乎他的意料。原本他还以为,杨广给他圣旨,是因为不能派兵来接他,所以打算传个旨,给他奖赏点金银田地什么的安慰一下。最多估计也就是再提升个一级散官什么的,可没有想到,这圣旨居然会是这样的。

这样的赏赐,真的是让人都觉得那是做梦。勋官直接升到了顶级,上柱国。散官也到了第二阶,而且还封了个人臣顶级的辽国公。虽然封地同样是在这辽东敌境之内,但好歹从此后也是大隋一等一的大贵族了,可以留传后代了。

这每一样,单独拿出来,那都是让人高兴的梦里笑出来的东西啊。不过陈克复刚才发愣倒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后面的这个辽东行军元帅的职位。

辽东行军元帅这个官位,是一个临时官位,并不是一个长期的官位。早些年,大军出征,都是择一大将为主将,授予统兵权,一般也就是总管。

如果兵马多点的,那就是某某道行军总管,再高级一点的,那就是行军大总管,一般统带兵马最少也得上十万了。而再上一级,那才是行军元帅,行军元帅之上,那就只剩下了皇帝御驾亲征了。

大隋开朝以来,担任过行军元帅职位的人少之又少,据他所知,当过行军元帅的只有七个,大将军韦孝宽、越国公杨素、老将于仲文、乐安公元谐、卫王杨爽、汉王杨谅,当然还有一个最有名的就是皇帝杨广还是晋王之时,为行军元帅,统90路总管。

自杨坚后期后,行军元帅之职已经很少授予人了,如果是大仗,一般也是由皇子为行军元帅,然后再派大将为副帅。到了杨广当了皇帝后,更是没有人再当过这个元帅了,他没有想到,他陈克复如今居然也成了行军元帅。

行军元帅所统率最起码也得是十万兵马,杨广当元帅时统带的兵马更是90路总管,54万大军。可以说,他陈克复光是得了这个行军无帅之职已经必然在青史留名了。毕竟,他是大隋第八个元帅,光名号就已经威风的不得了了。

不过,说来,他陈克复也是最尴尬的一个行军元帅了,人家当元帅,起步十万精锐大军。他同样是元帅,可倒好,手下只有精兵一万,再加上杨广圣旨上的允就地招募十万兵,差点就成了光杆元帅了。

不过就算如此,哪怕杨广真的给他一个空头名号的行军元帅衔,他也一样会高兴不已。他陈克复现在有粮、有钱、武器、有人,差的,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名号。

如果是一般的人挂帅,那部下的兵马都是各地抽调,下面更是还有最少两个行军副元帅,一个行军司马,一个行军长史,这些可都是能监督制衡元帅的大将。有他们在,朝廷就不用担心大将拥兵自重。

不过如今陈克复这个光杆元帅却不一样,整个行军元帅府,朝中正式任命的只有他一个人。连行军副元帅、行军司马、行军长史都一个没有任命。这让他在高兴激动之余,心里也不由得有些小小的疑惑。

杨广并不是一个很大方的人,相反,他是一个比较小气的人。他做起事来,是威猛无比,十分大气。可是在对待大隋的爵位官制上来说,却是个十分小气的人。就他所知,朝中的主要职位,只要一空缺,那么基本上他就不会再授予别人。如此的皇帝,除了明朝的万历皇帝外,估计没人比他更厉害了。万历是六部六个尚书十二个侍郎只有两个尚书和六七个侍郎,比他更狠。

杨广前不久,连王、公、候、伯、子、男的爵位系统都要抠门的撤掉侯以下爵位,这样的人,却对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